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路走来四十年(一)

0
分享至

文/邢铁

《一路走来四十年》系列共四篇,曾发于2021年3月,现应广大读者要求重发。

作者简介:1957年出生在冀南平原的新河小镇,中学毕业后做过临时工和代课教师。1978年开始陆续在河北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和南开大学读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生以史为业,读书教书写书。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作者上大学时期

从1978年秋天开始,除去在云南大学读研究生的三年,我一直在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今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读书教书,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历程有着切身的感触,觉得有些东西应该写下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也为我们这些人留下一些记录。前几年,承蒙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约稿,我写了两篇回忆文章,前一篇写的是在这里读书的情景,是为纪念我们“七八级”毕业30周年写的,刊登在《文史精华》2012年第3期;后一篇写的是在这里教书的经历,是为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写的,刊登在《文史精华》2017年第2期。2018年秋,我们年级筹备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我就把两篇文章整合在了一起,与同学们共同追忆过去的时光,并汇报一下这些年我们历史专业的情况。

一 、我们“七八级”的大学生活(上)

我们年级的全称是“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七八级”,1978年秋天入学,1982年暑假毕业。那是一个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年头,国家虽然很穷,上大学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毕业后全都分配工作;条件虽然艰苦,风清气正,大家的心情都很舒畅,觉得有希望有奔头。

1.洋河滩上的大学

我们入学的时候,学校还在宣化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洋河滩上。我们在这里读了三年,大四的时候才搬到了石家庄。

这所普通的地方师范院校曾经有过高贵的身世:最早可以攀上1902年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但那都是中学的规模;可靠的谱系从大学算起的话,应该是1949年8月始建于天津的“河北天津师范学院”。1958年历史、中文等专业从天津搬到北京,参与组建了“河北北京师范学院”;1969年年底以战备的名义被赶了出来,搬到了北京西北150公里、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宣化,称为“河北师范学院”了。

宣化地处游牧交界地带,曾经是塞外的军事重镇,唐代称为武州,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就包括这里;李自成进北京,也是从这里一路南下打过去的。我们入学的时候,宣化古城已经风光不再,只有鼓楼牌匾上乾隆御书的“神亰屏翰”四个大字,诉说着自己往日的重要和辉煌。当时宣化的行政建制很特别,是张家口地区所属张家口市下面的一个“区”,级别比市小,比县大,算是对当年“京西第一府”的一种尊重。其实,这里距张家口市区还有将近30公里的路程。

原来学校在北京的时候,为了落实毛主席“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给师生提供劳动锻炼的场所,就在宣化西郊6公里的洋河滩上建了一个大型农场,并且有了整体搬迁到这里的动议,已经盖了一些房屋。冥冥之中为自己安排下了一个落脚点。

我们是在10月21日报到的,按农历是九月二十,霜降时节的塞外已经有些寒意了。傍晚我在宣化火车站下车后,按照入学通知的说明,自己买票坐4路公交车,出城往西南走了半个多小时,到“师院”站下了车。沿着简易的柏油路和小土路走了一阵子,过了一道沟,打问了几次,才找到了我们报到的地方——文史村。


这是在一片丘陵荒滩上建成的校园,东西南北都有两三公里,后来看到院史上说占地2455亩,加上东北角上的农场,应该远不止这个数。整体看上去,这真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甚至与当地的村庄农田没有明显的边界,校园与农田菜地相互交错着。中心地带标志性的建筑群,是办公楼、体育馆、一座医院兼招待所的小楼和两座连着阶梯教室的三层教学楼。老师们住在东头靠近4路车终点站的地方,都是一家一户的独门小院。

八个教学单位分成了三拨,入乡随俗,都叫做“村”,政教系、物理系、化学系和文体系在最南头,刚来的时候没有行政办公楼,学校的各行政处室也在这里办公,所以叫做“院部村”;数学系和外语系在西面,叫做“数外村”;中文系和历史系在北面,叫做“文史村”。我们从“文史村”到教学楼有五六百米,到4路车站和“院部村”都有一公里多,离“数外村”有七八百米。

