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会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这句话很有意思,很多人将其用在许多沉冤昭雪的案例中,好人大仇得报,坏人终被绳之以法,实在是大快人心。然后加上这句话,让人们觉得,正义虽然迟到了,但他终究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正义”。
如果去搜索这句话,往往会伴随着冤案、积案之类的事情。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地一位20岁的年轻人,被判杀人罪,后来发现是冤案,30多年后终于得以伸冤平反,可这个时候,当年20多岁的年轻人,已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人生最黄金的30年都在监狱里,出狱后,他还能有怎样的生活呢?
印象中,当时很多媒体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都引用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这句话。那么,迟到30年的正义,真的还叫“正义”吗?
![]()
先来说这句话的出处。小编未去考证大约什么时候,在咱们的新闻里第一次用这句话,但普遍认为,以及引用者也都印证的来源,是美国法官休尼特名言“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这句话直译过来的意思,是“迟到的正义即非正义”。
稍微有一点理解能力的人,大概都能看出来,这句话与“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本身的含义是完全相反的。原文的意思,基本可以理解为“迟到的正义就不是正义”,《Black’s Law Dictionary》第8版“Justice is neither to be denied nor delayed”,即正义不得拒绝亦不能延迟。相信很多学习法律,或者做研究的人,都能从很多相关文献中,能找到与这句话相关的解释,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在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正义如果不能及时得到伸张,那就是“非正义”。
有专业研究人员,通过《A New Law Dictionary and Glossary》找到“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的延伸理解,“Justice ought to be free, because nothing is more iniquitous than venal justice; full, since justice ought not be halt; and speedy, because delayed is a kind of denied。”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正义理应无偿,天下之最恶者莫如贿取公正;
正义理应充分,行百里而半者则非正义;
正义理应及时,如若迟到则莫如拒绝正义。
![]()
再来看看,为何很多媒体(背后是“专家”)会把这句话解读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从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看,如果一个人受了委屈,没人理解,没人为你说公道话,在事实没有弄清楚、清白未得到偿还期间,你认为会有正义可言吗?那些劝你忍住、劝你放下、劝你包容的,因为他们不是当事人,甚至连旁观者都算不上,所以,他们可以站在高山上,大义凛然地告诉你,“要把心放宽”,“要相信正义总有一天会来”……
而实际上,在你忍受委屈几十年后,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个真相,这就是所谓“迟到的正义”,但这最多算是“揭开了被掩盖的真相”,连结果都算不上,又何来“正义”?
他们之所以将之解读为“正义”,是因为在“正义”缺失(被刻意掩藏)的时间进度中,必然有人因为不公而获得好处,比如,前文所说的那个被冤为杀人犯的30年里,真凶就逍遥法外30年(逃脱了30年的制裁)。法律界网红罗翔也指出,“正义必须具有时效性,迟到将导致实质不公。”
![]()
一句原本对司法拖延的严厉批判的格言,在咱们的引用里,却变成了一句狡辩的借口,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其实比这句话本身的扭曲要更多。
单从这句话来看,无论是西方的文献和理论记载,还是普通民众的认知,都会认为,任何被延宕的正义,都已不再是完整的正义。
时间的流逝本身即构成一种深刻的非正义:冤狱中的青春不可复得,迟来昭雪的家庭早已破碎,真凶逍遥法外的岁月无法追回。正义内在包含着时效性这一本质维度,正如法学家所言:“迟来的正义如同过季的雨水,既不能滋润早已枯萎的禾苗,也无法挽回既成的荒芜。”
在现实维度,正义的迟到消解了其应有的修复与震慑功能。对蒙冤者而言,姗姗来迟的平反更像是一种象征性补偿,而非真正的救济。对受害者家属,多年后的真相或许能带来些许慰藉,却无法弥补漫长等待中的煎熬与创痛。对社会公众,迟到的正义削弱了法律的预测与教育作用,侵蚀着人们对法治的信仰。
当正义失去及时性,其作为社会秩序基石的正当性便面临危机。更值得警惕的是,对“迟到正义”的美化可能沦为制度惰性的辩护词。
本文根据网络公开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