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洛克希德·马丁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扔出一枚重磅炸弹:2025年F-35战斗机预计交付175到190架,相当于每个工作日造出一架。要知道,这款战机去年还因软件问题停飞一年,如今产能竟能飙升到“日更”模式,生产线肯定动了场大手术。
![]()
产能反弹背后是洛马联合RTX、BAE系统等供应商搞的“生产线大改造”,还拉上美国军方成立快速响应机制。
软件卡壳或零件断供时,双方直接对接秒解决,硬生生把堵死的瓶颈全打通了,这套“政府+企业”组合拳效果立竿见影——第三季度航空部门销售额同比涨了12%,单季就交出46架F-35。
产能上来了,订单更疯涨。洛马手里积压的F-35订单已突破400架,光第四季度初就新增151架。
欧洲国家成了下单主力:比利时加购11架,丹麦追加16架,连已订35架的德国也忙着扩编,就为替换老旧的“狂风”战机,应对俄乌冲突下的防务焦虑。洛马CEO吉姆·泰克莱特嘴上说着“清完积压订单”,心里乐开了花——卖飞机只是开胃菜,后面还跟着一份150亿美元的四年维护合同,备件供应、维修保养的利润能稳稳吃到2028年。
![]()
但更值得关注的却恰恰就藏在了这波洛马的“大片”的细节中,如洛马被寄予厚望的Block4升级项目不仅工期已推迟了五年,而且目前的预算也已超支了60亿美元,更为令人痛心的是,部分的功能可能都要被迫的“砍掉”。
基于歼-20的年产量破百,一方面F-35的产量又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更令其“带病狂奔”:其44%的现役机队处于“半任务状态”,单机的维修工时高达800小时。美军内部更是矛盾重重:空军嫌它隐身差,海军骂它升力不足,唯有“四等人”海军陆战队勉强满意。
眼下F-35确实风光——全球12国列装、现役超1230架,五角大楼刚豪掷125亿美元锁定第18、19批次共296架订单。可未来十年,若Block4升级持续卡壳,欧洲盟友恐怕会转头自研六代机。
毕竟洛马画的“1架F-35控制8架无人机”大饼,在西太强电磁干扰测试中失灵率高达37%,而歼-20的双座版指挥“暗剑”无人机已进入实测。
![]()
基于产能的不断爆发加上一大波的下单,F-35的未来却又悄然站在了十字路口:一边是已经将全球的3500架的“空中霸主”之路都给铺就了,另一边就是其长期的升级滞后与盟友的信任危机了,但西太平洋的天空,中国的两大超级机“五代”还未能真正的展现出来己的全部实力就先被日本的两大“五代”给给打下了一个下马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