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新书阅读分享会在英国利兹大学举办

0
分享至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流动与回响:江苏名家名作国际沙龙暨中英诗人圆桌”在英国利兹大学Nexus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吸引了英国桂冠诗人西蒙·阿米蒂奇以及利兹大学师生热情参与。此次阅读分享活动聚焦刚刚在法兰克福书展发布的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新书,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利兹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的诗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济济一堂,畅谈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国际传播,并重点围绕项目代表作品《定风波》的翻译出版,分享了诗歌创作、阅读的经验与感受。利兹大学常务副校长余海岁主持交流活动。



当天,来自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代表还在利兹大学布拉泽顿(Brotherton)图书馆、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进行了交流、参观,探讨了项目新书推广、凤凰书架合作意向等事宜。

因诗结缘,江苏名家名作跨越万里相知



活动伊始,利兹大学常务副校长余海岁,凤凰传媒财务总监陈敏,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发孟先后致辞。

余海岁介绍,利兹大学是英国最大的高校之一,学生人数有4万、教职工有1万,是一所排名居于世界前100的多学科综合性高校。利兹大学文学专业的排名则居于世界前40。学校有着优秀的诗歌传统,如今在诗歌方面有着三个非常强大的实体:利兹诗歌中心,利兹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还有由英国桂冠诗人西蒙·阿米蒂奇领衔的英国国家诗歌中心。





余海岁是国际知名的岩土力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在这次活动之前,他刚刚结束在中国为期10天的行程,携其诗歌集《风雨灯》先后在南京、北京、香港等地访问。在南京,他与著名诗人胡弦会面,并就诗歌阅读与创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此次在利兹大学的活动,就因“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成果中胡弦诗歌集《定风波》英文和西班牙文的出版而起。



陈敏向来宾介绍了总部位于南京的凤凰集团。她说,作为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企业,凤凰集团在把国外作家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同时,也致力于向国外读者介绍具有显著江苏地域特征的中国作家作品,此次阅读分享会的主角——“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新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凤凰集团在聚焦出版主业、打造原创出版品牌的同时,着力推动优秀作家学者代表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自2021年起连续承办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并围绕项目新书推广发起了国际阅读品牌活动“江苏名家名作国际沙龙”,希望在利兹大学的沙龙活动在推动项目新书在英语世界阅读的同时,能够给双方的后续合作带来“回响”。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发孟在致辞中指出,文学与诗歌的双向启迪与共鸣,是文明互鉴最生动的体现,能够超越疆界,直抵心灵。“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以及中英诗人圆桌活动正是中华文化以文会友传统的延续,不仅能够促进世界上不同群体间的对话、理解与共情,更加能够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最新的科学成果和人类思想,书写当代的情感与经验,让中国文学、江苏故事与世界保持常态化交流。

流动与回响,中英诗人圆桌再添文化交流新景观

作为此次“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代表作之一,诗集《定风波》推出了英文版和西班牙文版,诗集作者胡弦以直播连线的方式参加了“流动与回响:中英诗人圆桌”环节。





胡弦说,虽然自己没有到过英国,但他对这个诗歌的国度又是十分熟悉的。“因为这是一个产生过莎士比亚、米尔顿、托马斯·哈代、艾略特、奥登、拉金,以及在座的英国桂冠诗人西蒙·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等许许多多诗人的国度,我向充满诗歌光芒的国度和诗人们致敬。”

胡弦认为,翻译就像一个通灵事件,而诗通过在不同语种里的迁徙来完成它的传奇。他以西蒙·阿米蒂奇的诗歌《傍晚》和自己的《北风》为例,探讨了诗歌中的“流逝”“时间”等概念。



利兹大学诗歌中心前主任、诗人约翰(John)介绍了诗歌中心的开展情况以及中心特色,并与西蒙·阿米蒂奇进行了现场交流,分享了西蒙·阿米蒂奇作为自然诗人、桂冠诗人、项目主管、教授等多个方面的角色和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内容,同时还对英国诗歌的流变、故乡童年成长等具体诗歌话题展开了交流探讨。

西蒙·阿米蒂奇向胡弦表示了感谢,“我的诗歌得以远远地传到中国,然后又由中国的代表诗人胡弦朗诵。此时此刻,在英国,听到他用汉语朗诵我的诗歌,真的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他说,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义就是一个自然诗人。在为自然发声的同时,西蒙·阿米蒂奇非常重视诗歌的推广工作,这一理念,与作为诗歌刊物主编的胡弦有着相通之处。胡弦任职的《扬子江诗刊》,是中国最为有名的诗刊之一,多年来挖掘了和培养了众多的青年诗人,在诗歌传播和推广上,有着令人瞩目的成绩。

江苏青年诗人麦豆在现场分享了对胡弦诗集《定风波》的理解,他把胡弦比作中国的“特朗斯特罗姆”,认为胡弦对意象的书写与营造,不仅与西方现代诗人在意象运用上存在着跨越时空的共鸣,同时又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

青年诗人清越现场朗诵了诗集中的作品《春天》。



走出作者和译者的书房,好故事才刚刚开始

“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以“文学”与“学术”为纽带,依托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平台深度合作国际出版机构,系统推介具有江苏特色的中国作家作品,让世界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上领略江苏,阅读中国。这一国际出版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五年,构建起了中国作家、学者与世界分享所思所想、开展交流对话的一座坚实桥梁。

五年来,依托项目举办“江苏名家名作国际沙龙”,意在打造一个持续性的国际阅读品牌,让中国文学、江苏故事与世界保持常态化的交流。而此次中英诗人圆桌对话,则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分享平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能够围桌话诗,分享经验,激发思考。



英国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是第十四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也是“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的资深翻译专家,她现场分享了自己几年来参与项目翻译传播的工作心得。

“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拓展了我个人翻译生涯的边界,我翻译过的江苏作家包括毕飞宇、韩东、黄蓓佳、鲁敏等。在翻译黄蓓佳小说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并且我也认为这些故事很有价值,值得分享给全世界的青少年读者。比如《野蜂飞舞》,讲述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成长故事,我个人非常喜欢。我也特别赞同毕飞宇在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新书首发视频里分享的一句话。他说,一部作品,作者把它写完了,或者说译者把它译完了,使命就完成了。”但是,韩斌又认为,对一部作品而言,走出作家和译者的书房之后,一切才刚刚开始,“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野蜂飞舞》英文版最近在英国入围一个新的推荐书目,就是‘共情读本’系列,相信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读到这本书。”



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蔚芳淑(Frances),一直热情关注中国作家的作品,她分享了通过网上读书俱乐部阅读和评论《六人晚餐》的经历。《六人晚餐》是江苏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是“江苏文学名家名作”项目第二期成果,外译本于2022年底、2023年初进入海外图书市场。她还组织了中心的研究学者与代表团一行围绕江苏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翻译出版、译者遴选以及海外传播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表达了与项目开展长期合作的期待。





通讯员 白立业 胡玉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现代快报 incentive-icons
现代快报
以“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为办报宗旨、以“新新闻新文化”为特色定位的新型主流媒体。
103836文章数 1403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