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人这些习惯,正在“喂大”癌细胞!全球一半食管癌患者都在这

0
分享至

今天门诊又发现了一例食管癌患者,年龄不大,45岁,男性。

家属来拿报告时哭成一团,让人不禁伤感。可想而知,他的命运或许将要发生改变。

有些事,我们不能自欺欺人,需要揭开真相!


“趁热吃,凉了对胃不好!”“多喝热水,啥毛病都能缓解!”从小到大,这些话几乎刻进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里。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热”执念,还有餐桌上常见的腌制小菜,正悄悄把我们推向食管癌的高危区——中国不仅是全球食管癌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更占据了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一、中国食管癌,为何成“亚洲病”里的重灾区?


食管癌,简单说就是食管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最典型的症状是晚期吞咽困难,严重时连喝水都成奢望。

而在中国,它的“杀伤力”远超想象:

数据碾压:2021年全球食管癌患者约100万人,超75%在亚洲,中国患者占比超50%,且90%以上是食管鳞状细胞癌,与欧美国家以食管腺癌为主的情况完全不同。

性别差异显著:中国男性食管癌患病率是女性的近3倍,每十万人中男性患病56.20例,女性仅约19例,这与男性更高的吸烟、饮酒率直接相关。

地域分布不均: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城市的两倍,高发区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河南、河北、山西等)、安徽、江苏苏北、川渝及潮汕、闽南地区。其中江苏食管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是西藏的5倍以上。

二、警惕!这些“家常习惯”,竟是致癌“帮凶”

很多人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却不知道食管癌的诱因就藏在日常饮食里,尤其是这几个中国人偏爱的习惯:

1. “趁热吃”


65℃以上的热食,是2A类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可中国人餐桌上,刚出锅的粥、火锅里烫好的肉、刚泡的热茶,温度常接近90℃。

嘴巴能适应的温度,食管却受不了:食管黏膜娇嫩,长期被高温刺激会反复受损、修复,时间久了可能引发癌变。

四川大学研究显示,有“热烫饮食”习惯的人,患食管癌风险是其他人的1.9倍。

2. 腌制食品

咸鱼、酸菜里藏着“强致癌物” 太行山脉脚下的河南林州(原林县)曾是“食管癌第一县”,潮汕、闽南地区也常年高发,它们的共同点是爱吃腌制食品:

高盐+亚硝胺: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盐,会损伤食管黏膜;同时还会产生亚硝胺,这是世卫认定的强致癌物,鱼露、腌咸菜、酸菜都是“重灾区”。

霉菌污染雪上加霜:潮湿环境下,腌制食品容易滋生黄曲霉素,进一步增加癌变风险。

3. 吃太硬、太快

食管在“被磨损”中癌变 除了“热”和“腌”,吃猪肉脯、未煮软的蔬菜等硬质食物,或吃饭狼吞虎咽,也会让食管“受伤”:

硬质食物会直接划伤食管黏膜,快速进食则让食管来不及缓冲,长期反复损伤会增加癌变概率。 研究显示,有“硬质饮食”和“快速进食”习惯的人,患食管癌风险分别是普通人的2.1倍和1.9倍。

4. 烟酒+营养不足

男性高发的关键诱因 吸烟、饮酒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加速细胞恶变;而农村地区因经济条件限制,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也会降低食管黏膜的抵抗力,双重作用下,男性成为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三、食管癌有多凶险?

早期发现是“救命关键” 食管癌的可怕,不在于治疗难度,而在于“难发现”:

生存率天差地别:全国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28.8%,远低于所有癌症平均水平(45.9%),但早期食管癌经内镜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能达90%,几乎能“治愈”。

早期无症状,晚期难挽回:早期食管癌没有典型症状,多数人出现吞咽困难时已到中晚期,错过根治手术时机,即使手术,生活质量也会大幅下降。

四、如何远离食管癌?


