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刻在民族骨子里的俗语,在巴拿马运河畔的插旗仪式上熠熠生辉。1903 年,美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拿下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控制权,运河区成了 “国中国”—— 巴拿马人被禁止入内,自家国旗更是不准升起。从 1958 年学生深夜秘密插旗,到 1964 年护旗运动血流成河,再到 1999 年终于收回全部主权,巴拿马人为这面国旗整整抗争了 96 年。2025 年 10 月 23 日,第 22 届插旗仪式在运河畔举行,前总统亲自当旗手,亲历者含泪讲述往事,而特朗普今年多次放话要 “拿回” 运河控制权。这面冉冉升起的国旗背后,藏着多少不屈的坚守?小国硬刚霸权,真的能守住尊严吗?
仪式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民族的记忆。82 岁的前总统莫斯科索作为荣誉旗手,捧着国旗的手微微颤抖,她哽咽着回忆:“1999 年跨年夜,卡特把巴拿马国旗递给我时,我知道祖国终于站直了”。人群中,90 岁的埃里克・培尼亚举着当年被撕碎的国旗复制品,1964 年他 18 岁,带着国旗闯进运河区的美国学校,却被对方撕毁旗帜,那场抗议最终造成 20 多人死亡。还有 78 岁的罗宾逊・马林,当年参加护旗运动时被子弹击中,如今腿上的伤疤仍清晰可见,他摸着孙辈的头说:“你们现在能在运河区自由插旗,是用鲜血换的”。现场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 75 面国旗迎风招展,对应着 1958 年学生秘密插上的数量,简单却震撼人心。
![]()
这段抗争史,满是 “以卵击石” 的勇气和 “水滴石穿” 的坚持。1903 年的条约就像一把枷锁,美国在运河区建美式城镇、高端俱乐部,巴拿马人靠近边界都会被呵斥。1958 年,一群学生趁着夜色潜入运河区,偷偷插上 75 面国旗,这成了主权觉醒的信号。1964 年的护旗运动更是惨烈,数万名民众带着国旗游行,却遭到美军暴力镇压,马林至今记得 “子弹像雨点般落下,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倒下”。可巴拿马人没认输,谈判桌上据理力争,街头抗议从未停止,终于在 1978 年促成新条约,1999 年彻底收回运河主权。这就像邻居占了你家院子,你没吵没闹,日复一日讲道理、守底线,最终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这份坚韧太让人动容。
如今的插旗仪式,早已不只是纪念历史,更是对当下霸权的无声回应。今年特朗普多次放话要 “拿回” 运河控制权,摆出一副 “我想要就能要” 的霸道姿态。但巴拿马用行动表明:主权不是儿戏。现在的运河由巴拿马自主管理,美国虽是最大使用国,却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仪式上,知识城基金会主席阿罗塞梅纳说得直白:“插旗不是反美,是告诉世界,巴拿马的国土不容侵犯”。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邻居总想占我家宅基地,爸妈一次次据理力争,不是要吵架,只是守住该有的底线。巴拿马的硬气,正是小国守护主权的正确打开方式 —— 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说到底,巴拿马的插旗故事,是一曲小国捍卫主权的赞歌。国旗飘起的不仅是民族尊严,更是 “霸权终将失效” 的真理。1903 年的巴拿马弱小无助,只能任由大国摆布;可几代人咬牙坚持,用勇气和智慧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这告诉我们:主权面前没有强弱之分,只要坚守底线、团结一心,再强大的霸权也不能夺走本该属于你的东西。就像运河里的船,不管多大吨位,都得遵守巴拿马的规则,这就是主权的力量。
“国旗是民族的根,主权是国家的魂”,巴拿马的插旗仪式还在继续,而反对霸权、守护主权的故事,在世界各个角落上演。现在的时代早已不是 “弱肉强食” 的丛林法则,每个国家的主权都该被尊重。
你觉得小国对抗霸权最该靠什么?巴拿马的护旗故事有没有打动你?欢迎留言分享看法,咱们一起聊聊那些藏在国旗里的民族荣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