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斩杀了关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白衣渡江手段略有卑劣,还是偷袭取胜。而且吕蒙偷袭关羽,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给了曹魏可乘之机。
![]()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并非被吕蒙击败,而是被其斩杀的。虽然看似相同,但完全是两个意思。因为关羽的败亡,是曹魏、东吴双方领导人,以及下面的谋士、武将联合下的结果。
要知道,当时蒋星煜先生就说过,整部《二十四史》,任何一位名将,都没有关羽“威震华夏”的声势浩大。
为什么?是那些人战绩不好看?不,要是光看战绩,关羽这一次其实是败仗。那是因为敌人不够强?可纵观历史,能被称为“名将”的人,面对的敌人都是强敌。那么,为什么蒋星煜先生会这么说呢?
究其原因,就是围剿关羽的人数太多了,上一次有这样声势的,还得是垓下之战围攻项羽。
![]()
那么,我们就根据《三国志》的记载,看看在这一战中,关羽到底面对了多少人,扛下了多大的压力。
首先,在曹操阵营中,那些有名的武将,在襄樊之战中,都和关羽交过手。曹仁、满宠、于禁、徐晃等人,这是直接和关羽交手的,还有后续前来援助的庞德、董昭、赵俨等人。看得出来,曹操对此也非常重视了,但凡是能派出去的,都让老曹派过来围攻关羽了。
这些人里,曹仁被逼得死守樊城,满宠对关羽也无可奈何。而徐晃多次想要援助曹仁,都被关羽打了回去。也正是一次次的作战,让人们认定了一个事实——三国时期关羽野战无敌,至少在这个阶段是无敌的。
![]()
这三位还算好的,于禁、庞德二位大将,直接被关羽俘虏了。后来还是吕蒙攻占江陵,才将于禁放了出来。
而曹魏一方的谋士,像司马懿、蒋济之类的,全都出手谋划了。其中,司马懿更是一针见血,正是他的建议,才让曹操选择联合孙权,以其绞杀关羽。
而在曹操派来使者后,孙权也有些心动了,于是派出了大量人手,开始配合曹操,一并针对关羽。
就这一战,东吴派出了吕蒙、蒋钦、潘璋、朱然、虞翻等重臣,陆逊、诸葛瑾等谋士,在这之中也没少出力。
相比于曹操那边,孙权这边是肉眼可见的全力以赴,在抗衡曹操的时候正常发挥,针对盟友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的表现,很难让人不骂两句“江东鼠辈”。
![]()
好了,现在我们说完对面的阵容了,那么关羽这方有谁在呢?谋臣武将有王甫、赵累,还有两个内鬼,也就是傅士仁、糜芳。还有一个镇守地方,抽不出来手支援的刘封。
就这个阵容,简直是不提也罢,和没有没什么区别。而且,就这一战里,关羽也就带了三四万人,并不占据人数优势。
也就是说,是关羽以一己之力,加上半个荆州的地盘,与三四万的人马,压着巅峰期的曹魏猛将作战,就这样还能占据优势。
![]()
最终打到了关键时刻,曹魏联络孙权,让吕蒙偷袭关羽。还正好碰到傅士仁、糜芳两个卖国投敌的,最终才死于吕蒙之手。
你得知道,败走麦城时期的关羽,是奔袭千里,人困马乏,同时只带了十余骑的关羽。别说是带着几万人的吕蒙了,就算是当初“过五关”中被杀的那几位,都能把关羽拿下了。
吕蒙杀掉关羽的含金量,和范强张达杀掉张飞的含金量差不多。只能说,项羽当时那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更适合关羽来说。毕竟关羽的每一个行为,真的都是最正确的反应。只可惜,盟友的突然背刺,彻底断绝了他的生路。
![]()
有个网友做了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吕蒙的这个行为,就像是泰森和一群拳王打拳,泰森占据了上风。而就在这个时候,泰森对手的老板找到记者,让他坑泰森一把。于是,记者就悄悄走到泰森背后,给他来了一记黑枪。在这里,关羽就是泰森,而吕蒙就是那个记者。
这个比喻很生动形象了,所以,“关羽败于吕蒙之手”这个结论,真的是很难让人认可。