各个“村”与当地的于家屯、江家屯一样,也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唯一像个“单位”的地方,是一圈弯弯曲曲的红砖围墙,两尺多高,矮得奇怪,我以为是为了省砖,后来才看明白,原来这围墙有五六尺高,里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高度,外面已经被大风卷来的沙土堆埋了大半截。围墙的连接处,是一个没人看守、昼夜都不用关闭的铁栅栏门,朝南敞开着,如同村口一样,指点着我们可以从这里进村。

学校的规模很小,才八个系,一千名学生。人少场地大,集体活动很方便,那时候经常开全校师生大会,正规的大会在体育馆,一般的会在院部村的露天操场,放张桌子就行了,连麦克风都用不着。除了体育馆,教学楼的南面和西面还有两个露天场地,称为“风雨操场”,都有四五个足球场那么大,一个用来开全校运动会,有个坐西朝东的简易的主席台;一个用来放电影,中间竖着一个铁架子。我们上体育课用不着这么大的操场,平坦的小场地有的是。冬天的体育课学滑冰,把小操场平整好,围一圈土埝子,泼上水,冻一会儿就成了。

这个地区俗称“坝上”,地势向东南倾斜,是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总是从西北卷来狂风,一连好多天刮个不停,有同学作诗诌词,说“大风起兮,遍河北师院,非沙即石也。”当地人通俗的说法,是“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场风可以刮半年。狂风卷起漫天的黄沙,睁不开眼,房间里到处是沙土,白天打开荧光灯,灯管全是绿的。最可怕的是冬天,从西北高原倾泻而来的风很硬,干冽清冷,再厚的棉衣也能一风吹透。

洋河滩本来是个办农场的地方,也是个驻军练兵的场地(1981年秋天的全军大演习就在这里,学校搬走以后这里成了51056部队的营房),实在不具备办大学的条件,在那个年代硬是办起来了,而且办了十多年。不过,当初这里像是一个避风港,离开了“文革”风暴的中心,倒是让老师们喘了口气。到“文革”后期,形势稍微平静,老师们又开始钻研自己的学问了。王树民先生回忆说,他在宣化的时候,宿舍里没有桌子,就把切菜用的小木板翻过来写字,修改好了《史部要籍解题》一书;胡如雷老师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是“文革”前夕在北京的时候写成的初稿,在洋河滩上的小平房里最终修改完成的…… 这些都是后来听说的。我们入学的时候,老师们来这里已经10个年头,已经学会“村”里的生活了。

据说写大学生活的文章有个规律,凡是在校生写的,大都是批评意见;凡是老校友写的,大都是美好记忆。我们的大学生活说不上美好,也同样难忘。1992年我们年级毕业10周年聚会,我在纪念册上写道“我们的班级十年前就成了历史,温馨的记忆依然是那样清晰:塞外的风沙、文史村的平房,还有那个时候的你”,宣化洋河滩已经是我们永远的记忆。2002年百年校庆来了很多老校友,我们历史文化学院自己先搞了个聚会,我在简短的致辞中特意提到了宣化:“在‘文革’那样的时候,在宣化那样的地方,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队伍没有散,信念没有变,学问没有丢,带着累累的伤痕顽强地走过来了。在我们的百年校史上,写下了悲壮而难忘的一页。在此我提议,让我们向从洋河滩上走过来的老师们表示特殊的敬意!”在长时间的掌声里,很多人的眼圈都红了。

2.年龄悬殊的同学

高考制度改革,就是恢复“文革”以来中断了的大学考试招生制度,是1977年8月初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的。我在偏僻的故乡小县城,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10月21日才从广播里听到,才着手准备。当年年底“七七级”第一次考试我参加了,初选后体检、政审,然后就没有了消息。接着又参加了第二年夏天“七八级”的考试,才考取了。第一年考试由各省组织命题,第二年开始全国统一命题,两次考试的科目相同,文理科都考政治、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满分;文科加考历史和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第一年加考科目各50分,总分400分;第二年各科都是100分,总分500分,比第一年考试规范了。

第一年除了报外语专业的不用考外语,第二年外语只是参考分,不计入总分,因为“文革”期间很多地方没有开过外语课,从1979年开始,才逐渐按比例计分。我们读中学的时候有英语课,第二年本来是应该考的,我们县招办的工作人员理解错了,以为像第一年一样,除了报考外语专业的都不用考,所以没有给报上,都没有考。

