“新型养老模式”:不用找保姆,不用住养老院,还不用拖累儿女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陈,听说赵秀兰那个老太太最近像换了个人。"

苏晓梅放下手里的账单,"六十五岁的人了,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往外跑。"

陈志远从报纸上抬起头,"她一个人住那么大房子,儿女都在外地,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苏晓梅凑过来,压低声音,"我问过她,她说找到了什么新型养老模式,既不用找保姆,也不用住养老院,还不拖累儿女。"

陈志远合上报纸,"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01

陈志远盯着桌上那堆养老院的宣传册。

封面上的老人笑得很灿烂。但价格表让他心里发凉。

"一个月六千。"他把其中一本推给苏晓梅,"这还是最便宜的。"

苏晓梅翻了翻,"设施看起来不错啊。"

"你看清楚没有,这个价格只包基本护理。"陈志远指着小字,"洗澡要另外收费,看病要另外收费,连剪个指甲都要钱。"

苏晓梅放下册子,"那咱们再看看别的。"

另一本更厚。装帧精美,像酒店宣传册。

"这个怎么样?"

陈志远看了眼价格,"一万二。"

苏晓梅倒吸一口凉气。

"还是双人间的价格。"陈志远补充,"单人间要一万八。"

两人默默坐着。

客厅里只有时钟滴答声。

陈志远今年五十八。再过两年就退休了。

这个年纪,该考虑养老问题了。

儿子陈峰在深圳做程序员。工资不算低,但房价更不算低。

前几天打电话回来,声音里带着疲惫。

"爸妈,我这边房子还在还贷。暂时接不了你们过来。"

陈志远当时说没关系。但心里清楚,这个"暂时"可能要持续很久。

也不怪儿子。现在年轻人压力都大。

苏晓梅把宣传册一本本合起来。

"要不咱们请个保姆?"

"保姆现在也不便宜。"陈志远算了算,"住家的至少四千。还不包吃住。"

"那不住家的呢?"

"不住家的,晚上出了事怎么办?"

苏晓梅想想也是。她有个同事,八十岁的老母亲夜里摔了一跤。保姆不在,躺在地上整整一夜。第二天才被发现。

"而且保姆这个事,风险挺大的。"陈志远继续说,"万一遇到不靠谱的,偷东西还是小事,万一对老人不好..."

话没说完,两人都明白。

新闻里这样的事不少见。

苏晓梅叹了口气,"那咱们到底怎么办?"

陈志远没有回答。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小区。

这里住了十几年了。环境熟悉,邻居也都认识。

真舍不得搬走。

"对了。"苏晓梅想起什么,"我前几天遇到楼下的赵秀兰。"

"怎么了?"

"她看起来跟以前不太一样。"

陈志远转过身,"哪里不一样?"

"精神头特别好。以前见到她,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现在不一样了,整个人都很有活力。"

赵秀兰住在他们楼下。六十五岁,独居。

她丈夫五年前去世了。两个儿子,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广州。

平时很少回来。

按理说,这样的老人应该挺孤单的。

但最近确实不一样了。

"昨天我在电梯里遇到她,穿得很精神,还化了妆。"苏晓梅回忆着,"我问她去哪里,她说去参加活动。"

"什么活动?"

"没说具体什么。但看起来挺高兴的。"

陈志远若有所思。

"而且她最近经常出门。以前一个星期都不见她下楼一次。现在几乎天天往外跑。"

"可能是报了什么老年大学吧。"

"不像。老年大学哪有天天上课的?"苏晓梅摇头,"而且她回来的时候,总是很兴奋的样子。"

陈志远觉得有趣。

"要不你去问问她?"

"我问过了。"苏晓梅神秘兮兮地说,"她说她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什么新的生活方式?"

"她说不用找保姆,不用住养老院,还不用拖累儿女。"

陈志远愣了愣。

这不正是他们愁的事吗?

"她具体怎么说的?"

