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央视“泄密”了:它向外界公布了全球首款战斗机载激光武器系统!这款系统体态轻盈、容貌秀丽、威力巨大!
![]()
对于这套挂载在歼-11B战斗机上的激光武器系统,部分海外军事分析认为,该系统功率达100KW,在机载激光武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发现即摧毁”的能力可能颠覆传统空战规则,尤其在对抗无人机蜂群、拦截导弹时优势显著,而美国同类装备如F-15的激光武器方案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美国《国家利益》等媒体虽曾对歼-11B的传统性能有过不同评价,但对这套激光武器系统普遍关注其“实战化进度”;
![]()
央视军事频道的画面明确标注“激光武器”,并提及“激光武器等设备的装机应用”,这是权威的官方信息披露;此外,该系统以大型吊舱形式挂载于歼-11B的机翼下方(通常为内侧重载挂点),整体呈流线型白色外观,头部有光学瞄准窗口,中部有散热或能量传输的栅格结构,与歼-11B的灰色机身形成明显视觉区分。从全景视角看,吊舱长度约为歼-11B机翼弦长的2/3,直径接近常规副油箱,挂载后不影响战机的气动布局和机动性能;这种挂载方式既保证激光武器的能量供应(依托战机自身动力系统),又能通过吊舱的模块化设计快速装卸,适配不同任务需求。目前公开的全景类画面虽不多,但从技术验证和装备发展逻辑来看,该系统已具备实战化挂载的成熟条件;
![]()
目前在我国公开信息中未明确其具体型号,暂可称为“歼-11B机载激光武器吊舱”:估计打击速度极快,锁定来袭目标仅需0.3秒,成功率超90%;有效杀伤距离超10公里,可在10公里外烧穿3毫米钢板,能汽化小型无人机,还可瘫痪预警机的光电传感器;采用光子晶体光纤技术,纯电驱动,加电一次可连续射击数十次,体积与普通副油箱相当,适配歼-11B的挂载能力;
![]()
它的出现直接让美空军的超远距/中距空空导弹、舰空/地空导弹、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陷入尴尬:在中国预警机、特种机、卫星以及其他维度探测/定位/制导系统指挥下,歼11B战斗机遭遇敌方导弹攻击时,歼-11B通过高能激光烧蚀导弹的导引头、弹体结构,使其失去制导或直接解体,同时用激光干扰敌方发射平台的制导系统,形成“拦截-反制”的双重战术,大幅提升战机的生存能力;对付各类小型无人机(尤其是蜂群式无人机)时,歼-11B 战斗机能以光速逐个摧毁,或通过大面积激光照射瘫痪其电子设备,有效应对“低慢小”目标的饱和式攻击;歼-11B通过照射对方预警机、侦察机的光电探测系统(如红外传感器、光学相机),使其暂时失明或失效,削弱敌方的态势感知能力—尤其适合近距离拦截入侵的敌机!
在近距离空战中,可干扰敌方战斗机的光电瞄准系统(如IRST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使其难以锁定我方战机,为己方争取战术优势;对地面的轻型装甲车辆、雷达站、通信节点等目标,可通过激光烧蚀破坏其关键设备;对海面的小型舰艇、快艇的光学观瞄设备也能进行有效压制;
![]()
在面对无人机蜂群时,歼-11B可在预警机或地面指挥系统的引导下,进入无人机群空域,以激光武器进行扇形或圆形扫描式打击,快速清空一片区域的无人机目标,为后续作战开辟通道。
![]()
激光武器作战时几乎无噪音、无烟雾、无明显弹道,歼-11B可利用这一特性,在敌方未察觉的情况下实施攻击,尤其适合在电子战环境中隐蔽作战,达成战术突然性;
![]()
多架搭载激光武器的歼-11B可组成编队,分工协作:部分战机负责前出用激光拦截敌方导弹,部分战机负责压制敌方战机的光电系统,形成“攻防一体”的协同作战网络,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