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这座静谧与活力交织的侨乡
正以盛装之姿迎接国家级体育盛事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这里不仅有赛场上的热血拼搏
更有璀璨如繁星的
侨乡风情、人文印记与老街韵味
不妨循着赛事热潮
深入侨乡肌理
走进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
在运动激情之外
解锁藏在青砖黛瓦间的侨乡故事
江门蓬江“珠玑里”,东莞“珠玑街”,佛山南海“珠玑冈”,广州“珠玑路”……走在广东充满历史感的街巷村落,“珠玑”二字像个老熟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
![]()
珠玑古巷。
为什么这些地方都叫“珠玑”?“珠玑”二字为什么在这么多地方留下了历史印记?人们对“珠玑”二字有着怎么样的感情?他们是不是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源头?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
走进良溪村,到处都能看到“珠玑”二字:
当地罗氏大宗祠门口的对联上,写着“珠玑留厚泽,蓢底肇鸿基”。村子东面凤翔山的半山腰上的墓前,石板上刻着墓志:“本山坐凤翮怀中穴。始祖贵……由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里迁冈州蓢底,为南迁罗氏始祖也……”祠内山墙上,有一副24字长联,明明白白地写着:“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开基蓢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
![]()
罗贵雕像和罗氏大宗祠。
“珠玑留厚泽”“发迹珠玑”“南雄府……珠玑里”……“唔使问阿贵”都知道这里和韶关南雄珠玑巷有关!(粤语里,“唔使问阿贵”的意思是,“显而易见、无需多问”或“情况明摆着,不必多此一举去求证”。)
确实不用问“阿贵”,因为“阿贵”就是当地罗氏族人的始祖罗贵,当地人都是罗贵的后代,罗贵八百年前从现今韶关南雄珠玑巷南迁而来,当年还叫蓢底的良溪村因此被世人称为“后珠玑巷”。

“阿贵”和珠玑巷的渊源要从八百年前的南宋咸淳年间说起。南宋末年,中原战火烧到岭南,天灾竟也相继而至。小小的珠玑巷挤满了逃难的人,连种菜的地都不够分。
罗贵是中原移民第七代后人、珠玑巷的贡生。看着族人愁眉苦脸的样子,罗贵召集各家族的士绅说:“珠玑巷容不下我们了,不如一起往南走,找块地广人稀的地方开新家,大家还能互相帮衬。”
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心,当场就有人拍桌子赞同。罗贵捧着97户人家的南迁申请去见官府,五天就拿到了批文,家家户户都忙着伐竹制排,准备带着家当往南去。
![]()
珠玑古巷。
正月十六那天,南雄沙水河边挤满了人。36个姓氏、97户、1000多人聚在竹排旁,妇人抱着孩子,男人扛着锄头,老人拄着拐杖。随着罗贵大喊一声“出发”,竹排顺着浈江、北江漂流而下,走了三个月才到现在的江门蓬江良溪村。

烂泥没到脚踝,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罗贵让大家不要泄气:他带着男人们砍树搭草庐,领着众人围堤截水,把沼泽改成了能种稻子的田。一代又一代,二十七代人接力干,良溪村慢慢有了模样。叶、谢、廖、胡等姓氏也陆续聚集而来,良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古村。
罗贵是众人的首领,当年族里无论大事小事,大家都围着他问“阿贵,怎么办?”后来问的人多了,“阿贵”实在忙不过来,就对族人说:“小事你们自己搞定,唔使问阿贵!”于是,“唔使问阿贵”这句话传了几百年,成了广东人的口头禅。
后来的良溪村人才辈出,罗贵的后人考取了近百个科举功名,罗贵的子孙还飘洋过海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打拼,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每年清明,都有大批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湖南、福建等周边省份,以及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宗亲回到良溪村罗贵墓前祭祖扫墓、认祖归宗。
![]()
江门良溪古村。
2017年,村里建起了“后珠玑巷纪念广场”,“发迹珠玑,千秋仰止”的石座题字,成为了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的纪念标志。
![]()
江门良溪村后珠玑巷纪念广场。
文史专家都说,罗贵带领的这次南迁,是珠玑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迁徙,他们在新的地方合法落户,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和文化带到了岭南,这不仅是移民的进步,更是文化的传承,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这片土地。
![]()
2024年首届罗氏贵系良溪荟活动成功举办,海外及粤港澳大湾区2000多名罗氏贵系宗亲及家属回到良溪村。
难怪良溪村会被称作“后珠玑巷”,这里就像一座中转站,把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海外文化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佛山南海“珠玑冈”,到广州“珠玑路”等,这些带着广府记忆的名字,虽经考究未有实证,但这些文化与当地的百越文化渐渐交融,就像不同的颜料晕开,调出了独具特色的广府文化。从粤剧的婉转唱腔,到广式点心的精致细腻;从骑楼建筑的中西合璧,到“饮茶”文化的市井温情,都藏着这份融合的印记。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一下子迈上了新台阶。
骨子里带着珠玑巷移民的韧劲儿,广府人敢闯敢试,不管是在国内开拓新的天地,还是漂洋过海去往异国他乡,都能凭着一股韧劲站稳脚跟。
如今,不管是在国内的大城市,还是在海外的唐人街,只要说起自己的来历,很多广府人的后人都会骄傲地说一句“我是珠玑后裔”,也把广府人“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传到世界各地。
有句话说得好:“黄花遍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
在广府人心里,“珠玑”这两个字早就不只是一个地名了。它是融入基因的身份认同,是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根,是不管过多久都记着的源。所以,每年都会有四面八方的广府人,千里迢迢回到珠玑巷寻根问祖。
千年古巷里的老屋,门额上还贴着写有姓氏的红纸,就像家里的灯一直亮着,静静等着远方的亲人回来。老人们坐在巷口的石阶上,会一遍又一遍给晚辈讲“罗贵南迁”的果敢……这些故事,就是广府人共同的家族记忆。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发布、韶关头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