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张志东的这份深思熟虑和超前眼光,真是伴随着他对技术的热爱,一步步积累起来。
他在广东出生,祖辈耕读家里文化氛围浓厚,父亲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毕业的。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人的数学天赋,后来在初中的计算机夏令营里,他第一次摸到电脑编程,一下子就爱上了。
上高中后,爸妈给他买了第一台电脑,他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敲代码。
后来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又去华南理工大学深造,拿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
读硕士那会儿他没闲着,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专业研究上,各种小型工具程序信手拈来,还跟着师兄们帮商业公司做项目。
毕业后在黎明网络公司工作了差不多三年,参与了许多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项目。
那时的他工作相当努力,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不过就算这么卖命,他也遇到了自己的思想瓶颈。
他发现当时的系统集成行业,技术很难真正深入做深做透,他开始思考技术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正是他这种对技术纯粹到极致的痴迷,才成就了QQ这款现象级产品。
当QQ的用户从几万,几十万,一路飙升到上亿级别的时候,他就是那个幕后英雄。
他也太低调了
而早1998年在黎明网络遇到技术和思想瓶颈之后,他对马化腾的邀约产生了浓厚兴趣。
原来那年马化腾找到他,设想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主意,把当时火爆的互联网和呼叫机业务有机结合起来。
他一听就反应过来,这不就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嘛。
再一看当时互联网快速增长的趋势,他立马心动了,果断放弃了出国投奔姑姑的机会。
一开始这帮年轻人还想着走正规军路线,他们跑去竞标广州电信的一个中文即时通讯工具项目。
不过他们心里也清楚,凭他们的资质应该是拿不到。
但张志东和马化腾还是猫在屋里,憋了好几天写出了一份竞标书,还给产品取名OICQ。
投标结果虽然落选了,但这帮人没气馁,决定自己把产品做出来,就这样1998年11月11日,公司正式成立。
有意思的最初公司是兵分两路的,马化腾、曾李青他们忙着做网络寻呼系统,张志东带着徐钢武,吴宵光等一帮人,专注于OICQ的研发。
![]()
OICQ正式发布后,他带着团队根据网民的体验,疯狂发现和修复漏洞。
产品上线第一周就完成了三次迭代,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新版本。
后来在和美国在线的ICQ知识产权纠纷中,他们的产品被迫改名QQ。
但依然能凭借过硬的产品体验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国民级社交应用,获得8亿人的支持。
回过头来看,他这样一个身家几百亿的公司领导,却那么低调,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开20万的中档车。
他做了这么多,可知道他名字的人却没几个。
一辆20万的车,让他成为了互联网大佬圈里的一股清流。
8亿人用的软件,几乎是他一手搭建起来的,可他自己却像个隐形人,不求任何的名气。
所以真正的价值不是看他身家多少,或者开什么豪车,而是他能为这个社会,为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