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门诊又发现了一例食管癌患者,年龄不大,45岁,男性。
家属来拿报告时哭成一团,让人不禁伤感。可想而知,他的命运或许将要发生改变。
有些事,我们不能自欺欺人,需要揭开真相!
![]()
“趁热吃,凉了对胃不好!”“多喝热水,啥毛病都能缓解!”从小到大,这些话几乎刻进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里。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热”执念,还有餐桌上常见的腌制小菜,正悄悄把我们推向食管癌的高危区——中国不仅是全球食管癌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更占据了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一、中国食管癌,为何成“亚洲病”里的重灾区?
![]()
食管癌,简单说就是食管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最典型的症状是晚期吞咽困难,严重时连喝水都成奢望。
而在中国,它的“杀伤力”远超想象:
数据碾压:2021年全球食管癌患者约100万人,超75%在亚洲,中国患者占比超50%,且90%以上是食管鳞状细胞癌,与欧美国家以食管腺癌为主的情况完全不同。
性别差异显著:中国男性食管癌患病率是女性的近3倍,每十万人中男性患病56.20例,女性仅约19例,这与男性更高的吸烟、饮酒率直接相关。
地域分布不均: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城市的两倍,高发区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河南、河北、山西等)、安徽、江苏苏北、川渝及潮汕、闽南地区。其中江苏食管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是西藏的5倍以上。
二、警惕!这些“家常习惯”,竟是致癌“帮凶”
很多人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却不知道食管癌的诱因就藏在日常饮食里,尤其是这几个中国人偏爱的习惯:
1. “趁热吃”
![]()
65℃以上的热食,是2A类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可中国人餐桌上,刚出锅的粥、火锅里烫好的肉、刚泡的热茶,温度常接近90℃。
嘴巴能适应的温度,食管却受不了:食管黏膜娇嫩,长期被高温刺激会反复受损、修复,时间久了可能引发癌变。
四川大学研究显示,有“热烫饮食”习惯的人,患食管癌风险是其他人的1.9倍。
2. 腌制食品
咸鱼、酸菜里藏着“强致癌物” 太行山脉脚下的河南林州(原林县)曾是“食管癌第一县”,潮汕、闽南地区也常年高发,它们的共同点是爱吃腌制食品:
高盐+亚硝胺: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盐,会损伤食管黏膜;同时还会产生亚硝胺,这是世卫认定的强致癌物,鱼露、腌咸菜、酸菜都是“重灾区”。
霉菌污染雪上加霜:潮湿环境下,腌制食品容易滋生黄曲霉素,进一步增加癌变风险。
3. 吃太硬、太快
食管在“被磨损”中癌变 除了“热”和“腌”,吃猪肉脯、未煮软的蔬菜等硬质食物,或吃饭狼吞虎咽,也会让食管“受伤”:
硬质食物会直接划伤食管黏膜,快速进食则让食管来不及缓冲,长期反复损伤会增加癌变概率。 研究显示,有“硬质饮食”和“快速进食”习惯的人,患食管癌风险分别是普通人的2.1倍和1.9倍。
4. 烟酒+营养不足
男性高发的关键诱因 吸烟、饮酒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加速细胞恶变;而农村地区因经济条件限制,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也会降低食管黏膜的抵抗力,双重作用下,男性成为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三、食管癌有多凶险?
早期发现是“救命关键” 食管癌的可怕,不在于治疗难度,而在于“难发现”:
生存率天差地别:全国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28.8%,远低于所有癌症平均水平(45.9%),但早期食管癌经内镜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能达90%,几乎能“治愈”。
早期无症状,晚期难挽回:早期食管癌没有典型症状,多数人出现吞咽困难时已到中晚期,错过根治手术时机,即使手术,生活质量也会大幅下降。
四、如何远离食管癌?
![]()
做好这4点,守住“生命通道” 食管癌虽凶险,但只要避开高危习惯、做好筛查,就能有效预防:
1. 戒掉“趁热吃”的执念:热粥、热汤放凉到65℃以下再吃,火锅烫菜后先晾一晾,吃到烫嘴的食物直接吐掉,别硬扛。
2. 少吃腌制、硬质食物:每周腌制食品摄入不超过1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吃硬质食物时细嚼慢咽,避免划伤食管。
3.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年龄≥45岁、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的人,建议每5年做一次消化道内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4. 戒烟限酒,喝“温水”而非“热水”: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尽量戒烟;日常饮水选择30-40℃的温水,别再盲目“多喝热水”。 “一顿热饭、一口咸菜”看似平常,却可能成为食管癌的“导火索”。
中国之所以成为食管癌重灾区,不是因为遗传,更多是因为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家常习惯”。
与其等癌症找上门,不如从现在开始,慢慢吃饭、吃温饭、少吃腌菜——守住食管健康,就是守住我们的生命通道。
需要我帮你整理一份“食管癌高危人群自查清单”吗?
你可以对照清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需要重点防范的人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