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2日23点40分,8连到了没有?”坑道尽头传来急促的询问。李保成擦掉脸上的尘土,只回了一句:“到了,就等您开火口令。”短短八个字,夹杂着炸药味,也奠定了这位传奇连长此后令人咋舌的战绩。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身材并不魁梧的河南汉子,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连续斩获四次特等功。再往后,在上甘岭那段被钢铁与烈火反复碾压的山岭上,他率领残存不足百人的8连硬生生啃下了1700多名敌军,写下“特功八连”的响亮名号。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得把时间拨回到他参军之前的狼烟岁月。
![]()
1927年,李保成出生在豫西,正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童年里的他常常睡在防空洞口,耳边不是犬吠而是枪声。1938年,家里唯一的牛被日军牵走,他见母亲抱着犁头发愣,第一次在心里暗暗发誓:帐得算。没上几天私塾,战火又烧到村口,他四处逃荒,十四岁挑着谷草给八路送情报,却不敢让大人知道,生怕祸及全家。那种挨饿、惶恐与憋屈,让“参军”这两个字在他心里越长越大。
1947年盛夏,他终于踏进解放军营门。那年部队缺枪少弹,许多新兵还在用缴获的“中正式”。可李保成一点不嫌弃,天天对着破枪练瞄准。两个月后,下连前的摸底考核,他15发实弹打出13环的成绩,直接被营长记名。没想到这位营长“眼神好”,三年后还真靠他救过急。
![]()
头一场硬仗是1948年洛阳攻坚。城墙皲裂,街巷狭窄,国民党两个团死守。白刃拼到傍晚,我军前沿缺弹药,连长让侦察组探敌火力点,李保成毛遂自荐:“我一个人够用了。”他腰里别六颗手榴弹,再拿一支苏式波波沙,穿楼过巷,越打子弹越多——全是缴来的。一个多小时,他连炸带劝缴获了23条枪,还俘了七八名士兵。被抓的俘虏东张西望,以为碰上了解放军一个加强连。当晚,师部通报表彰,他得了人生首个一等功。
报纸把事迹刊出时,他家乡的乡亲凑钱打了一块木匾,“为民立功”四字苍劲。那块木匾不贵,可在缺粮的年代,能省出木匾钱,很难。李家老人听说儿子上了报,心里偷着乐,却没敢声张,“枪炮无眼,娃命要紧”。他们盼的不是勋章,是盼李保成能全须全尾回来。
转眼进入淮海战役。总前委一句“时间不等人”,各部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李保成升为尖刀排排长,他挑了俩“疯子”搭档,三人讲好:先炸指挥所,再切机枪点,手榴弹不够就抢敌人的。夜幕里,他们贴着雪水爬进阵地,连投带炸干净利落拿下五个地堡,还顺手抓住敌团副。作战处对战果半信半疑,特意拉俘虏来指认。对方看见李保成,连说“就是他,就是他”。从此,“三勇士”在淮海一炮打响。战役打完,他又添两块“功上加功”的木匾。村里老太太看见木匾,抹一把泪说:“这孩子,下手是真狠啊,可别折在外头。”
![]()
新中国成立后,山河初定,西南匪患却棘手。蒋介石给残存部队发武器、送情报,妄图“搭后门”留一块游击根据地。在云南、贵州、川南一带,大小股匪何止上百支,毒瘴林、天生洞,说翻就翻。1950年春,李保成所在团接到剿匪令,冬衣还没换就往深山钻。为了找匪窝,他带人用藤条丈量暗河,靠干粮啃树皮坚持了三月。终在岔河口摸清匪巢位置。可那地方三面绝壁,只有一道梯田小路。犹豫半天,他给旅长递个方案:一个营强攻,一团封堵,必须“一锤子买卖”。旅长问能不能行,他没绕弯子:“行,不打掉他们,咱也别回去。”
战事拖了半年,最凶险的一次,他七进七出,身上带了三处贯通伤,还是硬生生抬着土匪头子尸体撤出。战后统计,他个人四次荣立特等功。有人调侃他“开了挂”,可很多细节战友不爱提:山谷里缺水,他割自己水壶分给重伤员;夜里巡哨,他拄着绑着竹片的腿照样爬石壁。荣誉到手,一张请假条也跟着飞回老家——他想看看那三块木匾还在不在。结果母亲说什么也不让他回,“枪口还热着呢,回来干啥”,他只好撕了请假条。
1951年秋,抗美援朝急需增兵。15军入朝名单里,连长李保成以八连为单位整建制出征。鸭绿江边风大,他给连队训话很直接:“咱过去要干嘛?扛得住炮火,拿得下敌阵。”有人追问能不能活着回来,他摆摆手:“先把阵地保住,回不回来再说。”这种直白反而让兵心里踏实。没多久,上甘岭战役响起。
![]()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成了焦点。美军每天炮弹像倒豆子,一夜能砸几万发,山都被削矮了一截。10月22日晚,师首长交任务:8连吃掉597.9高地。路线只有四百米,却是照明弹织出的白昼。李保成先带尖兵小组摸到半山腰,记录炮火间隔:45秒一轮,空窗只有12秒。随后他掐着表,一声“走”冲出黑影。靠着节奏配合,他们在凌晨1点突入坑道口,天刚亮,高地旗帜已换成红底五星。
夺得高地没完,守更难。坑道里没水、没菜,只有冷得发硬的炒面,光嚼咽不下去,就用雪溶化成面粥。第一昼夜敌人火力试探,第二昼夜火炮倾泻,第三昼夜步坦结合冲洞口……到第十昼夜,两支连队剩不到20人。谁要被担架抬走,李保成就塞几颗翻山炮弹头给他:“拿走作纪念,我们还得接着数。”这句半玩笑的话,现在想来头皮都发麻。
第十四天,师部下令轮换。坑道口只挤出八个人,李保成的左臂骨折,队友给他缠上弹带充当夹板。撤到山沟歇脚,黝黑的树干上钉满弹片,兵们互看一眼,难以置信自己还活着。那截树干后来被送进空降兵军史馆,成了“钢铁八连”最醒目的证物。
![]()
清点战果:8连与9连协同,毙伤敌军1700余名;597.9高地从此再没丢过。志愿军总部给八连颁锦旗:“英勇顽强,功勋卓著”。毛主席接见功臣时,看到李保成包着夹板的手,只说了两次“好”。场面不铺张,话也不多,却足够分量。
抗美援朝归国,他继续留在部队。1960年代初,空降兵组建,李保成虽已伤残,仍主动报名跳伞。训练中他曾在600米空中主伞打不开,靠备份伞硬拉落地。知道的人直摇头,这人命大。
![]()
2005年3月6日,李保成因病离世,享年78岁。葬礼简单,按遗愿没有穿勋表的制服,只一身旧军装、一顶解放帽。2010年,李家把那三块木匾捐给部队。馆长接匾时说,这东西既贵重又朴素,贵在功绩,朴在初心。
如今不少人提到“开挂式人生”,总想到游戏里升级刷怪。可在李保成身上,“挂”字背后是枪眼、炮疤、断骨和不计其数的战友遗像。他那几块木匾、那截弹痕累累的树干、那面焦黑的八连战旗,更像一组无声的注解——荣誉可以闪光,但背后站着的是血肉之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