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5 日下午,台湾省歌手郑智化的一条微博,把深圳宝安机场推上了热搜。这位唱着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的歌手,在微博里少见地动了怒:"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态度是最没人性的!"
![]()
事情得从航班登机说起。当天郑智化要搭乘深航航班回台北,因为前序航班延误加上近机位紧张,航班被安排在远机位停靠,只能靠登机车登机。可当登机车停稳后,他发现了棘手的问题 —— 升降车与机舱门之间,居然有 25 公分的高度差。
对依靠轮椅出行的郑智化来说,这短短一截距离,成了迈不过去的坎:轮椅推不进机舱,残疾的腿也没法借力跨过间隙,而操纵升降车的司机就冷眼旁观,压根不愿调整高度。最后在两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他才勉强 "连滚带爬" 地进了飞机。
这条微博一发出,评论区立刻炸了锅。有人骂机场服务僵化,有人吐槽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但也有不少声音带着明显的怜悯:"太心疼了,毕竟是残疾人,机场怎么能这么不上心。"
![]()
就在舆论一边倒的同情声里,一知名博主的发声显得格外清醒:"奉劝大家一句,千万不要同情郑智化,他根本不是需要怜悯的残疾人,甚至强硬地拒绝别人可怜他。"
这话戳中了了解郑智化的人的心。这位 1961 年出生的歌手,3 岁就因小儿麻痹落下终身残疾,童年几乎是在爬行中度过,后来靠着双拐才勉强能行走。但他这辈子最反感的,就是 "可怜" 这两个字。
早年间追求女孩时,对方父母一句 "你一个瘸子怎么给我女儿幸福",曾像刀子一样扎进他心里,甚至让他一度写下类似遗书的文字。也是从那时起,他就认定:怜悯里藏着隐晦的侮辱,把残疾当成缺陷的同情,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
在郑智化眼里,残疾从来不是需要被特殊对待的 "弱点",只是一种个人特征。就像有人高有人矮,有人胖有人瘦,他的双拐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延伸。这种态度,早就融进了他的歌里。
![]()
1992 年那首火遍两岸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哪里是唱给别人的励志口号,分明是他自己的人生宣言。那些年不管是巅峰时的巡演,还是复出后的演唱会,他永远拄着双拐稳稳站在舞台中央,歌声里没有一丝软弱,脊背挺得比谁都直。
所以当网友忙着同情他 "连滚带爬登机" 的遭遇时,其实没看懂郑智化的愤怒根源。深圳机场后来连夜道歉,说 20 公分的高度差是 "为了防止设备刮碰飞机" 的安全规范,还承诺增加保障人员、启用坡度连接装置。
但郑智化要的从来不是这些补救措施带来的 "特殊照顾",而是作为普通人的基本尊严 —— 是登机车能精准对接机舱门,是工作人员不会用冷漠的眼神旁观困境,是无障碍设施能真正让人 "无障碍" 出行。
![]()
博主说得在理:"登机这事,郑智化要的哪是同情,他是在为残疾人要尊严!" 这 25 公分的高度差,看似是服务流程的疏漏,实则是对特殊群体需求的漠视。
我国有 8550 万残疾人口,其中近 40% 是肢体残疾,他们日常面临的何止是机场的高度差?被占用的盲道、过陡的坡道、无法使用的电梯,这些 "隐形障碍" 早就成了他们出行的拦路虎。
郑智化的发声,不过是替千万残障人士说出了心里话:比起居高临下的同情,他们更需要被平等对待的尊重。
![]()
就像他在回应机场道歉时说的,不追究个人得失,只希望能推动服务优化。这位唱了一辈子 "水手精神" 的歌手,从来没把自己放在 "弱者" 的位置上。
他用自己的遭遇撕开的,是社会无障碍服务的短板;而他真正想要的,是让每个残障人士都能体面地走过那道 "25 公分的鸿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