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钱学森,咱们第一反应都是“两弹一星”、中国航天之父,课本里写满他冲破美国阻挠回国的故事。
可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岳母家是日本北海道的望族,妻子蒋英还有个表哥在日本做水产生意,做得还不小。
![]()
今天就好好聊聊这段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家族往事,看看跨国血脉里藏着的那些故事。
岳母蒋佐梅
钱学森的岳母原名叫佐藤屋登,1890年出生在日本札幌。
那时候北海道正赶上明治政府的“开拓使”政策,经济发展得快,佐藤家靠着木材、煤炭和水产三样生意,很快就发了家。
家里有上千町步的林地,还有从函馆到稚内的冷链船队,甚至有专门给日本军部供煤的码头,妥妥的“北海道上流十家”之一。
![]()
不过佐藤家跟一般的土豪不一样,佐藤屋登的父亲佐藤荣作特别喜欢汉学,还专门去东京跟着晚清学者俞樾的弟子学《春秋》,家里常年订着《申报》。
这种对中国的好感,从小就影响了佐藤屋登。
搁现在跨国婚姻挺常见,但在100多年前,一个日本望族小姐能有这样的中国情结,还挺少见的。
1913年,23岁的佐藤屋登在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当护士长,偶然遇到了来日本看病的保定军校教官蒋百里。
那时候蒋百里因为辛亥革命后军制改革不顺利,心情特别抑郁,两个人在病房里聊,后来又写信,慢慢就有了感情。
![]()
1914年,佐藤屋登不顾家族“不能外嫁”的规矩,跟着蒋百里坐船去了天津,还改名叫“蒋佐梅”,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日本。
蒋佐梅虽然嫁去了中国,佐藤家嘴上可能有意见,行动上却没断了支持。
蒋百里1917年再去日本考察,钱还是岳父家偷偷给的;20年代蒋家在浙江海宁盖西式洋房,建材也是北海道佐藤商社低价运过来的。
本来想,家族反对跨国婚姻,就算不翻脸也得疏远,没想到佐藤家还能这样帮衬,这份情分确实难得。
妻子蒋英
蒋英是蒋佐梅和蒋百里的三女儿,1919年在北京出生。
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欧洲游学,德语、日语说得都溜,后来还成了有名的歌唱家。
![]()
1943年她在瑞士万国音乐比赛拿了冠军,是第一个拿国际声乐大奖的东亚女性,这实力放在现在也得是顶流艺术家。
1947年蒋英和钱学森在上海结婚,婚礼上有个证婚人特别有意思,是曾经在五四运动里被骂“卖国贼”的曹汝霖。
一开始我还纳闷,怎么会请他?后来才明白,这也能看出来蒋家在日本政经圈还有不少旧人脉,就算曹汝霖那时候低调了,也愿意来撑场面。
![]()
婚后钱学森去美国MIT教书,蒋英跟着定居波士顿。
1950年钱学森被FBI调查,家里的手稿没法直接带回国。
蒋英就想到了自己东京艺术大学的同窗,那位同窗的丈夫是日本驻波士顿的副领事夫人,她通过这位朋友,把手稿分批运回了北京。
这事儿直到2013年《蒋英纪念文集》出版才被公开,换别人遇到这种事可能早慌了,蒋英还能这么稳妥地找渠道,既懂艺术又有主见,难怪钱学森那么看重她。
![]()
而且蒋英在波士顿的时候,还借着自己懂日语的优势,帮钱学森搜集日本航空界的资料。
虽说这些资料具体起了多大作用咱们不知道,但能在丈夫遇到麻烦时,既顾着生活又想着他的事业,这份细心和能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表哥佐藤寿氏
蒋英的表哥叫佐藤寿氏,他爹佐藤光男是蒋佐梅的侄儿。
二战结束后,佐藤光男在札幌开了家“佐藤商店”,一开始就卖卖北海道军港剩下的罐头,生意不算大。
到了70年代,佐藤寿氏接手后,把小店改成了“札幌佐藤水产”,专门做即食水产,招牌产品就是三文鱼饭团。
![]()
80年代日本推“观光立国”政策,来北海道的游客多了,佐藤寿氏的三文鱼饭团也跟着火了,到2010年的时候,公司已经有300个员工,年营业额能到68亿日元,成了北海道最大的熟食海产出口商之一。
搞不清的是,明明一开始是小商店,怎么就能做到这么大?后来才发现,佐藤寿氏特别会抓机会,把北海道的好食材跟冷链技术结合,又赶上旅游热潮,不火都难。
更有意思的是,佐藤水产还跟中国有不少合作。
2008年北京奥运村的海鲜供应商里就有他们家,而且竞标文件里“技术顾问”一栏,还盖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质部”的章。
![]()
虽说没有证据证明钱学森本人参与了,但航天系统能认可他们的冷链技术,这也能看出佐藤家的生意确实有实力。
2021年佐藤寿氏的儿子佐藤隼人还在天猫国际开了官方店,上线第一天就卖了300多万。
不过直播间背景板写着“致敬我的曾姑父钱学森先生”,这事儿也引了不少争议,有人说蹭爱国流量。
一边是商业营销,一边是家族情怀,想平衡好确实不容易,也难怪大家会有不同看法。
其实钱学森对这些日本亲戚的态度一直很清醒。
![]()
1955年回国后,他每年填《干部履历表》,都会如实写“妻舅佐藤寿氏,在日本经商”,还特意注明“无业务往来”。
1966年文革的时候,有红卫兵贴大字报说他“里通日本”,还是周恩来在报告上批示,说他的归国路线是毛主席批准的,家族历史早就审查过,才没让事情闹大。
8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佐藤寿氏好几次请钱学森夫妇去日本,都被婉拒了。
直到1987年,钱学森让儿子钱永刚以“个人旅游”的名义去札幌见了佐藤家,还带回了佐藤寿氏送的北海道岩牡蛎苗。
![]()
这批苗后来被青岛海洋所培育成“航天牡蛎”,成了我国首批远洋养殖实验的品种。
很显然,钱学森既没断了亲戚情分,又严守着“不涉官方”的底线,这份分寸感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蒋英晚年的时候,把母亲蒋佐梅的和服、日本护照还有佐藤家的地契,都捐给了杭州档案馆,还在捐赠书上写“血脉可以跨越海洋,立场必须立足祖国”。
钱永刚后来在央视节目里说,母亲临终前还能用日语背《北国之春》,但一直叮嘱他们“蒋家首先是中国人”。
现在再看这段故事,不只是八卦钱学森的亲戚,更能看出20世纪中日之间那些复杂的联系有战争的隔阂,也有血脉的牵连;有资本的流动,也有立场的坚守。
![]()
就像咱们现在吃的三文鱼饭团,可能跟中国的航天事业看着不搭边,但背后藏着这样一段跨越国界的家族史。
钱学森说过“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亲戚有远近,但人类命运相连”,这段故事,大概就是最好的印证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