"就说了这么几句。然后就说改天详细跟我说。"苏晓梅耸耸肩,"但这几天都没遇到她。"

陈志远在房间里踱步。

心里琢磨着这事。

世上真有这么好的事?

既不用花钱请保姆,也不用住养老院,还不用麻烦儿女。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赵秀兰确实看起来不一样了。

以前见到她,总是拎着菜篮子,步履蹒跚。

现在走路都带风。

"要不明天我下楼转转,看能不能碰到她。"陈志远说。

苏晓梅点点头,"你去问问吧。反正也不损失什么。"

02

第二天早上,陈志远特意早起。

他在小区里转了一圈,没见到赵秀兰。

上午又转了一圈,还是没有。

中午吃饭的时候,苏晓梅问起来。

"没遇到。可能出去了。"

"那下午再试试。"

下午三点,陈志远再次下楼。

这次运气不错。

刚走到花园,就看到赵秀兰从外面回来。

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运动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脸上带着笑容,步子很轻快。



"赵姐。"陈志远主动打招呼。

"哎呀,老陈。"赵秀兰停下脚步,"这是刚散步回来?"

"是啊。"陈志远看了看她,"赵姐这是去哪了?看起来心情不错。"

赵秀兰笑了笑,"去参加了个活动。"

"什么活动?"

"说来话长。"赵秀兰看了看手表,"改天有时间咱们好好聊聊。"

眼看她要走,陈志远赶紧说,"赵姐,我听晓梅说,您找到了什么新的养老方式?"

赵秀兰停下脚步。

眼神里有些惊讶,也有些戒备。

"晓梅跟您说的?"

"就是随便聊聊。"陈志远解释,"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方面的事。"

赵秀兰打量了他一会儿。

"老陈,您今年多大了?"

"五十八。"

"哦,马上退休了。"赵秀兰点点头,"确实该考虑这些了。"

"是啊。看了不少养老院,都不太满意。"

"养老院那些地方,我也去看过。"赵秀兰摇头,"要么环境差,要么太贵。"

"就是这个问题。"陈志远接话,"所以想听听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赵秀兰犹豫了一下。

"老陈,这么说吧。我现在确实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式。"

"能说说是什么吗?"

"这个..."赵秀兰看起来有些为难,"不是我不想说,是这个事比较特殊。"

"怎么特殊?"

"怎么说呢,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赵秀兰想了想,"而且也不是我说了算。"

陈志远更好奇了。

"那谁说了算?"

"有专门的人负责这个事。"赵秀兰从包里掏出一张名片,"您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联系这个人。"

陈志远接过名片。

名片很简单。只有一个名字:江浩。

下面是电话号码。

职业栏写着:生活规划师。

"生活规划师?"陈志远念了一遍,"这是什么职业?"

"就是专门帮人规划生活的。"赵秀兰解释,"特别是老年生活。"

"那我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

"可以。但您得想清楚。"赵秀兰认真地说,"这个事不是开玩笑的。"

"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您只是随便问问,就别浪费人家时间了。"

陈志远看出她的严肃。

"我是认真的。确实在考虑养老问题。"

"那好。您打电话的时候,就说是我介绍的。"赵秀兰停顿了一下,"但有一点我得提醒您。"

"什么?"

"这个江浩,人很不错。但他对人有要求。"

"什么要求?"

"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反正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他的筛选。"

陈志远越听越觉得神秘。

"那您是怎么通过筛选的?"

赵秀兰笑了。

"这就是我不能详细说的原因。"她拍拍陈志远的肩膀,"您自己去了解吧。如果合适,自然会明白。如果不合适,说了也没用。"

说完,她转身往楼里走。

陈志远站在原地,看着手里的名片。

回到家,苏晓梅正在厨房做饭。

"怎么样?问到什么了吗?"

陈志远把名片给她看。

"江浩?生活规划师?"苏晓梅念了一遍,"这是什么职业?"

