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但赖当局却不办任何官方纪念活动,作家杨渡在脸书写到,台湾光复那天是是台湾命运的转捩点,自此开始,台湾不再是殖民地,而是作为中国的一省,参与彼时中国所有的政治体制运作。
杨渡指出,从1945到1949年的4年间,台湾正处于开始地方自治的阶段。政府为提早实施地方自治,于1945年12月公布“台湾省各级机关成立方案”,次第成立村里民大会、乡镇(县辖市)民代表会、县(市)参议会;1946年4月15日,由全省8县9市参议会间接选举出29位省参议员;同年5月1日在台湾教育会馆会址正式成立台湾省参议会,由黄朝琴、李万居两人分别担任首届正副议长。
1946年8月举行国民参政员选举。台湾选出8名参政员,在当时是最高的参政议政机构,当选的8人包括林献堂、杜聪明、林忠、陈逸松等。
1946年11月,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会议期间有诸多争议,包括各政党的抵制与抗议。此次会议,台湾选出的“制宪国大”代表:郭耀廷、颜钦贤、黄国书、林连宗、李万居、林壁辉、张七郎、郑品聪、高恭、连震东、谢娥、南志信等与会,参与了当时“宪法”的制定。
除了地方民意代表,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举办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应选3045席,实选2961席;台湾有吴三连、余登发、连震东、杨金虎、林忠等具代表性的台籍菁英当选,共计19名。1947年12月,第一届“监察委员”选举,应选223席,实选180席,台湾由省参议员选出陈庆华、丘念台、陈岚峰、陈江山、李缎等5人。1948年1月21日至23日,第1届“立法委员”选举,全中国应选773席,实选759席,台湾选出刘明朝、罗万俥、黄国书、蔡培火、郭天乙、谢娥、林慎、郑品聪等8名。
![]()
台湾作家杨渡。(台媒)
杨渡呼吁,台湾人民应正视史实,扫除“恋殖”阴影;1948年,台湾的民意代表就全中国比例而言已经不少,包括“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等,也有几十个人,台湾银行为他们在南京租下的一幢房子,空间不小,让台湾代表一起住在这里,派有专人服务。这一段时间,正是台湾地方自治萌芽,台湾选举政治中的地方派系、派系的恩恩怨怨,都在此时埋下脉络。
杨渡指出,这期间也发生228事件,但并未改变台湾民意代表的选举与参政。如果台湾没有光复,仍是日本殖民地,就没有台湾人参政的空间,这是中国收复台湾,台湾地位无比明确,参与到彼时中国政府体制的证明。如果有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那这些选举是在选什么?参政是在参什么?
看清这一段历史,杨渡认为,台湾人民就会清楚“终战”、“没有光复”的说法有多荒谬;可惜的是,在民进党修改教科书之后,这铁证般存在的史实,被隐藏起来,视而不见,彷佛这4年就只剩下228,而台湾青年遂陷入没有真实史观,看不清未来的虚无之中。
光复80周年,杨渡表示,台湾人不仅要纪念台湾摆脱殖民地的日子,更要从思想中彻底扫除“恋殖”的阴影;想想看,连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都公开承认战败,要好好检讨军国主义,而赖清德竟然声称“终战”;那简直是“主子已承认失败,而奴才还在下跪”般的可耻,这样毫无尊严的姿态,怎么会赢得日本与国际社会的尊重呢?
基于此,杨渡认为,台湾民间更要光明正大、充满尊严地站出来,好好庆祝台湾光复80周年,让世界看见一个有尊严的台湾;更要为后代子孙树立一种典范,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恋殖的奴才,而是挺直脊梁、堂堂正正的人。
来源:作者为台湾作家,前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本文由“郭茂辰海峡传真”公众号编辑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