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则两分钟的AI广告,把纽约市长竞选搅成了一锅浑水。
广告里,穆斯林候选人被画成“用手抓饭”的模样,黑人被塑造成盗窃、贩卖人口的罪犯。
更讽刺的是,发广告的前州长科莫,还在电台笑着调侃“9·11”。
![]()
这究竟是失误,还是故意为之?
这起风波发生在纽约市长最终辩论前夜,前州长安德鲁的团队剑指民主党候选人佐兰·曼达尼。
广告虽火速删除,却被记者留存曝光,露骨的种族主义内容引发轩然大波。
![]()
而科莫后续的言论,更让“失误”的说辞显得苍白无力。
“初级员工背锅”?
面对铺天盖地的谴责,科莫团队给出的解释堪称“甩锅模板”:视频是“初级员工误发”,还“没定稿”,只挂了五分钟就撤了。
![]()
可稍微琢磨细节,这说辞根本站不住脚。
这则AI广告的恶意藏不住,开头特意做了曼达尼“用手抓饭”的画面,明摆着呼应早前共和党议员骂他“野蛮”的种族主义言论。
![]()
更过分的是对“罪犯”的塑造。
戴巴勒斯坦头巾的黑人偷东西,穿皮草的黑人在货车里贩卖血迹斑斑的女性,连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者都被贴上“罪犯”标签。
![]()
这些画面精准踩中种族偏见和宗教歧视的雷区,显然是精心设计的产物,绝非“未定稿”的粗糙作品。
更打脸的是科莫本人的操作。
广告撤下第二天,他就在保守派电台节目里“补刀”,让主持人设想“9·11式袭击时曼达尼当市长”,听到主持人说“他会欢呼雀跃”,科莫跟着大笑称“这又是个问题”。
![]()
如果说广告是员工失误,那州长本人的歧视言论和笑声,总没法赖别人吧?
技术怎么成了政治脏弹?
这起事件里,AI技术成了最锋利的“武器”,却也暴露了技术被滥用的致命问题。
现在的生成式AI门槛极低,花点钱就能定制图像视频,这让政治攻击的成本变得格外低廉。
![]()
科莫团队的操作并非个例。
2024年美国大选时,就有不少竞选团队用AI生成虚假图像误导选民,当时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报告就警告,AI能低成本放大偏见、破坏选举公平。
更可怕的是,这些AI内容还能精准戳中社会痛点——美国长期存在的种族对立,正是这则广告能引发争议的土壤。
![]()
更棘手的是监管的空白。
监督组织“共同事业纽约”指出,这则广告没标“AI生成”,可能违反纽约州选举法。
但目前美国全国范围内,还没有能有效约束政治广告中AI使用的统一规则。
85%民众怕政治暴力
科莫的操作之所以引发公愤,还因为它踩中了美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政治极化和暴力风险。
![]()
皮尤研究中心刚做的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都觉得“政治暴力在上升”,这种氛围下,科莫的广告和言论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他攻击的曼达尼是潜在的首位纽约穆斯林市长,广告里的种族歧视和电台的伊斯兰恐惧症言论,本质上是在煽动群体对立。
曼达尼说得很直白:“这关乎百万穆斯林的尊严,偏见从来不是共和党的专利。”
![]()
过去,美国政治即便对立,也多少有底线可言。
但现在,从用AI造假攻击对手,到拿9·11悲剧开歧视玩笑,底线正在不断后退。
结语
五分钟的AI广告能删除,但种族歧视的言论和技术滥用的隐患,却没那么容易消失。
科莫团队的“甩锅”或许能暂时脱身,但这起事件留下的问号更值得深思,技术本身从没有善恶,关键看使用者的初心。
![]()
如果政治竞选只剩下谎言、偏见和技术滥用,最终伤害的只会是每个普通民众对公平和正义的信仰。
这道关于技术伦理和政治底线的考题,不只是给纽约的,更是给整个美国社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