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今年3月27日,英国斯肯索普最后一座高炉熄火。
![]()
这不仅是一座工厂的关闭,更标志着曾靠工业革命称霸的英国,彻底失去了从铁矿石炼钢的能力。
这看似悲情的结局,实则是英国自酿的苦果,是其战略失误抛出的回旋镖,最终砸向了自己。
高喊金融立国
![]()
病根要从撒切尔时代说起,1979年新自由主义席卷英国,私有化浪潮下,钢铁、煤炭等重工业被视作财政包袱。
一场产业截肢就此展开:1971年钢铁行业有32万工人,1981年腰斩至16.7万,2014年只剩3.45万,如今斯肯索普一关,又有5000人失业。
1984年矿工罢工被镇压后,煤矿、造船厂接连倒闭,传统工业根基彻底动摇。
![]()
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伦敦金融城的数字游戏,曾让服务业占GDP超70%,但虚假繁荣一戳就破。
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竟沦落到1英镑都无人问津,2023年政府推出45亿英镑先进制造业战略,可如今本土产出仅40%,塔塔电池厂、日产汽车项目都只是组装车间,核心技术全靠进口。
![]()
产业空心化直接拖累外交与国防:高炉一停,军队45%舰船用钢断供,修高铁,钢轨也得从中国买,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全球英国不过是沙滩城堡。
铁杆小弟的宿命
外交上,英国紧抱美国大腿,尤其在对华议题上冲在前头,却沦为随时可弃的棋子。
![]()
1971年联合国讨论恢复中国席位,英国想两头下注,却被尼克松冲击打懵,美国私下接触中国,让英国对华外交陷入被动。
脱欧后,英国搞印太战略想拉印度制衡中国,却因国内反移民情绪,满足不了印度的签证要求,计划落空。
![]()
对华强硬的代价很快显现:今年英国对华出口降18%,GDP增速预计仅0.8%,通胀却达6.7%,英镑汇率跌至1985年以来最低。
更讽刺的是,美国没给补偿,反而抢占了英国在欧洲的市场。
2024年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叙利亚提案惨败,反观中国全球发展倡议获130国支持,足见其影响力空洞。
![]()
科技领域的操作更是自残,英国曾积极推动《瓦森纳协定》,封锁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技术,可自己早没了制造能力,反倒成了日德美的技术附庸。
2020年迫于美国压力踢走华为,导致5G部署晚两年,2023年覆盖率仅61%,还得花60亿英镑换设备,最终买的替代品比华为贵30%。
![]()
这还吓跑了中资,今年英国金融科技领域中资投资降42%,资金流向新加坡、迪拜,其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
如今英国陷入荒诞循环:一边围堵中国科技,一边搞产业升级得靠他国技术,甚至要请中国工程师解决工人断层。
![]()
结语
英国如今的五常之耻,是产业、外交、科技三枚回旋镖叠加的结果。
抛弃制造业根基,赌上金融与依附他国,衰落早已注定,它的教训很明确:国家的底气,永远是完整产业链与自主创新能力。
![]()
靠削弱自己讨好盟友、围堵对手求生存,终究只会沦为历史笑柄。
参考资料:
汇通财经《英国经济遭双重打击!脱欧与关税拖累增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