高考是1966年中断的,12年了,积压了好几拨人,加上当时大学很少,每年全国只招三四十万人,竞争特别残酷,1977年河北省的录取率仅为4.7%,1978年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6.6%;文科考生多专业少,录取率更小,据说1978年只有3%。河北省1977年的初选线是242分,1978年是300分,按百分制来说都是60分及格初选,因为招生少,所以分数线定的比较高。

“文革”以前中学毕业的考生年龄大了,历史、地理复习起来相对容易些,大都选择考文科。对于我们这些“文革”期间读小学中学的来说,说是复习,其实是从头学,因为我们哪门课都没有正式学。我在高中学过几节历史课,批林批孔的时候讲儒法斗争故事,记住了几个历史人物,地理课从来没有上过,但历史地理总比物理化学容易,仗着年轻记性好,死记硬背,也只敢考文科。所以,跟后来正相反,我们那两届考文科的比理科多,我们县总分前几名的都是文科。

有一次孩子问我,你们那时候上大学读书,真的是为了“振兴中华”吗?年轻一代不了解我们当时的处境,我们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只是想尽快从农村逃出来,因为农村太穷太苦了,我们村的工值不到两毛钱。报志愿的时候,对学校和专业都不怎么在意,能上就行,上了大学户口就能“农转非”,吃商品粮,就有“铁饭碗”了。城里非农业户口的“干部子弟”上大学也很迫切,尤其是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我们一起复习的一位女同学,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都很优越,从知青点选到县广播站做播音员,相当于现在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令人注目和羡慕;头一年考取了邢台师范学校代办的中文大专班,用来培训老民办教师的,两年制,很不正规,她竟然也去读了。特殊年代的特殊处境和想法,导致了今天看来很难理解的怪现象:理工农医的考生扎堆儿报兽医,农林院校的生源空前绝后地好;我们县总分前四名的考生,分数与录取院校的档次正好拧个:第一名贾锡元,“文革”前高中毕业,上的张家口师专中文系;我是第二名,没敢报重点,第一志愿就是河北师院历史系;第三名白庚民也是“文革”前毕业的,上的兰州大学历史系;第四名程怀灵最幸运,上了南开大学哲学系。

那时候我们对大学的了解非常少,甚至搞不清楚文科理科、专科本科是怎么区分的。入学以后发现大家的状态都差不多。本来,河北师院是个排名靠后的普通本科院校,够提档线300分就可以录取,我们班超过335分重点线的有一多半,我367分,比我高的还有好几个,最高分是齐长虹的403分,因此得雅号“403”。她是北京知青,在承德山区插队,凭这分数完全可以进入北京的好学校,也糊里糊涂跑到我们这儿来了。在历史系的开学典礼上,副系主任阎跃斌老师介绍情况,说到我们的学制是四年的时候底下一片惊讶:很多人还以为三年呢,因为“文革”以来大学都改为三年制了。

我们这一届历史专业录取了84个人,分成两个班,上课、活动都在一起,还经常与“七七级”合并上大课。同学们的平均年龄大,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也大,最大的三十五六岁,占了三分之一,“文革”前夕读的中学,称为“老三届”,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并且早已成家、家有儿女了;我入学时21岁,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最多,占半数以上,“文革”期间读的小学和中学,已经工作或劳动了四五年的时间;还有几个应届高中毕业考上来的“小崽儿”,只有十六七岁,比班里的老大哥小一半。真正称的上流行歌曲里唱的“八十年代新一辈”的,主要是我们后两拨。

同学中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有,其中的“兵”有现役军人,也有退伍兵,我们班长殷兰庭、副班长李如庆都当过兵,老殷还立过三等功。我们宿舍8个人,没有应届毕业生,3位“老三届”,杨爱民是石家庄三中的老师,高崇是邢台医疗器械厂的车间主任,张录平当过兵,退伍后在他们县五金厂修自行车;另外5个人中,我在我们县中学做刻写员,王万里是石家庄市的下乡插队知青,牛靖华是他们村的团支书,乔福锦在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韩慕愈只读过小学,在他们县当采购员。