陈志远把和赵秀兰的对话复述了一遍。

苏晓梅听完,皱着眉头。

"听起来挺神秘的。"

"确实神秘。"陈志远坐在沙发上,"但赵秀兰确实变了很多。"

"那您打算给这个江浩打电话?"

"想打。但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

"万一是什么骗局呢?"陈志远说出心里的顾虑,"现在专门骗老年人的套路太多了。"

苏晓梅想想也是。

"但赵秀兰看起来不像被骗的样子啊。"

"这就是奇怪的地方。"陈志远转着手里的名片,"她确实精神好了很多。"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要不这样。"苏晓梅建议,"您先打个电话问问。就在电话里聊聊,不见面。看看对方说什么。"

陈志远觉得这个建议不错。

电话里聊聊,总不会有什么风险。

"行,我试试。"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名片上的号码。

响了几声,有人接了。

"您好,我是江浩。"

声音很年轻,普通话标准,听起来挺有礼貌。

"您好,我是陈志远。是赵秀兰介绍的。"

"哦,赵阿姨介绍的。"江浩的声音变得热情一些,"陈叔叔,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我听赵秀兰说,您是做生活规划的?"

"是的。主要是针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规划。"

"能具体说说吗?"

江浩在电话里停顿了一下。

"陈叔叔,这个在电话里说不太清楚。要不我们找个时间见面聊?"

陈志远有些犹豫。

"见面聊的话,在哪里?"

"您比较方便去哪里?"江浩问,"我可以配合您的时间和地点。"

这个回答让陈志远的戒备心降低了一些。

如果是骗子,一般都会指定地点。

"要不就在我们小区附近吧。有个星巴克。"

"可以。您看明天下午怎么样?"

"明天下午可以。"

"那就明天下午三点。星巴克见。"江浩停顿了一下,"对了,陈叔叔,您可以带上您爱人一起来。"

这句话让陈志远更放心了。

骗子一般不会建议带家人。

"好的,那明天见。"

挂了电话,苏晓梅问,"怎么样?"

"约了明天下午见面。"陈志远复述了通话内容,"听起来还算正常。"

"那明天我们一起去。"

03

第二天下午,两人提前到了星巴克。

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陈志远点了杯咖啡,苏晓梅要了杯茶。

三点钟,一个年轻男人走进来。

四十岁左右,穿着很得体。白衬衫,深色裤子,皮鞋擦得很亮。

他环顾了一下,目光停在陈志远他们这桌。

走过来问,"请问是陈叔叔吗?"

"是的,您是江浩?"

"对,我是江浩。"男人伸出手,"很高兴见到您。"

陈志远和他握手。

江浩的手很温暖,握手很有力。

"这是我爱人苏晓梅。"

"阿姨好。"江浩礼貌地点头,"我去买杯咖啡,马上回来。"



几分钟后,江浩端着咖啡回来。

"不好意思,让您们等了。"

他坐下后,直接切入正题。

"赵阿姨跟您说了多少?"

"说得不多。"陈志远实话实说,"她说您做生活规划,特别是养老规划。"

"是的。"江浩点头,"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中老年人找到最适合的养老方式。"

"具体是怎么做的?"苏晓梅问。

"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江浩喝了口咖啡,"不过我可以先问问您们的情况。"

"我们的情况?"

"比如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等等。"

陈志远想了想,这些问题不算隐私。

"我五十八,她五十六。身体都还不错。有一个儿子,在深圳工作。经济条件中等吧,不算富裕,但也不缺钱。"

江浩听着,偶尔点头。

"您们现在住的房子是自己的?"

"是的。"

"面积多大?"

"一百二十平。三室两厅。"

"儿子有没有计划接您们过去同住?"

陈志远和苏晓梅对视了一眼。

"暂时没有这个计划。"

江浩明白了。

"那您们考虑过什么样的养老方式?"

"看过一些养老院,但都不太满意。"苏晓梅说,"要么环境不好,要么太贵。"

"考虑过请保姆吗?"

