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深秋的成都平原,天空被一种不祥的轰鸣撕裂。72 架日军 “九六” 式轰炸机如黑云压城,在 “轰炸之王” 奥田喜久司的指挥下,直扑这座西南防空重镇。彼时,中国抗战已进入艰难相持阶段,重庆正遭受长达六年的无差别轰炸,近万同胞葬身火海,而成都的天空,即将上演一场足以改写空战历史的悲壮对决。
![]()
自 1938 年起,日军的轰炸铁蹄便踏遍中国西南。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首当其冲,218 次战略轰炸中,9513 架次日机投下 2.16 万枚炸弹,1.19 万人死亡,1.41 万人受伤,1941 年 6 月 5 日的较场口大隧道窒息事件更是造成数千人惨死。但日军的暴行并未止步,1939 年 10 月,中苏飞行员突袭汉口机场,摧毁 60 余架日机,彻底激怒了日军。他们将报复的矛头对准成都 —— 这座拥有凤凰山、太平寺等重要空军基地的战略中枢。
奥田喜久司正是这场报复行动的策划者。这位出身日本军人世家的海军大佐,曾在美国研习航空战术,因指挥轰炸南京、重庆的暴行得名 “轰炸之王”,是侵华日军中罪大恶极的空战悍将。1941 年 11 月 4 日,他亲率三大航空队 72 架轰炸机来袭,机群分成三路,企图一举摧毁中国空军西南防线。只是他未曾料到,18 架战机因机械故障折回,剩余 54 架敌机的行踪,早已被中国空军锁定。
成都空军第 3 路司令部的警报声划破长空,29 架驱逐机直冲云霄。第 29 中队副中队长邓从凯驾驶法国地瓦汀纳 D-510 战斗机,在机群中格外醒目。这位广东航校毕业的王牌飞行员,座舱早已刻满与死神擦肩的痕迹,此次出战,他眼神坚毅如铁。
日军投弹后开始返航,邓从凯在混战中敏锐捕捉到一架与众不同的敌机 —— 机身上的特殊标识暴露了其领航机身份。那正是奥田喜久司的座机。他猛地推油门,战机如离弦之箭冲向敌阵,数架日机立刻围拢过来,机枪子弹在座舱周围织成火网。但邓从凯如孤胆侠客,单机硬生生撕开包围圈,死死咬住目标不放。
奥田喜久司彻底慌了。这个自诩空战神话的刽子手,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对手。他拼命做出机动动作逃窜,两机在仁寿与简阳交界的上空展开生死较量。邓从凯两次猛烈扫射,日机左翼与尾部先后受损,冒出滚滚黑烟。但奥田仍在顽抗,直到邓从凯第三次开火,精准击中油箱与引擎 ——“轰隆” 一声巨响,敌机爆炸着火,坠向三岔坝观音桥的荒坡。
而邓从凯的战机也多处中弹,最终撞在大树上解体,这位 20 多岁的青年飞行员壮烈牺牲。他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击落的,是中国抗战以来军衔最高的日军空军将领。
眉山老兵刘景轼至今记得那天的场景。作为防空司令部参谋,他赶赴坠机现场时,焦黑的残骸还在冒烟。在一具烧焦的尸体旁,他们发现了关键物证:一把刻有 “爆击之王” 的佩剑、一枚 “奥田大佐” 印章,还有一只护身银佛。这些物件,成为 “轰炸之王” 毙命的铁证。
日军基地最初以为是中国的假新闻,直到确认遗物才被迫接受现实。战后,日本为奥田喜久司追授海军少将,更反衬出这场胜利的分量。要知道,当时中国空军装备虽有苏制伊 - 16、伊 - 152 等战机支援,但与日军相比仍有差距,这样的战果堪称奇迹。
这场空战的意义远超一次战术胜利。在重庆大轰炸的阴霾下,在 “日本不可战胜” 的谎言笼罩中,邓从凯用生命证明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成都民众奔走相告,盐市口废墟上的商贩挺直了腰杆,皇城坝的茶馆重新飘起茶香,正如巴金所写:“成都在燃烧,但成都人的心没有燃烧完。”
如今,天府广场的和平鸽掠过蓝天,春熙路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但人民公园的抗战纪念碑、“七二七惨案” 遗址仍在无声诉说历史。邓从凯烈士的遗骸虽未寻获,但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空军的英雄谱上。那场空战留下的,不仅是击落日军最高军衔空军将领的战绩,更是中华民族在绝境中不屈的精神密码。
从重庆的防空洞到成都的长空,从百姓的坚守到军人的牺牲,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所谓和平,从不是天赐的礼物,而是用热血铸就的丰碑。当我们捧起那枚护身银佛的复制品,当我们仰望邓从凯曾经战斗过的天空,更应铭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为我们以身许国。
80 多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声长空巨响永远回荡在民族记忆中。它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家国安宁;唯有铭记先烈,方能开创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