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骄子入皇门,
战火烽烟铸国魂。
谈判桌前息干戈,
青史留名耀帝尊。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要讲的这位,那可是清朝驸马里头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最强驸马爷”,还史上少有的破格封王呐!他就是策棱,且听我慢慢道来他从草原少年到权力巅峰的惊险又精彩的一生。
话说策棱出生在蒙古草原,那可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身上流淌着草原征服者的热血,天生就带着一股豪迈之气。1692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一年,那时候清朝正处于强盛时期,可北方草原的局势那叫一个复杂。年仅5岁的策棱跟着家族投靠了清朝。
![]()
康熙皇帝那可是眼光独到,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蒙古贵族家的小王子。康熙深知蒙古各部落的重要性,拉拢蒙古贵族可是稳定北方边疆的重要策略。于是啊,小策棱就被带进了皇宫,享受着皇子般的待遇接受教育。
在宫中,策棱一边学习汉文化,一边也没丢了蒙古人的骑射传统。您瞧他,骑在马上,身姿矫健,就像草原上的雄鹰;拉弓射箭,那箭法更是神准,百发百中。他文武双全的表现,可把康熙帝喜欢坏了。康熙常常摸着他的头,笑着称赞说:“此子天资聪颖,将来必成大器。”在康熙的悉心栽培下,策棱渐渐长成了一个融合蒙汉文化的优秀青年。
到了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19岁的策棱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和和硕纯悫公主完婚,正式成了清朝的驸马爷,还被封为“贝子”。这桩婚事可不简单,那是康熙寄予厚望的政治联姻,就盼着策棱能加强清朝和蒙古各部的联系。
![]()
这公主啊,性格温婉贤淑,和策棱那是十分般配。婚后两人恩恩爱爱,感情好得不得了。策棱呢,也因此对清王朝更加忠诚。不过啊,他虽然身在宫廷,享受着荣华富贵,可心里头一直惦记着草原,想着边塞。
康熙晚年的时候,策棱主动向皇帝请命返回塞外。他跟康熙说:“皇上,我想回去探望探望族人。”其实啊,他心里头早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整顿军备,培养精兵。
到了草原上,策棱凭着自己的蒙古血统和皇室背景,很快就赢得了当地部落的尊重。他扯起大旗,招募勇士,训练骑兵。那些勇士们,跟着策棱那是死心塌地,很快就建立了一支既忠于策棱个人,又效忠清朝的精锐力量。这支力量啊,在日后的战场上,可成了清朝抵抗准噶尔入侵的中坚力量。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即位。策棱作为新皇帝的妹夫,地位那是自然高升。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封策棱为多罗郡王。这爵位的提升,既是对策棱忠诚的肯定,也是雍正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
雍正帝刚即位那会儿,朝中党争激烈,外面还有准噶尔部的持续威胁。雍正深知边疆稳定的重要性,对策棱那是格外倚重。他经常在密信里问策棱边疆的情况,还请策棱给他提供军事建议。策棱也不含糊,详细地跟雍正汇报草原各部的动向,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边防的措施。
![]()
可到了1731年,形势一下子就急转直下。这一年,清朝和准噶尔部在和通泊地区打了一场大规模的仗。您猜怎么着?由经验丰富的将领富察·福满率领的清军居然惨败。这一仗,不仅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还让准噶尔人嚣张得不行,准备进一步南下入侵。
清朝的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雍正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忧心如焚呐。这时候,策棱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要率军去迎击准噶尔入侵者。
雍正一开始可犹豫了,为啥呢?策棱毕竟是皇室成员啊,要是有个闪失,那不仅是军事上的损失,更是皇家的颜面问题。但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雍正最后还是咬咬牙,同意了策棱的请求。
策棱领了命令,那是信心满满。他知道,按照常规战法,很难取胜,于是就另辟蹊径,采用了蒙古传统的游击战术。他带着精锐骑兵,悄悄地绕到了准噶尔军队的后方,在鄂登楚勒地区设下了伏击。
准噶尔军队那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大摇大摆地就一头撞进了策棱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不仅击杀了准噶尔名将大策凌敦多布,还俘获了大量的战马和武器。
![]()
胜利的消息传到北京,雍正帝那是龙颜大悦,立马下令封策棱为亲王。这可是破格提拔啊,按照常规,从郡王到亲王那得立多少功,等多长时间呐。
鄂登楚勒伏击战让策棱声名大噪,可也让准噶尔人对他恨得牙痒痒。1732年,准噶尔残余力量在新任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带领下,又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发誓要报仇雪恨。
策棱得知消息后,一点都不慌。他冷静地分析敌情,发现准噶尔军队虽然人多,但补给线太长,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于是,他就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避实就虚,引敌深入,断其粮道,再一举歼灭!
策棱先派出小股部队,假装败退,把准噶尔军队引到了额尔德尼昭地区。这地方地形复杂,正适合设伏。同时,他又派出精锐骑兵绕到准噶尔军的后方,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
准噶尔军队果然上当,追进了额尔德尼昭。等他们发现中计时,已经晚了。没了补给,准噶尔大军很快就陷入了粮草匮乏的困境。策棱瞅准时机,率领主力军队发起了猛攻。准噶尔军队腹背受敌,被打得溃不成军。
“额尔德尼昭之战”是策棱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这一仗,彻底粉碎了准噶尔的进攻野心,让清朝在和准噶尔的长期对抗中第一次占据了绝对优势。
战后,雍正帝高兴坏了,破例让策棱自己处置战利品,还赏赐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策棱的威望那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喀尔喀蒙古各部都纷纷来投靠他,他实际统辖的部落数量增加到了19个旗,成了喀尔喀地区事实上的共主。这在清朝的蒙古政策里,那可是极为罕见的。不过雍正帝一点都不担心策棱会威胁清朝统治,因为他知道策棱那是绝对忠诚的。
连续两次重大军事胜利后,准噶尔人元气大伤,打不动了。清朝也觉得持续打仗消耗太大,就开始考虑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事儿。1734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派使者来向清朝求和。雍正帝同意了,但得找个合适的人去谈判。
![]()
想来想去,雍正就决定让策棱当首席谈判代表。为啥呢?策棱在军事上有威望,又了解蒙古事务,而且他对准噶尔人既有战场上的威慑,又有民族上的亲近感,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策棱带着亲王的身份,率领着谈判团去了边境谈判地点,那气势,别提多足了。准噶尔使者一见到策棱,立马就肃然起敬。
谈判的过程那叫一个艰难。准噶尔方面想要保留部分争议地区的控制权,清朝这边呢,坚持准噶尔必须承认清朝的宗主权。双方好几次都谈崩了,陷入了僵局。但策棱既坚持原则,又给对方留了面子,慢慢地推动着谈判往前发展。
最后,在策棱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了和平协定。准噶尔承认清朝对争议地区的主权,还同意定期向清朝进贡。作为交换,清朝允许准噶尔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还承诺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这一协定让清朝的西北边疆迎来了长期的稳定。
和平协定签了以后,策棱的政治生涯也达到了顶峰。他不光是个战功赫赫的将领,还成了成功的外交家。在草原上,策棱把他的统治区域治理得繁荣昌盛。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善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条件;还建立了公平的税收制度,减轻了普通牧民的负担。这些措施让他赢得了广泛的民心,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喀尔喀地区的影响力。
乾隆初年,这位功勋卓著的亲王驸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乾隆帝追谥他为“襄”,意思是“辅助成功”,还破例让他的牌位配享太庙。这可是清朝对功臣的最高荣誉啊!策棱的一生,就这么轰轰烈烈地结束了,但他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