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国民党局势刚变,郑丽文刚当选,就“开撕”了?
郑丽文的人事布局、柯志恩的单独行动、侯友宜的突然发声,国民党内部的暗流涌动在继续了......
![]()
10月20日,郑丽文以超过半数得票率当选国民党主席,标志着蓝营进入一个新的政治周期。然而,权力交接期的蓝营内部却暗流涌动。
即将离任的朱立伦在10月22日的“中常会”上宣布将带领211人团队总辞,表面上是为郑丽文腾出人事空间,实则不忘强调“蓝委的重要性”。郑丽文则迅速出击,公布了一系列人事安排,试图在11月1日正式交接前稳住阵脚。
而郑丽文当选后第一件事便是迅速展开人事布局,组建了以李乾龙、季麟连、张荣恭和杨永明为核心团队的“四人组”。
![]()
李乾龙被任命为副主席兼秘书长,他曾任国民党秘书长,在党内拥有广泛人脉,素有“南金平,北乾龙”之称。季麟连则是黄复兴党部主委,代表着党内深蓝的军系力量。
郑丽文还计划重用张荣恭和杨永明,这两人与连战关系密切,被视为“连系”人马。
这一安排显示了郑丽文意图强化与连战家族的结盟,借助连战的影响力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
![]()
郑丽文早期加入蓝营也是受连战邀请,并曾随连战访问大陆。在改选期间,连战之子连胜文为了支持郑丽文,还劝退了谢典林,其团队心腹李德维也积极辅选。
也是因为这一人事布局体现了郑丽文推动“集体领导”模式的思路,与朱立伦时期的“一言堂”形成鲜明对比。另外通过集结党内深蓝力量,郑丽文正试图走出一条与朱立伦截然不同的路线。
然就在郑丽文忙于人事布局之际,已被郑丽文点名参选高雄的柯志恩已展开行动。10月25日,她在高雄挂上竞选看板,宣布参与高雄市长选举。
![]()
柯志恩此前曾提醒郑丽文要继续朱立伦的路线。而她的竞选看板上却没有国民党的党徽标志,这一细节引发蓝营支持者质疑其“有意卡位郑丽文”。
而面对质疑,柯志恩辩称:“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代表蓝营参与角逐,而且她要做的,不仅是蓝营的高雄主管,而是要做高雄的全民主管。”
这一表态暗示她试图跨越党派界限,争取中间选民。
![]()
自然柯志恩的行动被视为对郑丽文权威的直接挑战。由于她是朱立伦的“心腹”,外界猜测这背后可能是朱立伦在交接前的安排,旨在确保自己派系在未来的地方选举中占据有利位置。
郑丽文此前曾表示,如果柯志恩等人在南台湾获胜,蓝营“就出头天了”。但柯志恩的单方面行动,凸显了郑丽文在整合党内各方势力方面面临的挑战。
尤其在新北市布局上,矛盾更加复杂。民众党主席黄国昌有意参选新北市长,甚至在当地设立竞选办公室。
![]()
所以面对这一情况,郑丽文考虑推动“蓝白合作”策略,可能在宜兰市和嘉义县等地“让路”支持绿营候选人,以换取民众党在新北市的支持。紧跟2028年“大选”,民众党与国民党合作,在适当时间“下架”赖清德个。
另外面对党内阻力,郑丽文仍需寻求与民众党的合作可能。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在近期获释后已表态认可“蓝白合的重要性”,民众党现任主席黄国昌也表示“如果我在新北的声量比不上蓝营,那么我会全力协助蓝营的候选人”。
![]()
但蓝白合作仍面临信任赤字,郝龙斌阵营已公开质疑:“柯文哲过去撕毁蓝白协议的历史,如何保证不会重演?”
可以说,郑丽文上任后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整合党内力量。国民党内派系林立,既有朱立伦、侯友宜等代表的温和派,也有深蓝的统派力量。
而朱立伦在交接前的“指导棋”中强调国民党“亲美、友日、和陆”的路线,提醒郑丽文“不要对蓝营的现有策略做出过大改变”。
![]()
但郑丽文鲜明的“中国认同”立场与朱立伦的温和路线形成对比。她公开表态“我是中国人”并坚定支持“92共识”,还计划访问大陆。这一立场差异可能引发党内路线的重新定位。
此外郑丽文还需应对2026年县市长选举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协调党内初选机制,合理分配资源,可能加剧党内分裂。
而面对这些挑战,郑丽文需要展现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协调能力,才能在推动改革的同时维持党内团结。
![]()
同样地,面对蓝白合作议题,郑丽文需要平衡党内不同声音,与民众党建立互信。
显然蓝营的未来不仅取决于郑丽文的人事安排和领导能力,更取决于她如何协调党内各方势力,以及如何处理与民众党的关系。
但只有化解内部分歧,实现真正的团结,蓝营才有可能在2026年乃至2028年的选战中有所作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