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连续阴雨让秋粮晾晒成为农户的心头难题。定陶区张湾镇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开放各村广场、空地等公共场所,免费提供晒粮空间,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10月20日上午,张湾镇张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金黄的玉米铺满平整的水泥地面。这个往日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如今成了农户急需的“金色晒场”,成为镇政府破解晾晒难题的务实之举。
“民生诉求就是工作指令。”张湾镇党委书记李义波表示,面对紧迫需求,镇里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面开放各村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作为临时晒场。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实施“科级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点”机制,快速完成全镇22个行政村晾晒场地的排查与清理。
“我们村‘两委’干部连夜清理广场杂物和边角地带,最大限度拓展晾晒空间。”张湾村党支部书记杨现会说,除开放文明实践广场外,村里还整合闲置地块,共提供晾晒面积3000余平方米。
截至目前,张湾镇已整合各类公共空间46处,累计开辟晾晒场地3.2万平方米,可满足近千户农户的晾晒需求。
“今年我种了4亩地,之前连续下雨,收回来的玉米堆在家里没地方晒,正犯愁时村里通知开放广场,真是帮了大忙!”村民黄伟指着自家晾晒的玉米说。
在保障晾晒的同时,镇政府也同步消除安全隐患。“以往,村民常把玉米摊在公路两侧,车辆避让时极易发生事故。”张湾镇党委副书记牛浩说,通过集中开辟晒场,全镇已杜绝道路晒粮现象。镇执法中队还组建巡逻队,实时疏导交通。
广场变“晒场”的背后,是一幅政、企、民协同发力的温暖画卷。张湾镇发动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场地清理、粮食翻晒,并重点帮扶辖区内老弱病残群体。针对种粮大户的批量需求,镇政府还对接辖区企业,协调闲置厂房作为补充晾晒点,构建起“广场+大院+厂房”的晾晒网络。
从快速响应到整合资源,从消除隐患到帮扶特殊群体,张湾镇用务实举措践行民生承诺,一系列举措切实回应了农户的急难愁盼。
“这次开放公共场所晒粮,既是为民服务的应急实践,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层答卷。”李义波表示,“张湾镇将把‘关键时期公共资源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持续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藏粮于民’的暖心服务中,筑牢从田间到粮仓的每一道防线,让农民的汗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成。”
菏泽日报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 万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