当时有个口号叫做“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指的是“文革”耽误的读书时间,我们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时间抓的很紧,有的勤奋刻苦到了自虐的程度。不过,从后来全国“七七、七八级”的整体发展情况看,学文科的还可以弥补,尤其是学影视、美术的,出了很多超越性的作品,做人文社科研究的也有一些成就;学理工科尤其是理科的明显不行,因为做原创性研究的年龄过去了,已经“夺”不回来了,只能是授业教课。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被生活消磨的没有了远大志向,读大学仅仅是为了转户口、找个正式工作而已。这是后话。

我们都是穿着旧衣服、扛着旧行李卷入学的,并不是刻意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确实是没条件。那时候买衣服要用布票,每人每年只能消费1丈7尺3寸,想多买都不行,大家穿的都是蓝色灰色的粗布和劳动布,宽袖肥裆,膝盖、肘腕和肩膀上打着补丁。冬天不分男女,都是厚重肥大的棉衣棉裤,裹着臃肿的棉大氅。上体育课或开会的时候,拉出来站队,老的老小的小,灰蒙蒙一片,像电影里的杂牌军,有个顺口溜说: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看,河北师院的。可是,就我们这些行头也有人惦记,围墙低,大门是个摆设,小商贩和捡煤核的可以随便出入,有时候顺便就把晾着的衣服拿走了。他们唯一欣赏的,可能是这些衣服比他们家的干净。

生活最舒服的是几个“调干生”,他们是工作5年以上的正式职工,上大学期间可以带工资,虽然三四十元,在当时也算是“大财主”。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倒没什么,不用交学费和书费,住宿费更没有听说过,而且每月发给生活费和助学金,自己吃饱全家不饿。最困难的是农村来的年龄大的同学,没有工资,老婆孩子还在农村,他们不能从家里带钱,还要把几块钱的助学金省下来,寄到家里补贴生活。我们班长老殷有两个孩子,二女儿是入学报到的那几天出生的。有一次他跟我讲,当兵、当民办教师十几年了,家里什么都没有,桌子旧的不能用了,也买不起新的,一条腿用铁丝捆着。我不好意思说,其实,我们家好长时间连个旧桌子都没有,用砖头支着木头箱子当桌子。

我们入学的第二年,农村开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各干各的了,给农村来的年龄大的同学增加了很大负担,他们家里的地只能靠老婆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耕种,还不如生产队的时候,能互相帮衬。一时间,在这些同学中引起了思想波动,请假回家的多了起来,有的同学甚至说,如果知道分地就不考大学了。看到这些同学的困境,我有些后怕,上大学之前我的户口也在农村,家里就我和姥姥两个人,我在中学当刻写员,算是代课教师,按规定把30元工资的35%交给生产队,记全勤工分,不用下地劳动,就可以分到口粮。真应该感谢那个时候的集体生产方式,感谢我们那个“三街三队”。我们学校农村生源多,学校了解这些同学的情况,专门开了个大会,请刚从县委书记任上调来的一位学校党委副书记做报告,讲分田到户的意义和好处,让这些同学打消顾虑,安心学习。回宿舍的路上,我们班的王书明说“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不解决实际问题。眼下我发愁的是,我们家的地谁来种呢?”毕业分配的时候,一些年龄大的同学本来有机会留在城市里,为了帮助家里种地,要求回了原籍的县乡中学。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 小月辰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种新型 “软啃老”正在扩散:40岁子女不伸手要钱不蹭住,却用这2种方式拖垮父母

一种新型 “软啃老”正在扩散:40岁子女不伸手要钱不蹭住,却用这2种方式拖垮父母

有故事的人
2025-11-04 06:17:05
全运会12日晚战况:王楚钦轻敌失利,林诗栋逆转晋级

全运会12日晚战况:王楚钦轻敌失利,林诗栋逆转晋级

史虇的生活科普
2025-11-13 00:03:24
两性关系:由于男女生理差异,老年夫妻生活怎么过才算和谐呢?

