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科伊机场的火光又一次照亮克里米亚夜空。乌克兰情报总局的无人机如同精准导航的手术刀,直奔俄军刚修复的 "瓦尔迪" 反无人机雷达 —— 这款号称 "低空目标克星" 的装备,在爆炸声中再次变成零件。机场旁的俄军士兵当场傻眼:"刚刷完漆就来点火,这还怎么玩?"
![]()
这已是四天内乌军无人机第二次突袭克里米亚。俄军宣称 "击落 1300 多架无人机",但现场视频不会说谎:雷达天线碎成一地,消防员拎着水桶四处扑救,焦黑的残骸远比官方通报真实。"瓦尔迪" 雷达的命运堪称荒诞:今年 8 月首次被炸毁后,厂家还在吹嘘其 "有源相控阵抗干扰天下第一",俄军连夜拖来备用机调试,结果修好不到 48 小时就被再次摧毁,主机与备用机一同沦为废铁。
克里米亚被俄方控制十年间,号称构建了 "层层嵌套的防空圈",但实战暴露的漏洞比筛子还多。S-400、S-500 等装备开机即需电力、人员与配件,持续作战导致零件短缺、人手匮乏,设备 "带病上岗" 成为常态。乌军精准拿捏这一致命弱点,专挑凌晨人员最疲惫、雷达最迟钝的时刻发动攻击。
![]()
更致命的是情报劣势。乌军通过民用卫星过顶拍照与特种分队潜入侦察,已将机场布局精确到 "雷达车停在第几排第几个车位"。无人机群分工明确:部分吸引 "铠甲" 系统开火暴露位置,部分直扑雷达核心,其余则顺带点燃跑道油库。一套组合拳下来,俄军连敌人方位都未摸清,家当已化为乌有。
这场较量的成本对比堪称悬殊:一架成本不足 2 万美元的无人机,换取的是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雷达系统。俄罗斯受制裁影响,雷达生产线产能受限,损坏一台便少一台;而乌克兰的无人机可本土组装,马达、塑料壳加民用芯片的简易构造,使其能实现 "要多少有多少" 的量产。
![]()
持续打击正在瓦解俄军士气。克里米亚俄空军指挥层坦言,占科伊机场作为黑海方向关键节点,雷达被毁等于 "戳瞎眼睛",飞机起飞全靠地面导航员喊话。更严重的是心理冲击:过去俄军以为退到克里米亚就可 "隔岸观火",如今无人机夜夜来袭,士兵白天修装备、晚上难安睡,10 月仅擅离职守案件就达 200 多起。
乌克兰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通过 "修了就炸" 的游击战 2.0 模式,不断提升俄方在克里米亚的统治成本。炸机场、毁港口、打大桥,让投资者却步、游客绝迹,最终迫使莫斯科在谈判桌上让步。正如乌军飞行员所言:"你不还我领土,我就天天让你睡不着。"
当乌军夜视画面高清曝光无人机俯冲、雷达爆炸的全过程,俄罗斯网友的质疑声浪汹涌:"官方说击落上百架,炸我们雷达的是幽灵吗?" 克里米亚伪行政长官 "损失不大" 的辩解,在新菲罗波尔市区可见的黑烟面前,只沦为又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