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被拐15年后,在路边摊吃馄饨,突然愣住:这是妈妈的味道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夜市的灯光很暗,陈浩然坐在路边摊前,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刘大妈在一旁收拾着桌子,嘴里念叨着今天生意不错。

陈浩然咬了一口馄饨,突然间整个人僵住了...



01

陈浩然下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

工地上的活儿不算重,但架不住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

他脱掉安全帽,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灰尘。同事们三三两两地往宿舍走,有人喊他一起去喝酒,他摆摆手拒绝了。

他不爱凑热闹,也不会喝酒。

走出工地大门,陈浩然沿着熟悉的小路往住处走。

路两边是各种小摊贩,卖煎饼的,卖烧烤的,还有修手机的。空气里弥漫着油烟味和汽车尾气的味道。

他住在距离工地不远的一个城中村里。

房租便宜,一个月三百块,和另外两个工友合租。房间很小,除了床就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他为数不多的几件衣服。

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

陈浩然站起身,准备去吃晚饭。

他通常在楼下的小餐厅吃,老板娘认识他,经常会多给他盛点菜。但今天他不想吃那些,想换个地方。

他走到街上,看到不远处有家路边摊,摊子上挂着几盏昏黄的灯泡。老板娘是个六十来岁的女人,正在忙着收拾桌子。

"还有吃的吗?"陈浩然走过去问。

"有啊,小伙子想吃什么?"刘大妈抬头看了他一眼,"面条,饺子,还有馄饨。"

陈浩然犹豫了一下。他平时都吃面条,便宜,六块钱一碗,能填饱肚子。

"馄饨多少钱?"

"十块。"

十块钱对陈浩然来说不算便宜。他一天工钱才一百八,要省着花。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特别想吃馄饨。

"来一碗馄饨吧。"

陈浩然其实不记得自己的真名。

现在大家都叫他陈浩然,这是他十八岁进城打工时自己取的名字。

在山村里,赵铁柱叫他赵小虎。但他知道这不是他原来的名字。

八岁之前的记忆很模糊。

他只记得有个女人经常抱着他,给他讲故事,还会包馄饨给他吃。那个女人很温柔,声音很好听。但她的脸,他已经想不起来了。

八岁那年春天,他在学校门口被人拐走了。

那天下午放学,他像往常一样往家走。一个女人拦住了他,手里拿着一颗糖。

"小朋友,阿姨问你个事儿,你妈妈是不是叫苏婉清?"

他点点头。糖很香,是水果味的。

"太好了,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让我来接你回家。"

就这样,他跟着那个女人走了。女人叫张桂花,说话的时候总是笑,但笑容看起来有点假。

他们坐了很久的车,先是公交车,然后是长途客车。

越走越偏僻,到最后连公路都没有了,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

张桂花把他卖给了赵铁柱。五千块钱,现金交易。

赵铁柱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最近的镇子也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

"以后你就是我儿子了,叫赵小虎。"赵铁柱说话很直接,"好好干活,别想着跑,跑也跑不出去。"

赵铁柱的老婆叫赵春梅,人很瘦,话不多。

她对陈浩然不算坏,但也谈不上好。就是把他当个活儿来养,让他帮忙干农活,喂鸡喂猪。

村子里没有学校。赵铁柱说读书没用,还要花钱。陈浩然就这样在山村里待了十年。

他试过逃跑,但每次都被抓回来。

山路太复杂,他根本找不到出去的路。而且村里人都认识他,知道他是赵铁柱买来的孩子,不会帮他。

慢慢地,他也就不想跑了。

十八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个收废品的商人。

商人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城市里到处都在建房子,年轻人出去打工能赚到钱。

陈浩然动心了。他跟赵铁柱说想出去打工,赚了钱寄回来。赵铁柱想了几天,同意了。

他用自己取的名字陈浩然办了身份证,离开了山村。

02

城市对陈浩然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第一次看到这些的时候,他站在马路边上,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一辆公交车从身边开过,巨大的噪音吓了他一跳。

他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小旅馆住下。老板是个中年男人,看他土里土气的样子,直接要了三天的房费。

"先给钱,后住店,这是规矩。"

陈浩然掏出钱包,数了数,给了老板九十块。

房间在三楼,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洗手台。窗户对着另一栋楼,两楼之间的距离很近,几乎伸手就能碰到对面的窗户。

第二天他开始找工作。

没有技能,没有文凭,也没有经验。

能找到的工作很少,基本都是体力活。最后他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活儿,每天一百八十块,包吃住。

工头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李,大家都叫他李哥。

"能吃苦吗?"李哥问。

"能。"

"那就干吧,试用期一个星期,表现好的话就留下。"

陈浩然搬进了工地宿舍。

宿舍是用集装箱改的,一间房住六个人。上下铺,每人一个床位。室友都是从各地来的农民工,年纪大多比他大。

他们晚上会聊天,说家里的事,说老婆孩子,说工地上的八卦。陈浩然基本不参与,就静静地听着。

"小陈,你家是哪里的?"有人问他。

"山区的,很偏僻,你们没听过。"

"有女朋友吗?"

