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英雅
1.
昨天晚上看到一个视频,小宝宝饿了,坐在地板上,孩子爸爸给孩子冲了奶,奶瓶就放在地板上、孩子面前,宝爸继续躺到床上像是看电视,孩子开始闹腾哭,爬来爬去的,还不会说话,就是要喂,宝爸没搭理没反应,闹腾了好几圈,这是视频主要内容,展示孩子这逗人的表现,看宝爸始终没反应,孩子爬回去自己抱起奶瓶。
2.
事实上,相比于饿,,被看到、被抱、被回应,我的饿你看到、你在乎、你拥抱、你为此为我做些事情,这些对孩子意义更深远。
孩子需要的是被父母喂的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关注、交流。
这过程是他和父母建立关系建立连接,确认被父母拥有、在乎、爱,确认他的需要能够唤起父母的爱,甚至能够操纵父母的反应———我一饿他们就给我准备奶;我饿了他们肯定会给泡奶;我一哭他们就来抱我;我要抱,他们就抱我;他们哄着我想要我开心;我难过他们也难过;他们叫我宝贝;他们抱着我的时候好像抱着无价之宝。。。
在这过程获得这份确定感、安全感、可控感、自我价值感。
这些爱的养育的过程能够让他把能量内聚,还把父母的能量内聚,用来化育他的自我,他的自我再来孵化他的世界。
父母用爱孵化出孩子,孩子用他的自我孵化出他的世界。
这些爱的养育过程能够化解他的焦虑,这是在养育孩子,不是一瓶奶在养育孩子。
孩子的独立不用训练,用爱养育的孩子,独立是自然而然的,独立的能力还很强。
孩子通过和母亲父母的关系,走向和自己的关系,走向和外界的关系。
而这样被忽视的经验,孩子的确定感、安全感、可控感、自我价值感没有被养育。孩子还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他的需要得不到回应。他要防御,他要观颜察色。他会自我怀疑。他的心理能量会耗在这些方面。
养育孩子,养育孩子的安全感,也可以用一句话大致来描述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句句有回答。
3.
诸如此类。都是被重视的经验。
重视,可以用在家庭里。重视,不止能把一个人养出来。
这种爱的重视用在这些重要他人的关系里。
非重要他人的关系,用了彼此伤害。扰乱彼此的秩序。礼貌重视比较合适。
当然,另一面,对孩子也不是溺爱。也要有规则。规则也是关系的一部分,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关系。
作者|刘英雅
心理学专业硕士,心理咨询师
家庭婚姻情感研究者,家庭养育研究者,相关个人成长研究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