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评选中国文学史上最被误解的经典,《金瓶梅》一定位列榜首。
提起它,多数人脑海里最先蹦出的标签是“淫书”“小黄书”。明清两代,它屡遭禁毁,连书商出版印刷都要偷偷干;
近代以来,低俗、se情仍是它甩不掉的帽子,仿佛它生来就该被贴上 “低俗” 的标签,拥有着藏在书架角落不见天日的命运。
可真是如此吗?有人统计过,《金瓶梅》全书约十万字,“床笫描写”仅占不到百分之一,却被选择性放大成全部。
这种偏见,恰恰像一层厚重的滤镜,遮蔽了它的真正价值。
![]()
实际上,《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情小说。注意,是世情,不是所谓的se情。
鲁迅先生说它“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伟人更评价:“《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称它 “写的是真正的明代历史”。
它能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大家名家如此称赞,它能是低俗的作品吗?
在此之前,古典小说要么写帝王将相的宏图霸业,要么讲英雄侠客的江湖传奇,底层市井的生活从未被如此细致地搬进书中。
可《金瓶梅》做到了,他以商人西门庆的家庭为核心,第一次让 “普通人” 的喜怒哀乐成为故事的主角。官场、市井、民俗、百姓、生计,让我们看到了教科书外更真实的明代中晚期。
另外传统小说里,人物多是 “非黑即白”,可《金瓶梅》里这些人物有优点也有缺陷。
西门庆既是贪婪好色的恶徒,也是精明的商人、维系家庭的支柱;潘金莲纵有千般不是,亦有她的可怜与可悲。
这种复杂立体的人物刻画,让角色栩栩如生,更贴近真实的人性。
该书写西门庆的发家与覆灭,实则是在批判整个时代的 “病症”,它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破了明代社会的繁荣表象,露出了底下的腐朽与荒芜,世人的欲望,以及人性被欲望吞噬的悲剧。
![]()
该书的灵魂,藏在开篇四首“酒色财气诗”里。这四首词是整部小说的 “预言”:它提前告诉读者每个人的命运,都将被这四种欲望所牵引,最终走向不同的结局。
《酒》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
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亦是他。
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
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酒是什么?是穿肠毒药,
它先耗损人的精神,再搅得家庭不宁;喝多了就口无遮拦,说些冒犯人的话;因为醉酒疏远亲友、违背道义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最后一句 “今后逢宾只待茶”,不是要完全禁绝饮酒,而是劝人守住 “克制” 的底线 —— 茶是清醒的,酒是迷醉的,选择用茶待客,其实是选择守住理智。
《金瓶梅》里,西门庆多少次因为醉酒误事?他喝了酒,就对妻妾更加粗暴;和官员喝酒时,为了讨好权贵,许下不该许的承诺;
历史中,有多少英雄好汉,因为饮酒而铸成大错。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因为过度饮酒酿成惨祸。
酒本身不是错,错的是 “失控”—— 一杯酒能让人放松,可多了,就成了祸事的 “导火索”。
![]()
《色》
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
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
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
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这里的“色”,不是正常的男女之情,而是对肉体的沉迷、对美的物化。
潘金莲初见西门庆时,书中写她“酥胸微露,云鬟半軃”,西门庆“酥了半边”;后来潘金莲为了争宠,给西门庆喂春药,最终导致他脱阳而亡。这不是爱情,是欲望的角力。
诗中“倾国倾城色更鲜”,让人想起历史上的妲己、陈圆圆,她们因美色被钉在耻辱柱上,可真正该被批判的,是沉迷美色的人。
就像西门庆,他爱的从来不是潘金莲本人,而是她能满足自己的征服欲、虚荣心。
“纸帐梅花独自眠”是一种境界。纸帐朴素,梅花清冷,没有脂粉气,只有内心的安宁。
现代人总说“颜值即正义”,可当我们为了“变美”过度医美、为了“恋爱”卑微讨好,是否也在重蹈古人的覆辙?
![]()
《财》
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
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
急难何曾见一人?贫时反眼似仇雠。
骨肉亲邻皆如此,世上人情何处求?
这首诗把 “钱” 对人性的考验写得最扎心:多少亲戚朋友因为分钱反目,多少父子因为利益断绝亲情?
诗里 “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句话,更是点透了一种豁达的财富观 —— 不要为了给子孙攒钱,把自己变成 “牛马”,更不要让钱毁了最珍贵的人伦。
西门庆是个 “财迷”,他靠倒腾药材、放高利贷发家,后来又靠行贿当官,把 “钱” 和 “权” 绑在一起,赚尽了黑心钱。
可他怎么对待身边的人?对兄弟,他用金钱收买,一旦没用就弃之不顾;对妻妾,他用钱财衡量宠爱,谁能给他带来利益,他就对谁好。
等到他死后,家里的财产成了导火索,妻妾们争着分家产,子女们也因为钱财反目。
他赚了一辈子钱,最后却让钱毁了自己的家。
钱是生存的基础,可一旦把钱当成 “唯一目标”,人性里的道义、亲情,就都成了牺牲品。
《气》
莫使强梁逞技能,挥拳捰袖弄精神。
一时怒发无明穴,到后忧煎祸及身。
便宜处休夸已会,甘心处莫便生嗔。
若能忍得心头气,自然无祸亦无嗔。
气是什么?是心头之火,也是招祸之根。一时冲动发脾气,看似发泄了不满,最后却会引来灾祸。诗里 “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是在告诉我们:人心复杂,世事难料,与其为小事动怒,不如多些耐心,少些计较。
“忍得心头气”是古人总结的处世智慧。现代人又何尝不是?路怒症司机因为一句话别车,最后大打出手;网络上的“键盘侠”因为观点不同,恶语相向;家庭里的夫妻因为琐事争吵,伤了感情。
“冲动是魔鬼”,这句老话从来都不是玩笑。
气,从来伤不了别人,只会伤到自己,控制不住心头的 “火”,就容易引火烧身。
![]()
酒乱性,色迷人,财失义,气招祸。这四首诗它们共同指向人性“贪”与“痴”两大弱点,是古人留给我们最朴素的“人间清醒剂”。
酒能暖身,色能生爱,财能安身,气能护己,关键在于 “度”—— 守住了 “度”,欲望就是生活的调味剂;守不住 “度”,欲望就成了毁灭的毒药。
我们这篇文章讲《金瓶梅》,不是为了猎奇,赏析这四首诗,只是为了告诉大家,能够在欲望的洪流中,守住内心的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