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还年轻,正值28岁的花样年华,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肖女士原以为自己不过是一次普通感冒,没多在意。可高烧持续了10天,反反复复不见好转。
药店买的感冒药吃光了,依然退不了烧,连日来身体越来越虚弱。丈夫焦急地劝她去医院,她却坚持“再等等,过两天就会好”,直到终于支撑不住,被家人连夜送进医院。
![]()
医院发热门诊的灯光下,医生仔细询问、查体、安排抽血。当时肖女士还勉强撑着对家人说:“就是发个烧,没什么大事。”可危险却悄无声息逼近——抽血检查刚做完不久,肖女士突然间眼前一黑,心脏骤停,全身抽搐,陷入意识丧失。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家属慌乱,“要不算了吧,她已经这样了……”医生却斩钉截铁:“不能放弃,给她一个机会!”一个细微的决定,变化着命运的方向。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年轻女子发热后,竟会突发心脏骤停?普通发烧背后,究竟藏着哪些致命隐患?
很多人都以为,发热不过是小病小痛,只消扛一扛便能过去。可实际上,持续高热极有可能成为危及生命的信号。肖女士那样的病例,在临床上并非个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专家指出:当人体发热时间超过7天且无明显缓解时,可能正暗示体内已有严重感染、风湿免疫疾病或潜在并发症,如心肌炎、败血症,甚至药物不良反应。
![]()
研究数据显示,持续高热并存在感染指征的患者发生心脏并发症风险增至8.3%。心肌炎尤其凶险,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抗菌药(如莫西沙星等)可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
2022年的一项多中心监测报告显示,因抗感染药诱发心律失常并发心脏骤停的病例占心内急诊抢救总数的约6.1%。
从机制上看,高热导致的过度代谢、脱水和心脏负担增加,极易诱发原本“健康”年轻人本身难以觉察的基础疾病,加之感染毒素的影响,心脏受到严重打击。如果此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药物因素,心率紊乱便在瞬间爆发,甚至发展到心搏骤停的地步。
许多家属面对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往往会惊慌失措,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但数据和临床实践一再提醒我们——及时施救和专业抢救,几乎决定生与死的分界线。
鼓楼医院急诊部数据显示: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黄金4分钟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心跳的概率高达37.6%;如抢救拖延10分钟以上,存活率骤降至12.3%以下。
最关键的是,如果能在抢救后第一时间找到诱因,如感染、药物反应、基础心脏疾病并积极干预,绝大多数患者能逆转危局,恢复原有生活质量。
![]()
肖女士的案例,就是在医生坚决抢救、规范甄别病因后,发现其实际为病毒感染合并药物反应所致心律失常,通过紧急电除颤、药物撤停和对症支持治疗,48小时后成功恢复心律,脱离危险。这种转机,只有在“不给命运画句号”的那一刻到来。
医学界共识指出,年轻女性在高热过程中如出现以下信号尤需警觉:胸闷气短、心悸、晕厥、持续高烧不退、反复用药效果差。特别一旦抽血检查、静脉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突发不适,应立即呼叫医生,切勿等待观望。
每一个健康的年轻人都不希望悲剧降临。但从肖女士的经历中,我们至少可以提炼出三条实用的自救建议。
![]()
第一步:发热超3天、用药无效立即就医,不拖延。高热反复超过72小时,切莫再自行“顶一顶”,需要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尤其排除感染并发心肌受损、风湿免疫疾病等。
第二步:主动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与所有用药。有药物过敏史、基础心脏病、家族突发心脏病史等人群更要说明。部分抗菌药、止痛药会影响心电活动,医生只有掌握信息才能精准施策。
第三步:发热患者监测心率心电,别忽略异常信号。如自觉胸闷、气短、心悸、持续头晕、乏力等要及时报告。部分医院已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随时监控风险。
此外,家属在危急时刻要信任医生专业,给患者足够的抢救机会。心脏骤停不是命中注定的“终点”,黄金抢救时间内专业团队完全有希望逆转危机。相信科学、配合治疗,生命可以重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