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Hà Nội)举行的“网络平台在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受网络犯罪侵害中的作用”专题研讨会上,越南公安部网络安全与高科技犯罪预防局局长黎春明少将(Thiếu tướng Lê Xuân Minh)揭露了一种令人震惊的新型网络犯罪手法:犯罪分子正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从Facebook、Zalo等社交平台公开收集儿童个人信息,分析其行为模式,进而实施性侵害或在线性剥削。
此次研讨会由数字信任联盟与越南公安部A05局(Cục A05 Bộ Công an)联合举办,是《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黎春明少将指出,越南12至13岁的儿童中有82%,14至15岁的儿童中有93%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该年龄段的儿童平均每天在Zalo、Facebook、TikTok或YouTube等在线平台花费3至4小时。
![]()
越南A05部门主任黎春明少将在研讨会上发言
“网络空间为学习、创造和连接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也潜藏着风险,犯罪分子正利用这些平台接近、操控和剥削儿童。”黎春明少将警告道。他引用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每12名儿童中就有1名(约8%)曾遭受过在线性侵害或性剥削,例如被诱骗进行性对话,或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分享敏感图像或视频。
根据A05局的统计数据,针对儿童的网络诈骗、操控和侵害行为呈上升趋势,且手段日益狡猾。犯罪分子通过诱骗儿童拍摄敏感视频进行勒索,或假借招聘之名实施人口贩卖和强迫劳动。社交媒体平台、封闭论坛和匿名群组正逐渐成为非法内容传播和交易的温床。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82%的儿童每天使用互联网,但绝大多数缺乏应对紧急风险的技能。2020至2023年间,越南记录在案的儿童暴力和虐待案件接近7900起,其中超过80%与性侵害有关。
黎春明少将详细剖析了犯罪分子的系统性作案手法。第一阶段是信息收集:他们利用社交网络获取儿童公开的个人信息。第二阶段是AI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儿童的行为模式,精准识别出易受伤害的目标群体。第三阶段是建立信任:犯罪分子会伪装成朋友、名人、招聘人员甚至政府官员,逐步与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一旦受害者情感上被绑定,犯罪分子便会要求其分享私密照片或视频。2024年,越南记录了381起网络性侵害案件,绝大多数都源于在Facebook和Zalo上对个人信息的不当利用。
在获取敏感数据后,犯罪分子会进一步实施勒索,或冒充警察、银行职员进行威胁,要求受害者保密。部分案件中,犯罪分子甚至使用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制作虚假图像来恐吓受害者。仅在2025年,越南就发生了约50起涉及跨国因素的“线上绑架”案件。
![]()
10月25日下午讨论概况
黎春明少将坦言,尽管执法部门正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不让任何人独自面对危险”的目标,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且充满挑战。各国法律的差异阻碍了跨国网络犯罪的打击行动,而现有的技术、政策和资源水平,尚不足以应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此外,一些网络平台在信息共享方面缺乏透明度,未能采取足够有力的措施来及时发现、预警、阻止和删除违规内容,这构成了巨大挑战。执法机构在跨境数据调取、追踪调查和电子证据收集方面的合作流程缓慢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侦办效率。
在社会能力建设方面,儿童、家长和教师的数字技能普遍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缺乏相关知识使得儿童极易成为网络诈骗、诱骗和心理操控的目标。
同日,约110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及多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河内,出席《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的开放签署仪式。其中,64个国家已派遣代表签署该公约。开放签署是国际公约立法程序中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河内公约》正式向各国开放,以表达其未来加入的意愿。签署国可在2026年12月31日前于联合国总部继续完成签署。
《河内公约》共9章71条,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的多边法律框架,以共同打击网络空间犯罪。其重要内容包括将网络犯罪行为刑事化,以及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涵盖调查、引渡、电子证据共享、资产没收、证人保护和受害者援助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