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的办公楼里,最近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气息。正局长老周要到龄退休,副局长老吴和新调来的副局长老郑,明里暗里较着劲,谁都想接下局长的位子。这股暗流,让办公室主任廖科长坐立难安。
廖科长在发改委待了八年,从科员熬到科长,全靠老周一手提拔。可如今老周即将退休,话语权越来越弱,而老吴分管办公室,是他的直接上司,老郑则背靠市里的关系,来势汹汹。
这天一上班,老吴就把廖科长叫到办公室,扔给他一份园区扩建项目的草案:“廖科,这个项目你抓紧完善,下周提交党组会讨论。记住,按照我上次说的思路改,重点突出民生配套。” 廖科长刚点头应下,转身就碰到了老郑。老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廖科,听说你在弄园区项目?正好,我这边有份最新的产业规划数据,对你肯定有用,晚点让秘书给你送过去。” 廖科长看着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心里像揣了块石头,沉甸甸的。
更让廖科长犯难的是信息传递。上周,老周私下跟他说,想在退休前把单位的老干部活动室翻新一下,让他先做个预算。廖科长刚把预算表做出来,老吴就找他:“老周要退休了,这种非紧急项目先放一放,把精力集中到园区项目上。” 没过两天,老郑又找他:“听说老周想弄活动室?这是好事啊,体现对老干部的关怀,你把预算表给我,我帮你在党组会上提一提。” 廖科长拿着预算表,左思右想,最后还是把表锁进了抽屉 —— 他既不敢得罪老吴,也不想让老郑觉得自己在依附老周。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党组会前夕。老吴找到廖科长,让他在会上 “顺便” 提一下老郑分管的招商项目进度滞后的问题:“都是为了工作,该说的得说清楚。” 廖科长心里咯噔一下,这明摆着是让他站队老吴,跟老郑作对。当晚,他辗转难眠,想起老周当初提拔他时说的话:“在单位做事,别光看谁的权大,得看谁做的事对单位有用。”
第二天党组会,讨论完园区项目,老吴果然看向廖科长,示意他开口。廖科长深吸一口气,却没提招商项目的事,反而拿出了老干部活动室的预算表:“周局长快退休了,一直惦记着老干部们的活动场所。我做了份预算,想请各位领导看看,要是资金允许,咱们尽快把这事落实了。”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老吴的脸色沉了下去,老郑却眼睛一亮,当即表态:“这事做得好!老干部是单位的财富,理应照顾好,我支持!” 老周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其他党组成员见状,纷纷附和。
![]()
散会后,老吴把廖科长叫到办公室,语气冰冷:“廖科,你今天可是让我很失望。” 廖科长低着头,却没辩解。他以为自己这下要被穿小鞋了,可没想到,接下来的日子里,老郑没特意拉拢他,老吴也没故意刁难他。反而有一次,老吴在检查园区项目时,还夸他方案改得扎实。
一个月后,市局的任免通知下来了 —— 老郑接任局长,老吴调任其他单位任调研员。有人私下问廖科长:“你当初没站队老郑,怎么没受影响?” 廖科长笑了笑:“我没想着站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后来,老郑找廖科长谈话,说:“当初我看你不偏不倚,只盯着工作,就知道你是个踏实人。单位要的不是会站队的人,是能做事的人。” 廖科长这才明白,原来在职场里,最稳妥的 “站队”,从来不是依附谁,而是守住做事的初心。
从那以后,廖科长依旧按部就班地工作,不刻意讨好谁,也不轻易得罪谁。看着办公室里那些还在为站队纠结的年轻同事,他总会想起当初的自己,然后轻声说一句:“好好做事,比什么都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