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突发特讯!97岁台湾学子通告全球:最希望祖国赶紧统一,想家!罕见措辞引发高度关注

0
分享至

“最希望祖国赶紧统一,想家!”——97岁台湾老学生洪瑶楹,在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上,用一句最土味的情话,把78年的海峡风浪说成了泪点。这声颤巍巍的“想家”,像一枚回力镖,穿过日本殖民、内战、冷战、“台独”闹场,最后稳稳扎在所有还认“中国”二字的心坎上。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一个人就是一座两岸博物馆

洪瑶楹的身份,比任何教科书都会讲故事。

童年——他是“皇民化”漏网之鱼,被逼着改日本名、拜天皇像,课本里“支那”二字被涂成黑疤。殖民者告诉他:你是“二等公民”。那一刻,他第一次偷偷写汉字,把“洪”字描得比脸还大——“我姓洪,不姓坂本”。

少年——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前,日本降旗落下,青天白日满地红第一次在他头顶猎猎作响。他哭着把书包里的日语课本扔进火堆,火苗噼啪作响,像替全岛230万人放鞭炮。

青年——台湾刚光复,他背一包妈祖庙的香灰、揣一张“临时通行证”,挤进开往上海的锈迹货轮。那时没“签证”这个词,只有“回祖国”。

暮年——他在北京看奥运、看高铁、看国产大飞机,把“东亚病夫”四个字撕得粉碎。97岁,他仍用闽南语背《将进酒》,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背成“恁不知黄河水会透天流”——腔调土掉渣,却没人敢说他“不是中国人”。


二、“想家”不是文艺片,是史诗级纪录片

洪老口中的“家”,有三重景深:

第一层——地理台湾:浊水溪的芋头、鹿港的龙山寺、台南的度小月,味蕾记得;

第二层——文化中国:从《三字经》到周杰伦,从繁体字到简体横排,笔画记得;

第三层——完整国家:不被航母围堵、不被外人改名、不被教科书偷删“光复节”,心脏记得。

“台独”话术最爱玩“失忆疗法”,可洪老把殖民鞭痕当成文身,把光复日当生日,把统一当遗嘱——这怎么删?

数字不会撒谎:大陆常住的台胞破20万,每年往返人流600万+,微信里“台湾人”和“福建人”互称“乡亲”的次数,比“台独”热搜多出一个量级。血缘、生意、姻缘早已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比任何“反渗透法”都结实。


三、洪老的三堂公开课,台当局不敢开,却人人要修

1. 国家没腰杆,个人就是韭菜

殖民时代,台湾米被征去喂日本兵,本地小孩吃番薯渣;台北帝国大学不收台湾生,除非改日本姓。洪老用牙缝里的记忆告诉你:没有大国崛起,哪来小民尊严。

2. 两岸一旦牵手,就再也掰不开

1946年,他坐船到厦门,码头工人一句“阿弟,返来啦?”让他哭成狗;2023年,他孙女嫁到成都,婚礼上《爱拼才会赢》混剪《成都》,台味与川味一起涮火锅——文化DNA双向奔赴,比“抗中保台”口号黏人多了。

3. 统一不是政治任务,是生理需求

岛内最新民调:83%自认中华民族,63%愿在“和平协议”签字,20%干脆说“赶紧谈,别折腾”。洪老只是替沉默多数喊出一声“到!”


四、“赶紧”二字,是97年的倒计时,也是给14亿的闹钟

洪老把“赶紧”重复三遍,不是催命,是传火:

——再拖,教科书就把“光复”改“终战”;

——再拖,下一代就把“中国”当外国;

——再拖,他就真的只能把墓碑朝向西南。

大陆这边给的答案也干脆:“融合示范区”开门,台胞居住证打卡高铁、医院、支付宝;“台独清单”上线,金主、金流、金句一起上黑名单;“统一后台湾财政用于民生”写进白皮书,直接告诉你:回家不挨骂,只挨宠。


一个人的乡愁,会老;14亿人的乡愁,正青春。洪瑶楹把“想家”说成了遗嘱,也把遗嘱说成了情诗:“台湾是船,大陆是港,船再豪华,也要回家补漆、加水、靠岸。”海峡很深,深不过血脉;光复很远,远不过心跳。台湾回家的路,不在GPS里,在每一颗还写着“中国”二字的心室里。

在新加坡生活

585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在新加坡生活
在新加坡生活
生活在新加坡,在新加坡生活
429文章数 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