再者,就是东吴背弃盟约,以及吕蒙白衣渡江两件事,别说关羽了,就算是诸葛亮,对此也没有任何预料。只能说,东吴一方行事,真的是令人讶异。
![]()
这件事情,直接让“江东鼠辈”的标签,牢牢地钉在了东吴集团身上。因为无论从战略还是政治角度,孙权的这个选择,都是相当失败的。
你要知道,周瑜、鲁肃这两个重量级文臣,对孙权的建议一直是:联刘抗曹。就这句“联刘抗曹”,说的孙权都快烦死了。
尤其是鲁肃,在周瑜死后,他知道曹魏势不可挡,必须要找一个盟友分担压力。所以时不时的就跟孙权说,和刘备联手是必须的,就算你不愿意也得这么做。
但也不知道孙权怎么想的,平日里答应的好好的,可到了关键时刻,居然选择联手曹操,一起围剿关羽。
要知道,就算是关羽赢了几场,甚至是拿下了襄樊之地,蜀汉集团对阵东吴,也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
![]()
可若是拿到了襄樊,不说主动进攻,至少在防范曹魏进攻的时候,双方的压力都能小很多。
再说了,就算从纯利益的角度出发,此时也应当联手关羽,或者直接和刘备沟通,共同突袭曹操才对。
要知道,为了对抗关羽,合肥、下邳一带的兵力,基本都被抽调过来了。所以,如果孙权及时出手,此时是能拿下合肥,完成孙权的夙愿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孙权就是要背弃盟约,就是要联手曹操杀他关羽。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相当于是二战时期,盟军和德军对战的时候,有一个国家突然跳反,帮助德国阵营反攻盟军。即便在这之后,德军照样会攻打这个国家。
这样的行为就非常的离谱,想要解释的话,确实有很多理由能解释,但是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
![]()
而且,吕蒙被骂,除了这个原因以外,“白衣渡江”也占了重要因素。要知道,当时的商人,在经过城池的时候,是不需要经过仔细查验的。也正是因此,吕蒙才能混入江陵城。
你得知道,在封建时期,商人地位本身就低。在很久以前,商人集团还搞过不少事,但都遭到了制裁,让他们的地位更低了。现在生存环境已经很不好了,但还有人继续搞他们。
就是这一次,商人那为数不多的可信度,再一次被人消耗了。从此以后,要是经过什么城池,商人要经历的查验,可就比以前多了不少。要是有些士兵手脚不干净,光是在城池这一段路上,商人就得出不少血。
![]()
这件事情要是商人自己干的,他们也没法说什么,可让人家信誉度降低的,却是吕蒙。所以,他们就会将矛头指向吕蒙。
甚至在今天,有商人要去吕蒙家乡投资,都没提别的要求,唯一的一个,是不希望再看见吕蒙雕像,觉得晦气。
而且,除了商人群体以外,吕蒙这个人,也是在和别人比较的。你看看东吴历代大都督,前有周瑜、鲁肃,后有陆逊,这都是军事、政治的人才,人品能力无可指责的那种。
所以,在一些历史评论家口中,吕蒙和他们比较的时候,自然要背上“小人”之名。但这里的“小人”,说的并非是这个人的气度,而是说他是“小人之识”,也就是他没有战略眼光的意思。
![]()
当时陈寿评价东吴大都督的时候,现实夸赞了周瑜、鲁肃,说这两人战略眼光独到,无论是想要二分天下的周瑜,还是联刘抗曹的鲁肃,都是一世人杰。
可到了吕蒙的时候,只说他偷袭荆州,擒杀关羽。虽然能力出众,但也只是个武将了,没有别的表现。说实话,能从这个角度着笔,也为难陈寿了。
但这就是事实,要是吕蒙在击败关羽之后,还能一路灭了蜀汉,甚至一路打到洛阳,直接拿下整个天下,他吕蒙就是圣人,是远超孙吴白韩四人的。
要是他击败关羽以后,还能一路拿下蜀汉,而后掉过头来就打曹操,还能和曹操打的有来有回,就算最后输了,也是武圣级别的人。
可是,他在灭了关羽以后,只能和刘备一起等死,这就显得他干的事情很没必要了。
![]()
这样的战略眼光,这样的行为作风,有人骂吕蒙是“江东鼠辈”,也是非常合理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