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长竞选进程中,一场关键辩论吸引了不少关注,这场辩论并未如预期般围绕民生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反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前州长安德鲁・科莫、共和党候选人柯蒂斯・斯利瓦与马姆达尼三位参与者,并未将重点放在施政理念与计划上,而是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彼此过往争议的攻击中。
![]()
原本应聚焦纽约发展的辩论场合,逐渐演变成各方互相指责、揭露问题的战场,那些真正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被悄然搁置。
前州长科莫成众矢之
纽约市长竞选的一场辩论现场,前州长安德鲁・科莫刚落座,就遭到另外两位候选人的猛烈攻击。
共和党候选人柯蒂斯・斯利瓦没等进入正题,就抓住科莫的过往发难,在讨论无家可归问题前突然话锋一转,直指科莫当年并非正常离任。
“安德鲁,你并非‘离任’,而是因民主党主导的州立法机构弹劾调查仓皇逃窜”,斯利瓦的话引发全场掌声,他紧接着强调,“‘离任’?你是落荒而逃”,掌声平息后才转回原定议题。
![]()
这种突袭式攻击让科莫显得有些被动,而另一位对手马姆达尼的抨击则更为具体。
马姆达尼直接提及2021年的性骚扰指控,指出当时有13位在科莫政府任职的女性拿出可信证据指控他。
科莫不仅耗费超过2000万美元纳税人资金为自己辩护,还声称这些指控是政治操弄,甚至对这些女性提起法律诉讼。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位当事人夏洛特・贝内特当晚就在现场观众席,却因被科莫提起诽谤诉讼而无法发声,马姆达尼当场表示要代她追问,“对于这13位遭你性骚扰的女性,你作何解释”。
![]()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纽约州总检察长詹乐霞曾发布调查报告,证实科莫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对多名女性实施性骚扰,这也直接导致他在2021年弹劾调查启动前辞职。
2024年1月,美国司法部还就其中一项指控与科莫的行政办公室达成近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不过各地地区检察官都以证据不足为由。
没有对他提起刑事指控,这也成为科莫回应时的主要依据,他反复强调相关案件已被撤销,随后便迅速转移话题。
![]()
马姆达尼还顺带批评了科莫在其他公共事务上的表现,比如担任公职期间从未会见穆斯林选民,直到市长选战有了压力才改变做法。
还有新冠疫情中参与发布的指导方针,强制养老院和长期护理机构接收新冠阳性患者,这些都被视作处理失当的例证。
马姆达尼陷多重争议
面对马姆达尼的攻势,科莫立刻展开反击,把矛头对准了这位自诩为社会主义者的对手的诸多争议事件,称其是“纽约的分裂力量”,带来的是“有害能量”。
科莫首先抨击马姆达尼缺乏基本的从政资质,直言“我的主要对手既没有新理念,也没有新方案,他从未管理过任何事务,也从未有过正式工作”。
![]()
还指出他与激进政治势力关联密切,曾就执法部门、以色列及加沙局势发表过激进言论,这些批评直指马姆达尼的政治经验短板,试图削弱其可信度。
更具杀伤力的是科莫列举的多个具体事件,其中一件是马姆达尼在竞选间隙回祖国乌干达参加婚礼时,与当地一位主张监禁同性恋者的强硬派议员合影。
更严重的是,他还和被称为“同性恋杀手”的乌干达副总理丽贝卡・卡达加拍过照。
科莫当场质问,马姆达尼作为乌干达公民,明明知情却谎称不知道对方身份,为何不放弃乌干达国籍,或者要求抵制当地对同性恋者的性向囚禁,认为这是对基本人权的践踏。
![]()
在族群关系上,马姆达尼的争议也不少,一段视频显示他对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雕像竖中指,这被科莫视作不尊重意大利裔美国人的表现。
而他发表的“全球化起义”等言论,让批评者认为其持反以色列立场,引发了纽约犹太裔居民对他是否支持自己的争议。
此外,他主张的卖淫非罪化,与伊斯兰教法相冲突,冒犯了逊尼派穆斯林,连印度教徒群体也受到了影响,科莫据此认为他在多个族群间制造了分裂。
![]()
面对这些指控,马姆达尼辩称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一致,核心是相信包括LGBTQ+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权,表示若早知卡达加在起草监禁同性恋法律中的作用,绝不会与之合影。
他还反称科莫的指控是“持续抹黑诽谤”,目的是转移注意力,并指出科莫根本没有成型的政纲或政策体系,试图将焦点拉回对方的执政能力问题上。
但这些争议事件已然让马姆达尼陷入了被动,尤其是涉及族群和人权的话题,很容易引发选民反感。
三方交锋难掩议题缺失
整场辩论中,三位候选人的交锋几乎都围绕着个人丑闻和争议事件展开,真正关乎纽约民生的实质议题反而被边缘化。
这种氛围在斯利瓦的发言中可见一斑,他在抨击科莫后只能仓促表示“现在让我们回归正题”,但话题很快又被新的攻击所打断。
![]()
从辩论内容来看,双方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挖掘对方的黑料上,试图通过否定对手的人格和资质来赢得优势,却很少提及具体的施政方案。
科莫被追问性骚扰旧案时,没有正面回应受害者的诉求,而是以“案件已撤销”为由回避,转而攻击马姆达尼。
马姆达尼在辩解自身争议时,也更多是指责对方抹黑,未能深入阐释自己的政策主张,斯利瓦除了抨击科莫外,也未充分展开对无家可归等议题的讨论。
![]()
这种辩论模式反映出选举中常见的问题,即候选人更倾向于通过负面攻击打击对手,而非通过正面宣传赢得支持。
对于纽约选民而言,他们更需要了解的是候选人在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族群融合等关键问题上的具体计划,但这场辩论显然未能满足这一需求,反而让公众看到了候选人们被争议缠身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争议事件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候选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
比如科莫的性骚扰事件关乎权力边界和尊重女性,马姆达尼的合影争议涉及人权立场和族群态度,这些都是选民判断候选人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
但当这些内容占据了辩论的全部焦点,就容易让选举陷入“比烂”的怪圈,忽视了对治理能力和政策方向的考量,这或许是这场辩论最令人遗憾的地方。
结语
这场充满争议的纽约市长辩论落幕,却未给选民留下太多关于未来治理的清晰答案。
安德鲁・科莫、柯蒂斯・斯利瓦与马姆达尼的交锋,最终停留在对过往问题的纠缠上,未能转向民众关切的实际议题。
![]()
这样的辩论效果,不仅让期待政策方向的选民感到失望,也可能影响后续竞选的走向。
若候选人仍无法跳出互相攻击的框架,聚焦纽约发展的核心需求,或许很难真正赢得选民的信任,这场辩论留下的,也只剩未解决的争议与被搁置的民生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