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虽已进入第一阶段,但其落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以色列政府此前已批准相关协议,明确以色列军队需按约定界线撤离,可实际情况中,关于以军控制范围的争议却逐渐浮现。
一方面,加沙当地民众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仍存困惑,安全区相关界定未能让大家清晰感知。
![]()
另一方面,以色列军队于加沙所设标记与协议商定界线存异,此情形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不同立场的各方,对此也有着纷繁多样的解读。
同时,以色列国防军针对边界相关事宜有自身说法,而分析人士和专家则从战略、法律等角度提出了各自观点,整个局势仍处于复杂的状态中。
安全区在哪?
现在加沙这边的老百姓,对所谓的安全区特别困惑,就拿谢贾伊亚区的一位居民来说,他在自己住的地方压根没看到任何界标。
明明能近距离看到以色列的军车,却搞不清楚自己待的地方是安全区还是危险区,这种情况其实挺让人揪心的,毕竟不清楚安全边界,日常出行都得提心吊胆。
![]()
而且之前还出过严重的事,本月中旬有一起事件,据加沙民防局说,造成了11名平民死亡,这里面还包括妇女和儿童。
平民在这种局势下本就脆弱,连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成了问题,实在让人不忍。
行动有争议
先说说以色列军队控制加沙面积这事儿,当地时间10月25日,有说法怀疑他们控制的面积,超过了和哈马斯停火协议里商定的范围。
之前以色列政府可是宣布过,已经批准了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协议里说以军要根据附带的地图撤到商定界线。
![]()
这条界线以色列军方叫“黄线”,还明确了第一阶段以军得撤到加沙北部、南部和东部边界,可英国广播公司核实的最新分析显示,以色列军队设的标记,比官方地图上划的界线深了数百米。
卫星图像和视频片段都能证明,混凝土标记块被放在了加沙深处,和商定的界线对不上。
具体看,在北部阿塔特拉定居点附近,标记设在了加沙地带内部520多米的地方,南部汗尤尼斯附近,卫星图像显示其他标记延伸到官方边界以外180至290米。
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斯拉埃尔・卡茨之前就警告过,任何越过边界的人都会遭到报复性射击,而且据报道,该地区至少发生了两起致命事件。
![]()
自停火生效以来,以色列国防军也通报了多起侵犯黄线行径,甚至向过境者开火,此类事件的发生,无疑为停火后的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不过以色列国防军对边界转移的指控没发表评论,只说南方司令部辖下的部队已经开始标记黄线,目的是确保地面战术清晰。
另外,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还表示,每隔200米就设立了混凝土标记块,加沙的军事行动还在继续,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平民。
从控制面积而言,以色列军队完成第一阶段撤离后,加沙地区仍将有53%的土地处于其掌控之下,这一局面凸显了当地局势的复杂与紧张。
![]()
要知道,截止到协议达成时,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加沙70%以上的区域,53%这个比例意味着以色列得撤出加沙的核心城市区域,只留下外围的战略要地。
这种控制范围的调整,背后肯定有其战略考量,但也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
各有看法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军队设置标记超出商定界线的举动,体现了他们在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国防军之间建立缓冲区的战略。
![]()
伦敦国王学院的一位博士也说,这种做法是以色列战略文化的一部分,就是要占领能把自己和敌方领土隔开的无人区。
从战略角度看,建立缓冲区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突直接发生的可能,但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说,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影响。
还有布里斯托大学的国际法专家强调,不管情况如何,以色列仍然负有不攻击平民的法律义务,就算是对那些越界的人,武装冲突法也仍然适用。
![]()
这一点很关键,毕竟平民是无辜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优先保障平民的安全和权益,不能让他们成为冲突的牺牲品。
这些专家的观点,也从不同角度给大家提供了看待这件事的思路,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整个局势。
结语
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的推进,始终伴随着争议与困惑。
以色列军队的标记争议尚未有明确结论,民众对安全区的感知也未得到有效改善,这些问题都让局势难以真正平稳。
![]()
以色列国防军的解释与外界解读存在差异,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观点,也凸显出此事背后的复杂性。
后续如何解决界线争议、保障平民安全,不仅关乎停火协议能否持续落地,更影响着加沙地带的整体稳定,这些都需要各方进一步关注与推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