"考虑过。但担心不靠谱。"

江浩听完,沉默了一会儿。

"您们的情况,我基本了解了。"他抬起头,"我觉得您们可能适合我们的方案。"

"什么方案?"陈志远立刻问。

"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江浩的眼中有种特别的光芒,"既不需要住养老院,也不需要请保姆,更不会给子女添麻烦。"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能详细说说吗?"

"可以。但在说之前,我需要确认一件事。"

"什么事?"

"您们是真的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还是只是随便了解一下?"

江浩的表情变得严肃。

"因为我要介绍的这个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方式。它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陈志远感受到了某种紧迫感。

"我们是认真考虑的。"

"那好。"江浩点点头,"我可以先给您们看一些案例。"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

点开一个视频。

视频里是一对老夫妇,看起来七十多岁。

但精神状态很好,正在一个漂亮的客厅里和人聊天。

"这对老人,今年分别73和71岁。"江浩介绍,"加入我们的项目已经三年了。"

"他们看起来很不错。"苏晓梅说。

"确实不错。"江浩滑动屏幕,"再看这个。"

另一个视频。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正在教一群孩子画画。

"这位阿姨65岁,以前是小学老师。现在通过我们的平台,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

陈志远看着这些视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些老人看起来都很充实,很快乐。

"那具体是什么模式呢?"他忍不住问。

江浩合上平板电脑。

"简单说,就是一个基于互助的养老社区。"

"互助?"

"对。参与者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享受者。"

陈志远有些困惑。

"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

"比如说,您现在58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江浩举例,"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为年纪更大的老人提供服务。同时,当您年纪大了,需要照顾的时候,也会有人为您提供服务。"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意思。

"那怎么保证公平呢?"苏晓梅问,"如果我付出得多,得到得少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系统的核心。"江浩眼中闪着光,"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积分体系。您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将来需要服务的时候,用积分来兑换。"

陈志远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创意。

"那积分怎么计算?"

"根据服务的内容、时长、难度等因素综合计算。"江浩解释,"比如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积分就比较高。做一般的家务,积分就相对较低。"

"听起来挺公平的。"

"而且我们有专门的管理团队,确保服务质量。"江浩继续说,"如果服务不到位,会扣除积分。如果服务特别好,还有额外奖励。"

苏晓梅听得很认真。

"那这个社区在哪里?"

"我们在城市的不同区域都有点。"江浩说,"根据参与者的居住位置,就近安排。"

"我们可以去看看吗?"陈志远问。

江浩看了看手表。

"可以。不过今天时间有点晚了。"他想了想,"要不明天,我带您们去一个社区点看看?"

"明天可以。"

"那就明天下午两点,我来接您们。"

江浩站起身,"今天就先到这里。您们回去可以考虑一下。"

"好的。"

江浩走后,陈志远和苏晓梅坐在星巴克里继续聊。

"这个想法挺新颖的。"苏晓梅说。

"是挺有意思。"陈志远点头,"就是不知道实际操作起来怎么样。"

"明天去看看就知道了。"

回到家,两人把今天的情况仔细梳理了一遍。

江浩给人的印象不错。

说话有条理,回答问题也很耐心。

不像是骗子。

而且他提到的那个互助养老模式,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真的能做到他说的那样,确实挺好的。"苏晓梅说。

"关键是要看实际效果。"陈志远更理性一些,"明天去实地看看,就能判断个大概了。"

04

第二天下午,江浩准时到了小区门口。

他开着一辆黑色的轿车,看起来很新。

"陈叔叔,阿姨,上车吧。"

车里很干净,音响里放着轻音乐。

"我们去的这个地方,离这里不远。"江浩边开车边介绍,"大概二十分钟就到。"

"那里有多少人?"陈志远问。

"这个社区点有十八户人家。"江浩回答,"年龄从55岁到80岁不等。"

"都是什么样的人?"

