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计划于26日开启的访华行程将延期。据路透社24日报道,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此次访问将延期进行,原因是“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她还称,鉴于中国在贸易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德方对行程推迟表示遗憾。
![]()
“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这一理由显得模糊微妙,并没有那么令人信服,根据瓦德富尔此前访华前接受的路透社采访,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别样的信号。
德国在 “稀土利益诉求” 与 “政治傲慢” 间失衡
据路透社报道,瓦德富尔原计划在访华期间,就稀土与半导体等出口管制问题与中方交换意见。
他表示,与德国一样,中国首先关注的应是全球贸易关系和供应链的稳定与可靠,“只有各方都遵守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规则,这种稳定可靠的局面才能长期维持。”他还强调,德国政府希望同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和良好合作,“脱钩”并非正确策略。显然,瓦德富尔充分意识到了中德贸易的重要性,中国稀土和半导体的关键性,这是出于自己的利益选择。
![]()
事实上,德国对稀土的依赖,早已深入其制造业的 “命门”。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和风电设备的重要生产国,德国的稀土需求依赖中国供应,中国不仅控制全球稀土储量的 37%,更掌握 90% 以上的稀土精炼技术,短期内无任何国家能替代。中方已加强对稀土出口的规范管理后,德国稀土供应减少,德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加之美国的关税政策,德国的车企销售利润下滑严重,此次瓦德富尔访华,本意是为德国车企的额产业链续命。
比稀土利益矛盾更致命的,瓦德富尔在采访中还谈及台海问题。他声称,德国政府坚持一中政策立场未变,但将自行决定政策具体实施方式,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
德国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看似中立,实则 “模糊” ,触碰了中方主权底线。瓦德富尔虽声称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却刻意设置两个 “陷阱”,强调 “德国自行决定一中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中方核心原则 “自定义”;只提 “不支持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却绝口不提 “反对台独”。这种表述为 “台独” 分裂势力留足空间,是对中国内政的变相干涉,也让中德对话失去了最基本的政治互信基础。
中方的 “清晰立场”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24日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一中原则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也是唯一的表述,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中德对一些问题存在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双方可以通过坦诚沟通增进了解互信。”外交部发言人说,希望德方秉持客观公正态度,积极理性看待中国,同中方相向而行,确保中德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所以现在的结果看,沟通可能没那么顺利,对中国内政的说教,注定会碰壁。中德的外交存在一定的分歧需要先解决,背后的原因是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特别是贸易规则与台海问题上的立场存在显著温差。
![]()
主动权在谁手中?
无论谈不谈,中方手握 “稀土与市场” 的双重筹码,完全掌握对话主动权。从稀土来看,德国短期内只能依赖中国;从市场来看,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5 年前 8 个月中德贸易额达 1634 亿欧元,德国汽车、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很大一部分的海外利润来自中国市场。相比之下,德国能提供的 “交换条件” 极其有限,既不愿放弃技术限制,也不愿在主权问题上明确表态。
经济利益不能凌驾于主权之上,瓦德富尔访华延期,并非中德关系恶化的信号,而是主权原则对双边合作的一次 “校准”,合作的前提是双方不触碰对方核心关切,这一事件传递出明确信息:稀土可以谈,但主权没得谈;合作可以有,但傲慢不可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