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售原本是疫情时代的产物,由于粉丝无法与爱豆现场接触,所以很多公司就以视频签售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因为签售都是爱豆与粉丝的一对一对话,粉丝可以提出不同要求让爱豆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这活动对粉丝来说非常吸引。以至于疫情开放后至今,很多公司依然举行大量的线下签售来吸引粉丝。
很多粉丝为了与偶像见一面,不惜一掷千金,这也给很多公司看到了新的割韭菜契机。
![]()
在现今这个唱片已经不流行的年代,电脑也没有了驱动,人们早不再买VCD机、随身听,韩国的唱片竟然可以动辄过百万销量,全靠签售与小卡经济带起。
很多粉丝为了与偶像见一面,竟然买下上百张唱片,只为争得一个抽中机会。但是很多粉丝也因此背负了债务,韩网有粉丝称,自己为了签售成功,至今还在偿还着几年前的债务。
而很多公司也为了竞争,先为组合“贷款”一个百万销量的数字,然后让爱豆通过疯狂签售来实现这个销量,最后累了粉丝的钱包,也抽空了偶像的精气神,只充实了资本家的钱包。
![]()
所以签售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游戏,因为其中涉及到投入与运气问题,这种运气需要靠大量花钱获得,这对粉丝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而且这个行为会让粉丝产生一种赌徒心理,如果粉丝被抽中了,能与偶像接触,这样更会增加他下次想参加签售的意愿,希望能反复见到偶像,达到一种“偶像最后可以认到我”“我与偶像混熟”的局面。
![]()
但是很多争议告诉大家,有些粉丝即使参加的签售超过10场,其实偶像都是认不出自己的。
因为对于偶像来说,自己只是犹如流水线作业一样完成任务而已,只有粉丝才会如此珍视这样的机会,视为重要回忆。这对粉丝来说,无疑是一种讽刺。
其实无论有没有签售,每个年代资本家都发明让粉丝疯狂掏钱的玩法,负债追星在每个年代都会出现,比如负债追行程、负债集资送礼等,其实都是粉丝一厢情愿的做法,归根到底,如果现实生活过得充实而有趣,谁会为一个“人设”疯狂买单呢?
![]()
在小卡经济与签售经济风行的今天,大家是不是应该理性看待这些服务,量力而为会更好?
即使有幸参加签售,也应以平常心对待,不要指望参加得越多,偶像就会越记得自己,毕竟对他们来说,他们只是在流水作业,能记得你,是天赋异禀加用心,不记得你,才是常态。
毕竟粉丝是觉得自己在完成一个珍贵的回忆,但偶像只是觉得在常规上班而已。如果这样看待,粉丝可能会更理性地看待签售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