"各行各业的都有。有退休教师,有医生,有工程师,也有普通工人。"

车子在一个高档小区门口停下。

"到了。"

江浩带着他们进入小区。



环境很好,绿化做得不错,看起来挺高档。

"这个小区的房价不便宜吧?"苏晓梅问。

"确实不便宜。"江浩坦率地说,"但参与我们项目的人,不一定要买房。也可以租房。"

他们来到一栋楼前,江浩按了电梯。

"我们要去的这户人家,是项目的早期参与者。"

电梯停在八楼。

江浩按响了804室的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干净的家居服。

"江浩,你来了。"老太太笑着说,"这就是你说的那对夫妇?"

"是的。"江浩介绍,"这位是王奶奶,今年74岁。"

"王奶奶好。"陈志远和苏晓梅打招呼。

"快进来,快进来。"王奶奶很热情,"我正在准备茶呢。"

房子装修得很温馨。

客厅里摆着鲜花,茶几上放着水果。

"请坐,请坐。"王奶奶招呼着,"老头子去买菜了,一会儿就回来。"

陈志远四处看了看。

房子收拾得很干净,生活用品摆放得井井有条。

墙上挂着一些照片,看起来是一家人的合影。

"王奶奶,您在这里住了多久了?"苏晓梅问。

"三年多了。"王奶奶端着茶走过来,"自从参加了这个项目,生活完全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

"以前一个人在家,特别无聊。孩子们都忙,很少回来。"王奶奶坐下来,"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都有事情做,每天都有人交流。"

这时,门开了。

一个老头子提着菜篮子进来。

"哟,有客人啊。"老头子看起来也挺精神,"我是王大爷,今年76。"

江浩又介绍了一遍。

王大爷放下菜篮子,走过来和他们握手。

"您们是打算加入我们这个项目?"

"先了解了解。"陈志远说。

"那您们算是找对人了。"王大爷坐下来,"我们老两口可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

"能说说具体怎么受益吗?"

王大爷和王奶奶相视一笑。

"这么说吧,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退休前还要充实。"

"怎么充实?"

"我以前是中学数学老师。"王大爷说,"现在通过这个平台,给一些孩子补课。既能发挥专长,又能赚取积分。"

"我以前在医院工作。"王奶奶接话,"现在负责照顾一些身体不太好的老人。"

陈志远觉得有趣。

"那您们自己需要照顾的时候呢?"

"我们现在身体还不错,暂时不需要别人照顾。"王大爷说,"但积分已经攒了不少。将来用得着。"

"积分是怎么算的?"苏晓梅问。

"这个江浩比我们清楚。"王奶奶看向江浩,"你给他们详细说说。"

江浩正要开口,王奶奶的手机响了。

她看了看号码,脸色微微变了。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

王奶奶走到阳台上接电话。

声音不大,但能听出语调有些紧张。

王大爷也站起身。

"我去厨房准备一下。一会儿留下来吃饭吧。"

"不用麻烦了。"陈志远连忙说。

"不麻烦,不麻烦。"王大爷走向厨房。

客厅里只剩下陈志远、苏晓梅和江浩。

江浩看了看阳台上的王奶奶,又看了看手表。

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叔叔,阿姨,您们觉得这个环境怎么样?"他转移话题。

"挺好的。"苏晓梅回答,"王奶奶和王大爷看起来都很有活力。"

"是的。这就是我们项目的效果。"江浩说,"让老年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时,王奶奶从阳台上回来。

她对王大爷说了几句话,声音很小。

王大爷从厨房出来,脸上的表情也变了。

"不好意思,今天可能要提前结束了。"王奶奶歉意地说,"家里有点急事。"

江浩立刻站起来。

"那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他看了看表,语气有些急促。

"陈叔叔,阿姨,今天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明天我带您们去看更全面的内容。"

陈志远有些意外。

本来还想详细了解一下积分系统是怎么运作的。

"那明天什么时候?"

"明天下午,还是两点。"江浩已经往门口走,"我会带您们去项目的核心区域。"

"核心区域?"

江浩笑了笑:"明天同一时间,我带你们去看真正的核心。今天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