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佳)“您看这张《公约》写得明明白白,我们绝对不搞解限速、加装强光灯这些项目。”昨天,在朝阳区一家雅迪电动自行车门店内,店员指着墙上张贴的《公约》向正在选车的李先生耐心解释。近期,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并推行《北京市电动自行车行业抵制拼改装等违法行为的自律公约》,这已成为北京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经营秩序,有效遏制加改装强光灯、解限速等违法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联合雅迪、爱玛、九号、小牛等头部企业,共同制定并推行《公约》。10月26日,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朝阳区、西城区、海淀区、大兴区等多家电动自行车门店已将《公约》醒目张贴在店内或收银台旁,《公约》内容明确“不篡改、拼装、加装合规车辆”“不安装影响安全的装置”等核心条款,不少消费者驻足阅读。
据了解,签署《公约》的门店会在消费者购车时同步签订告知书,明确双方权责,消费者承诺不私自改装车辆,门店则保证销售合规车型、不提供改装服务。《公约》不仅明确行为红线,更建立了严格的惩戒机制。“我们每周都会对授权门店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暗示提供改装服务的,立刻责令停业整顿7天、暂停供货30天。对于情节严重,如被立案处罚两次及以上的,必须取消其品牌授权资格。”九号电动车北京区域负责人在门店督导时表示,“现在整个行业都在严抓合规,谁也不想因小失大丢了授权资格。”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约》要求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检查、召回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85家销售雅迪、爱玛、九号、小牛、台铃、新日等20余个品牌的门店完成《公约》张贴。据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月底前覆盖所有电动自行车门店,从生产、销售端彻底切断违规改装链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