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条新闻——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一年招收5000名博士,去年是4000名。比交大自己本科生要多了很多。
![]()
士农工商,“士”居首位。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977年恢复高考时,570多万考生在天寒地冻中走向考场,这是高考史上唯一一次冬考,最终只有27万人拿到大学入场券。那是一个“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时代。
而如今,博士生满街跑。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博士生招生15.2万人,比五年前增长38%。
我是1996年参加高考的。根据人民网教育频道数据,那一年全国高校招生97万人,研究生招生仅5.94万人,其中博士生只有12562人。
而今,上海交大校本部(不含医学院)就招4000个博士,3所像上海交大那样的学校,就当我当年高考时所有高校招收的博士了。
再对比一下,要知道,美国全国博士生招生总数约5.5万人,美国前二十大学加起来不到5000人。
上海交大一家,就抵上美国前二十大学的总和。
从直观上看:斯坦福大学占地近5万亩,2024年博士录取约1000人;上海交大占地6000亩,却要招3500个博士。
照八人间宿舍计算,5000个博士需要625间宿舍——这还是“贫民窟式”算法。
当然,和国外对比难免“恶意”,但放眼国内,也全是一个鸟样。
北大每年招近4000个博士,川大也有2200+,全国高校俨然成了“就业蓄水池”的大型中转站。
一个行业真的需要成百上千的“顶尖人才”吗?
一所每年招聘“青年教师”不足200人的高校,真有必要培养几千个博士生吗?
如果这样多的博士都培养出来,他们毕业后还能都进高校当老师吗?
答案很明显,除非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办大学,全跑来中国上学。
如果这样多的人都去读博士,那“博士”还是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吗?
除非大家都吃了聪明药,脑容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这本该是有一点逻辑的人都能看穿的事。
当然,上海交大招这么多博士,也有自己的考量。
对于外界的质疑,上海交大完全可以回怼一句:“要你教我做事?”
我默默查了一下,上海交大官网一篇《金融学在职博士招生简章》里写得明明白白:在2.5年的学制里,不要998,也不要668,只需29.80万!
![]()
对比本科生一年万把块的学费,这真是——财源滚滚而来。
至于培养出这么多博士的负面效应?
我能想到的词只有一个:“管杀不管埋。”
五千个博士,或许能装满交大的校园,却装不下那么多人的理想。
在一个博士泛滥的时代,真正稀缺的,不是学历,而是出路;不是聪明,而是清醒。
以前,房产是国民经济的蓄水池,现在看来,风水轮流转,轮到教育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