做好这4点,守住“生命通道” 食管癌虽凶险,但只要避开高危习惯、做好筛查,就能有效预防:

1. 戒掉“趁热吃”的执念:热粥、热汤放凉到65℃以下再吃,火锅烫菜后先晾一晾,吃到烫嘴的食物直接吐掉,别硬扛。

2. 少吃腌制、硬质食物:每周腌制食品摄入不超过1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吃硬质食物时细嚼慢咽,避免划伤食管。

3.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年龄≥45岁、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的人,建议每5年做一次消化道内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4. 戒烟限酒,喝“温水”而非“热水”: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尽量戒烟;日常饮水选择30-40℃的温水,别再盲目“多喝热水”。 “一顿热饭、一口咸菜”看似平常,却可能成为食管癌的“导火索”。

中国之所以成为食管癌重灾区,不是因为遗传,更多是因为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家常习惯”。

与其等癌症找上门,不如从现在开始,慢慢吃饭、吃温饭、少吃腌菜——守住食管健康,就是守住我们的生命通道。

需要我帮你整理一份“食管癌高危人群自查清单”吗?

你可以对照清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需要重点防范的人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家卫说唐嫣很装”热搜爆了!7段录音曝光,涉刘诗诗、陈道明、游本昌......

“王家卫说唐嫣很装”热搜爆了!7段录音曝光,涉刘诗诗、陈道明、游本昌......

新民周刊
2025-11-01 14:34:39
上海37岁无业男砸金店,不抢金不反抗不伤人,背后隐情让人心酸

上海37岁无业男砸金店,不抢金不反抗不伤人,背后隐情让人心酸

水泥土的搞笑
2025-11-02 07:58:58
救谁?乌军特种部队乘黑鹰直升机突袭红军城,被俄军全歼!

救谁?乌军特种部队乘黑鹰直升机突袭红军城,被俄军全歼!

胜研集
2025-11-01 18:30:20
2026年,这6大变化可能全面爆发!谁先看懂,谁就领先一步

2026年,这6大变化可能全面爆发!谁先看懂,谁就领先一步

小白鸽财经
2025-10-21 08:45:47
锁姐医美失败的瓜

锁姐医美失败的瓜

热闹吃瓜大姐
2025-10-31 19:50:29
果然,见完中方,高市早苗连续2天会见台独,外交部的回应不简单

果然,见完中方,高市早苗连续2天会见台独,外交部的回应不简单

林子说事
2025-11-02 05:56:22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1 05:10:03
秦雯袭警完整录音曝光!事后还拿下三八红旗手,多家官媒呼吁彻查

秦雯袭警完整录音曝光!事后还拿下三八红旗手,多家官媒呼吁彻查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2 11:38:53
1979年打越南,邓小平提前放出口风没人相信,为何唯独李光耀深信

1979年打越南,邓小平提前放出口风没人相信,为何唯独李光耀深信

南书房
2025-10-24 16:01:25
斯诺克战报!中国军团1胜2负,周跃龙大逆转,白雨露145分创纪录

斯诺克战报!中国军团1胜2负,周跃龙大逆转,白雨露145分创纪录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2 14:30:57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21:32:14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0-31 15:54:46
震惊!李连杰贴了假皮肤?豪宅泳池光膀子自证清白,引发网友质疑

震惊!李连杰贴了假皮肤?豪宅泳池光膀子自证清白,引发网友质疑

火山诗话
2025-11-02 11:19:05
当中国拥有30艘055型大驱逐舰时,世界将是何种格局!

当中国拥有30艘055型大驱逐舰时,世界将是何种格局!

近史博览
2025-11-01 16:33:21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清书先生
2025-10-21 15:51:40
最新!金股名单来了

最新!金股名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2:50:11
谍战剧要卷起来啦!七部待播大剧,谁会一骑绝尘呢?

谍战剧要卷起来啦!七部待播大剧,谁会一骑绝尘呢?

君笙的拂兮
2025-11-02 14:31:54
再有钱,在权力面前屁都不是

再有钱,在权力面前屁都不是

霹雳炮
2024-08-29 21:53:04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在新加坡生活
2025-11-02 00:26:12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Barrons巴伦
2025-10-30 18:11:10
2025-11-02 15:47:00
消化石医生 incentive-icons
消化石医生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1193文章数 12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获得"复出"后首个全马冠军

头条要闻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获得"复出"后首个全马冠军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华为星闪起猛了!蓝牙技术全面应战,还针对中国市场出招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