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稷下谈|小蛋糕里的基层治理“大文章”

0
分享至

一个八寸的生日蛋糕,在淄博市张店区湖田街道走了三年,送出15107份,在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的答卷上,写下了温暖且深刻的答案。这份“甜蜜馈赠”从来不止是食物的甜,更是基层治理者用“走心”换“民心”的智慧。从“送服务”到“融感情”的治理升级,更标注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方向。

基层治理的难点,在于“看不见的需求”与“送不到的服务”之间的鸿沟。湖田街道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6.4%,70岁以上老人超六千名,如何让这些老人感受到被牵挂、被重视?一个蛋糕成了破题的“钥匙”。不同于常规的“大水漫灌”式服务,送蛋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次“嵌入式走访”——工作人员放下蛋糕的同时,记下老人“灯太暗”的需求、“不会用手机挂号”的困惑、“吃饭难”的诉求。15107次送蛋糕的背后,是多条民生需求的收集,是修社区路面、长者食堂、智慧法庭、手机课堂等实事的落地。这正是基层治理的精髓:不用“喊口号”找问题,而是用“小举动”引真情,让服务从“政府想给”变成“群众想要”。



一个蛋糕的重量很轻,但其承载的“治理逻辑”很重。它的核心是“以小见大”的民生情怀,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让发展的温度,精准传递给每一位需要的群众。更珍贵的是,这个蛋糕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共生生态”。它让街道工作人员从“办公室”走到“老人身边”,让老人从“被服务者”变成“参与者”:低龄老人组建志愿服务队教同龄人用手机,老党员加入调解队化解邻里矛盾。当“送蛋糕”变成“共护家”,当“受温暖”变成“献力量”,社区就不再是“住着的地方”,而是“有温度的家”。这种“全龄参与、共治共享”的氛围,恰恰是基层治理最需要的“软实力”——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大合唱”。

如今,很多基层单位都在探索服务群众的路径,湖田街道的“蛋糕故事”给出了启示:基层治理不必追求“大场面”,一份走心的小礼物、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件落地的小事,就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当工作人员愿意弯下腰听群众的“家常话”,愿意把“小事”当成“大事”办,民生服务就会有温度,基层治理就会有力度,群众的幸福就会有厚度。

一个蛋糕的甜香会消散,但它在湖田街道种下的“暖心种子”,早已长成枝叶繁茂的幸福之树——这正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模样。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徐晓会 通讯员 胡孟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鲁中晨报 incentive-icons
鲁中晨报
知热点,阅天下。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旗下新媒体。
244946文章数 639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