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想破头,不如现场走一走。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辛国奇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莱克电气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2023年8月,针对莱克总装五厂的一个单元生产车间效率较低的问题,制造革新部提出给予帮扶改善。
革新部的负责人在检查可改善问题点的过程中,发现车间有一个环节是4条单元生产线装箱完成后要汇入一条皮带线,由提升机统一送到三楼封箱。可是,由于封箱方向要求和皮带线宽度限制,箱子需要人工旋转90度才能完成。
这不就是很明显的可改善的问题点嘛!如果将人工旋转通过自动化来实现,效率肯定能得到大幅提升。
于是,制造革新部的几名负责人和设备供应商的设计人员来到了现场,查看可改善的方案,结果围着设备转了好几圈,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一致结论是,由于空间的限制,没办法增加旋转结构,使用机械手成本又太高了。
![]()
正当无计可施时,一旁的作业员提示道:“增加一个挡块就行了啊!”
这短短的一句话猛然点醒了陷入思维定势的几个人,要让箱子转向90度,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结构,只要在合适的位置加一个挡块,再利用皮带线的动力就完全可以“自动实现”。
很快,制造革新部的工程师就在4条单元生产线通向皮带线的位置加装了一个圆形挡块。箱子流过时,一边被挡块限位,再依靠流水线的动力很轻松地就实现了自动旋转90度。
通过这件事,让制造革新部的人认识到:工作中总会遇到类似盲点,最了解现场的员工往往可以提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从那儿开始,制造革新部的工程师们跑现场更勤了,和一线员工交流更多了。他们一起挖掘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点并讨论改善措施。再后来,一线员工还会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主动提出改善方案。在莱克,全员自主改善的氛围更加浓厚起来。
故事的哲理:
如同那个著名的“如何让生产线漏装肥皂的包装盒被检测出来?”——不是动用机械手,不是使用高科技检测,只需一台普通的电扇在旁一吹即可。
真正高效的管理,往往都是简单的。但科层制却在严谨规范中,使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脱离实际,反而让组织失去了化繁为简、直击本质的能力。解决的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走出思维茧房,打破层级盲区,回归现场智慧,让一线更多、更充分地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杨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