"没有。"

"父母呢?"

"死了。"

这是他统一的回答。简单,不会引起更多问题。

时间过得很快。



一天又一天,陈浩然在工地上搬砖,和水泥,干各种活儿。他很能吃苦,从不抱怨,李哥对他印象不错。

半年后,他搬出了工地宿舍,在附近租了个单间。虽然要自己付房租,但至少有了自己的空间。

每天下班后,他会在附近的小餐厅吃饭。老板娘叫什么他不知道,大家都叫她张姐。张姐的菜做得一般,但便宜,而且她人不错,有时候会多给他盛点菜。

"小陈,你一个人在这边不容易啊。"张姐有时候会这样说。

陈浩然总是笑笑,不多说话。

他确实想过要找自己的家人。

八岁被拐的时候,他记得家里的一些细节。比如家门口有棵大槐树,比如楼梯是水泥的,比如妈妈喜欢穿白色的衣服。

但这些记忆太模糊了,而且过了这么多年,什么都可能变了。他也不记得具体的地址,甚至连是哪个城市都不确定。

他试着在网上搜索过寻亲信息,但看了一圈,那些丢失孩子的照片里没有他认识的。

而且他现在的长相和八岁时完全不同,就算父母看到他的照片,也不一定能认出来。

慢慢地,他也就不再想这些事了。

03

陈浩然在这个城市待了快五年了。

他换过几次工作,从建筑工地到搬运公司,再到现在的装修队。

工资涨了一些,现在一天能赚到二百块。他攒了一些钱,但也花了不少。

去年冬天他生过一次病,发高烧,在医院住了三天。医药费花了两千多,把他的积蓄用了一大半。

今年春天,他换了住处。新房子稍微大一点,还有个小阳台。房东是个老头,人挺好说话,看陈浩然老实,房租也给便宜了一百块。

陈浩然的生活很规律。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吃早饭,七点到工地报到。中午在工地吃盒饭,晚上下班后自己解决晚饭。

他不怎么和同事来往。不是因为不合群,而是因为他们聊的那些话题,他插不上嘴。

比如他们会聊老家的事,聊结婚生子,聊父母兄弟。陈浩然没有这些话题可聊。

有时候工友会问他:"小陈,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三。"

"不小了啊,该找个女朋友了。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个?我老乡家有个闺女,人挺好的。"

陈浩然总是摇头拒绝。

他觉得自己现在这样不适合找女朋友。没房没车,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拿什么给人家安全感。

秋天来的时候,工地上的活儿少了。陈浩然被临时调到另一个项目组,负责室内装修。新项目离他住的地方有点远,每天要坐四十分钟公交车。

但他不介意。反正每天都是这样过,在哪里干活都一样。

这天晚上下班特别晚。因为要赶工期,他们一直干到了九点多。陈浩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路过那条熟悉的小街时,看到路边有个馄饨摊。

摊子很小,就一张桌子,几个塑料凳子。老板娘是个六十来岁的女人,正在收拾东西,看样子准备收摊了。

陈浩然以前路过这里无数次,但从来没在这里吃过东西。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停下了脚步。

刘大妈动作很利索。

她从保温箱里拿出十几个包好的馄饨,放进锅里煮。锅里的水已经开了,馄饨下去后咕嘟咕嘟冒着泡。

"小伙子第一次来我这里吧?"刘大妈一边煮馄饨一边和陈浩然聊天。

"嗯。"

"我在这里摆摊三年了,周围的人基本都认识。你住这附近?"

"嗯,前面那个小区。"

"哦,城中村啊。那里房租便宜,很多打工的都住那里。"

陈浩然点点头,没有多说。

刘大妈继续忙着。她往碗里放了一些调料,生抽,香油,还有一点胡椒粉。动作很熟练,看得出来做了很多年。

"我这馄饨啊,包法是跟别人学的。"刘大妈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以前我在别的城市开过小餐馆,有个老顾客教我的。她说这是传统的苏式包法。"

陈浩然听着,没有特别的感觉。

馄饨很快就煮好了。刘大妈把它们盛到碗里,汤色清澈,馄饨皮薄透明,能看到里面的肉馅。上面撒着切得很细的葱花,还有几滴香油。

"来,趁热吃。"

陈浩然接过碗,用勺子舀了一个馄饨。馄饨还很烫,他吹了吹,然后放进嘴里。

此时陈浩然放下筷子,眼神迷茫地看着刘大妈,嘴唇颤抖着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震惊的话:

"这是...这是妈妈的味道..."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