两性关系:由于男女生理差异,老年夫妻生活怎么过才算和谐呢?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3 04:01:33
一个残酷的真相:在4000点进场,你就是在为2689点抄底的人"买单"

一个残酷的真相:在4000点进场,你就是在为2689点抄底的人"买单"

夜深爱杂谈
2025-11-12 23:15:15
安世事件迎转折!中国商务部长发话,抱歉,荷兰首相说话不管用了

安世事件迎转折!中国商务部长发话,抱歉,荷兰首相说话不管用了

南宗历史
2025-11-12 09:57:28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义乌老板娘:排队!把印度婆罗门游客整不会,高种姓在中国不好使

义乌老板娘:排队!把印度婆罗门游客整不会,高种姓在中国不好使

诗意世界
2025-11-10 15:36:28
熊猫杯0-1越南,让邵佳一验出水货国脚:失误导致丢球+还险些送点

熊猫杯0-1越南,让邵佳一验出水货国脚:失误导致丢球+还险些送点

球场没跑道
2025-11-12 23:11:19
世界最严重的工程错误,耗费巨资成烂账,中国占俩,让央媒都愤怒

世界最严重的工程错误,耗费巨资成烂账,中国占俩,让央媒都愤怒

娱乐圈见解说
2025-11-12 15:07:01
张雪峰直播怒怼网友!演唱会女子身份曝光,脏话太多被指没素质

张雪峰直播怒怼网友!演唱会女子身份曝光,脏话太多被指没素质

不八卦掌门人
2025-11-12 17:07:36
火箭本季有多强!一数据NBA历史同期最佳 “杜有引力”成主要原因

火箭本季有多强!一数据NBA历史同期最佳 “杜有引力”成主要原因

惊奇侃球
2025-11-13 00:13:12
抢跳被取消资格,孙杨回应:抢跳把状态全打乱了,下个目标是集体项目,感觉自己没有老,和新生代选手同一水平线

抢跳被取消资格,孙杨回应:抢跳把状态全打乱了,下个目标是集体项目,感觉自己没有老,和新生代选手同一水平线

极目新闻
2025-11-12 20:10:06
黄晓明没想到,带儿子参加生日宴,女儿却成焦点,杨颖的DNA被赞

黄晓明没想到,带儿子参加生日宴,女儿却成焦点,杨颖的DNA被赞

小咪侃娱圈
2025-11-12 09:43:16
AMD股价涨幅扩大至10%

AMD股价涨幅扩大至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23:29:48
中国海军双线造航母,核常动力同步上马,能超美国五成吗?

中国海军双线造航母,核常动力同步上马,能超美国五成吗?

Ck的蜜糖
2025-11-13 00:53:35
“玉兰油女神”的彪悍情史

“玉兰油女神”的彪悍情史

素衣读史
2025-11-07 15:43:03
郑州大二女生校内溺亡,长得很漂亮,年仅19岁,学校给6万慰问金

郑州大二女生校内溺亡,长得很漂亮,年仅19岁,学校给6万慰问金

诗意世界
2025-11-11 21:49:55
35周孕妇被劝下机后续:买票时说谎、登机后要挟航司!目击者发声

35周孕妇被劝下机后续:买票时说谎、登机后要挟航司!目击者发声

鋭娱之乐
2025-11-11 21:59:42
2002年,浙江男子得知铜价从3万涨到了8万块钱,立即囤铜125吨,随后他还做了这样一件事!

2002年,浙江男子得知铜价从3万涨到了8万块钱,立即囤铜125吨,随后他还做了这样一件事!

牛牛叨史
2025-11-06 02:39:20
高市硬刚到底,要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以牙还牙,日本破防了

高市硬刚到底,要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以牙还牙,日本破防了

面包夹知识
2025-11-11 18:08:05
2025-11-13 06:04:49
明清史研究辑刊 incentive-icons
明清史研究辑刊
分享推介明清史研究资讯
8235文章数 225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美国境内旅游签转学签,可以直接赚钱并且不需要语言的项目

头条要闻

俄外交部:乌方停止与俄谈判说明其缺乏达成和平意愿

头条要闻

俄外交部:乌方停止与俄谈判说明其缺乏达成和平意愿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时尚
健康
数码

亲子要闻

男孩总是躁怒崩溃,送去医院就诊,被确诊的却是孩子父母

艺术要闻

刚刚、贵州突然流出一批照片,全世界都吃惊了....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数码要闻

京东11.11办公平板成交额同比增150% 游戏平板表现亮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