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作家李健吾曾评论林徽因:“几乎所有妇女全把她当仇敌。”然而,有一个女人却是例外。林徽因亲口对她说:“遇见你,是我的幸运。否则我永远不会知道和享受女性之间神奇的交流。”
这个女人,就是美国汉学家费慰梅。她与丈夫“费正清”这两个充满中国韵味的名字,都出自梁思成的巧思。
![]()
1909年,费慰梅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精英家庭。父亲是哈佛医学院教授,母亲出生波士顿名门。她自幼浸润于艺术氛围,16岁便远赴墨西哥学习绘画,1931年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美术系。
第二年,她追随未婚夫费正清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将见证他们的学术追求,更将馈赠她一份持续一生的珍贵友谊。
在北平美术俱乐部的一场画展上,费慰梅第一次见到了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女子。
那位“天生丽质,容貌和眼神中还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文采和书香气息”,令她“一瞬难忘,一生倾倒”的女子,正是时年28岁风华正茂的林徽因。
两个同样聪慧、健谈的灵魂一见如故。当时两家住得很近——费慰梅住在北总部胡同,林徽因夫妇在东城羊宜宾胡同。费慰梅常在傍晚时分,骑着自行车穿过北平的胡同,到梁家与林徽因促膝长谈。
“大家坐在客厅里,迫不及待地把脑子中的故事往外倒......”费慰梅后来如此回忆那些美好的夜晚。
![]()
林徽因的谈吐令费慰梅深深折服。她惊叹于林徽因能够
“从一幅画谈到中西建筑的特点,从美学延伸到哲学、文学,思维跳跃,逻辑严密,见解独到且富有创造性。”
而对林徽因而言,面对这位与自己同样开朗健谈的西方女子,她深感幸运。从与费慰梅海阔天空的畅谈中,她第一次体验到了女性之间纯粹的精神共鸣与思想碰撞。
如果说初识是灵魂的共鸣,那么1934年夏天的山西古建筑考察,则让她们的友谊在现实的淬炼中愈发坚韧。
两对夫妻结伴而行,一路上的艰苦远超想象。在恶劣的环境和对当地文物保护的无力感中,费慰梅看到了这位北平名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林徽因会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批评、愤怒,但正是这些真实的情感,构成了她独特的魅力。
![]()
“她像一团带电的云,能在空气中释放出耀眼的火花。如果没有这些特质,她就不是林徽因,而只是一个不真实、缥缈的幻影。”
费慰梅看到了林徽因优雅外表下,一颗真实与坚韧的灵魂。这种看见,也体现在费慰梅为林徽因画的素描里:清澈的眼神透露着倔强。
![]()
1935年,这段友谊面临时空考验,他们天各一方。
费正清夫妇结束学业返回美国,而林徽因、梁思成不久后就在国破山河的悲壮中,踏上颠沛流离的逃难之路。
最为苦难的岁月里,与闺蜜的通信,成了林徽因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生活多么困顿,她仍坚持每个月购买昂贵的邮票,与远房朋友通信。
![]()
在一封封的信中,她向远方的朋友倾吐生活的点滴琐碎与内心波澜:
“沿着生活的轨迹,居然积攒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看着这堆往事的遗存,它们建立在这么多的人和这么多的爱之中,而当前这些都正在受到威胁,真是我们的哀愁无以言表。”
“读着你写的信,我泪流满面。字里行间如此丰富有趣,好像你们就在眼前。不过,我总是盯着自己眼皮底下那点乏味孤寂的生活,像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
![]()
费慰梅理解她的痛苦、抱怨、坚强与乐观。她和丈夫想尽办法寄来物资和药品,还特意安排好了美国的工作,邀请他们前去避难。
然而,林徽因夫妇却婉拒了,“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就算死也要死在这里!”
战火无情,但她们的友情却跨越战火,愈加深厚。
1942年,担任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处处长的费正清来到重庆,特意前往偏僻的李庄探望病重的林徽因。他雪中送炭带来的珍贵药品,令林徽因感动不已。
1945年抗战胜利后,费慰梅也来到了李庄。看到“形销骨立,面容苍白”的挚友,她忍不住热泪盈眶。
![]()
林徽因尽管虚弱不堪,却坚持让人用滑竿抬着她,与费慰梅一起加入欢庆胜利的队伍。两个好友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也为这跨越战火的重逢。
此行,费慰梅夫妇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安排林徽因去美国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然而诊断结果令人痛心:
医生告知,来得太晚了,林徽因的两个肺和一个肾都已被感染,可能只剩下五年的生命。
幸运的是,后续的手术取得了成功,为林徽因争取到了宝贵的八年时间。
战后,梁思成将凝聚了自己毕生心血的珍贵手稿《图像中国建筑史》托付给费慰梅,希望能在美国出版。然而,因种种原因,出版计划一度搁浅。后来,一位英国刘姓女学生以写论文为由借阅手稿,谁知这一借便杳无音信。
![]()
30年后,当费慰梅重返中国时才震惊地发现,那份无价的手稿并未按约定归还。她立即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
四处打听那位“神秘的刘小姐”,写信向伦敦大使馆求助,费尽周折。最终,她成功寻回了这份珍贵的手稿,并寄给了梁思成的续弦林洙。
1984年,《图像中国建筑史》终于得以出版。费慰梅用她半个世纪的坚守,完成了对故友的承诺,保全了这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此后,费正清与费慰梅又花费十几年心血,为好友撰写了传记《林徽因与梁思成》,以此追忆这段珍贵的跨国友谊。
![]()
2002年,92岁的费慰梅与世长辞。
李健吾说林徽因“绝顶聪明,赤热心肠,心直口快,争强好胜,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
但那又怎样?她有一个费慰梅,足矣。
她们的友谊,始于灵魂共鸣,淬炼于战火与苦难,升华于文化守护。
真正的知己,是另一个自己跨越千山万水来与你相认。
真正的友谊,山海不隔、时空不断、回忆不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