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练太极拳,学了一堆招式却总没 “内劲”,动作僵硬还容易累。其实不用纠结复杂细节,把 “上悬中松下沉”“腰胯带四肢”“双脚分虚实” 这 3 个核心要诀吃透,就能快速摸到太极的门道,少走很多冤枉路。
![]()
一、上悬、中松、下沉:先把身体 “调对味”
这三点是练太极的 “基础框架”,缺一个都练不出真感觉,必须同时做到。
上悬:头顶 “轻轻拎起来”
收下颚,想象头顶有根线轻轻往上拉,别用劲硬挺。这样能让颈椎舒展,精神提起来,还能防止身体瘫软,让内分泌更顺畅。
中松:上半身 “松到肩膀”
从肩膀往下全部放松,别让肩膀鼓起来、用拙劲。肩膀一松,气才能沉到丹田,还能冲开夹脊关,后续打拳时 “力从地起” 的整劲才练得出来。
下沉:换动作时 “尾闾往下坠”
不管是迈步还是转身,每次换重心,都要想着尾闾(尾骨)往下沉,同时松腰胯。这样内气能沉到脚底,和 “地气” 接上,下盘才稳,发劲也更有力量。
练太极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调整这三点、换 “对劲” 的过程,刚开始可能别扭,多练几天身体就会慢慢适应。
![]()
二、腰胯带四肢:别让手脚 “瞎使劲”
很多人打拳像 “甩胳膊甩腿”,看着热闹却没劲儿,问题就出在没让腰胯当 “主角”。
动作跟着腰胯走
手的上提、下放、合掌,脚的迈步、发劲,都得由腰胯操控方向。比如手要打开时,先转腰,手再跟着动,不是手自己 “主动” 动。
记住两个训练原则
初期迈步要按规矩来:往前迈先脚跟点地,往后或往侧边移先脚尖点地,移动重心时脚下必须有两个支撑点,别 “单脚晃”。
脚动手才动,脚停手就停,别手脚 “各干各的”。
长期练出 “自然劲”
这么练久了,不用刻意求,身体会自然形成弹簧劲、螺旋劲,打拳时全身是 “整劲”,不是手脚单独使劲,动作也会更顺、更有韵味。
![]()
三、双脚分虚实:没分清虚实,等于白练
初学者可能觉得 “分清虚实” 很难,但必须先有这个观念,不然气和劲都接不上。
虚实怎么分?
随着功力增长,把步幅缩小到和肩同宽,这样更容易找到 “重心在哪只脚” 的感觉。比如重心在右脚,右脚就是 “实”,左脚就是 “虚”,反之亦然。
分清虚实有啥用?
虚脚能让内气沉到脚底,等虚脚变实脚时,气能从涌泉穴转化成劲往上走,打拳时 “劲能串起来”。要是虚实不分,气和劲都是散的,练再久也没效果。
别忘了配合养生
除了练拳时分清虚实,骨髓密度、筋络柔度也会影响 “气变劲” 的速度。平时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再加上适度运动,练拳效果会翻倍。
其实练太极不用追求 “多复杂的招式”,先把这 3 个要诀练扎实,比学 10 套套路都有用。很多老拳师说 “练拳先练‘根’”,这三点就是太极的 “根”,根扎稳了,后续学什么都快。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