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6日讯 当滨州的夜幕褪去喧嚣,城市渐入静谧,滨环城市保洁有限公司的维修车间里,总有一束光为守护城市洁净而亮。灯下那个清瘦却挺拔的身影,时而俯身排查车辆底盘,时而与同事研讨维修方案,她就是用技术护航环卫作业的维修技师——毕佃燕。自2021年带着十年车行领域的精湛技艺加入团队,她便将自己“钉”在环卫设备维保一线,以责任、创新、担当与传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环卫人的不凡篇章。
责任为基,做城市“生命线”的守护者
环卫车辆是保障城市洁净运转的“生命线”,毕佃燕深知这份职责的重量。面对市城区近80辆大型作业设备、100余辆小型设备的维保重任,她始终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
“维保部门是全公司下班最晚的,而毕师傅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这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无论是工作日的深夜,还是节假日的清晨,只要设备需要,她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她把对环卫事业的热爱,融入每一次故障排查、每一次零件更换中,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确保每一辆环卫车都能“健康上岗”,为滨州的整洁市容筑牢第一道防线。
创新为翼,引领维保工作迈入“数字化时代”
在传统维修模式中,人工沟通效率低、纸质单据易出错、故障分析无系统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维保工作的效率。毕佃燕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以“打破常规”的勇气,主动扛起变革的大旗。
“不能让老办法拖了环卫事业的后腿!”带着这样的信念,她深入一线梳理维修痛点,多次与技术部门研讨,将维保人员的实际需求精准转化为技术语言,主导开发出车辆维修提报程序。程序上线后,实现了从故障上报、诊断、派单到质量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维修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人为误差率显著降低。
不仅如此,她还推动建立“单车管理台账”,通过分析每辆车的故障类型、发生周期、维修成本等数据,提前预判设备隐患,实现预防性维护。这一举措不仅让突发故障率大幅下降,更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运营成本,让环卫维保工作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守护”,迈入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新阶段。
担当为本,在风雪中筑起“移动保障线”
冬季雨雪天气,是对环卫作业的最大考验,也是毕佃燕和团队最紧张的“战斗时刻”。每当雪情预警发布,她便立刻进入“临战状态”,带领团队提前检修所有除雪设备,确保滚刷、撒布机等关键部件“零故障待命”。
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中,一辆除雪车在深夜作业时突发故障,若不及时修复,将严重影响道路除雪进度。接到求援电话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室外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毕佃燕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两名技术人员顶着风雪赶赴现场。手电筒的光在风雪中摇曳,他们的双手冻得通红,却始终专注地排查故障。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故障终于排除,除雪车重新投入作业,而此时天边已泛起微光。
“车辆坏了随时修,保障最快速度上路”,这是毕佃燕对城市的承诺,更是她用行动践行的誓言。三年来,在一次次雨雪攻坚战中,她带领团队筑起了坚实的“移动保障线”,确保滨州城区道路畅通、市民出行安全。
传承为魂,锻造环卫维保“过硬战队”
“一个人再强也撑不起一片天,团队强才是真的强。”毕佃燕深知人才培养对环卫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打造一支技能过硬、作风顽强的维保团队,她每月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既有手把手的现场实操教学,帮队员攻克维修难题;也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还通过严格的考试检验学习成效,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在她的悉心带领下,维保团队逐渐形成了“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即便工作繁重、经常加班,队员们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跟着毕师傅,不仅能学到真技术,更能读懂“守护城市洁净”的意义。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滨州环卫事业的“硬核力量”,在保障设备运转、服务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车行技师到环卫维保先锋,毕佃燕用三年时光证明:岗位不分高低,只要心怀热爱、坚守初心,就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她以匠心打磨技术,以责任守护城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环卫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成为滨州街头那道“看不见的风景线”背后,最温暖的守护者。
闪电新闻记者 吕敏 滨州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