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眼中,炒菜是原始;中国人眼里,炒菜是生活。你说我们油盐不控?我们说你们没锅气。
一个说“快餐才科学”,一个说“烟火才人情”。谁也不服谁,一口锅炒出两套文明。更离谱的是,还有人跳出来指责中国“活在原始时代”。
为啥中国人非炒不可?为啥西方人不爱炒?炒菜这点事儿,真能上升到文化冲突?这不,一锅菜掀起了一桌的分歧。
锅铲一挥,原始or艺术?看谁说了算
2020年6月,一篇中餐技艺讨论引发热议。文章中指出,炒菜看似简单,实则操作极其复杂:油温、火候、起锅时间,一步不对,味道全变 。
![]()
同一时间段,西方不少舆论却在说另一番话。某些美国学者公开质疑中餐“高油高盐”,甚至打出“原始饮食习惯”的标签。
理由是简单粗暴:多油、多盐、多调料。没有标准热量配比,没有卡路里控制,还喜欢爆炒,这还怎么讲科学?
![]()
但问题是,中餐真那么“原始”吗?2020年观察者网记录了一位中国厨师的炒菜过程——从热锅到起锅,全程不到2分钟,但包含色香味器火候五项控制,兼顾“原料切配、顺序投放、调料配比、火力转换”。
这要是“原始”,西餐那一锅烤土豆怕是还在旧石器时代晾着呢。
炒菜,不只是把菜炒熟。在中国人的灶台上,炒是文化,是手艺,是情绪调节器。根据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研究,中国烹饪方式多达28种,其中炒的地位最高,被称为“国民技能”。
![]()
而西方呢?主打一个“还原本味”。三明治+煎蛋+牛奶构成的早餐,在中国厨师眼里那叫“冷拼”;煮个蔬菜撒点橄榄油就是沙拉,炒菜在他们眼中则显得“油腻繁琐”,更别说火候控制这种“玄学”。
但别忘了,西方饮食并非一开始就这样。工业化饮食才是他们的起点,讲究配餐标准、时间效率。炒菜太“个性”,进不了流水线,也就进不了他们的饭桌。于是,一个追求“统一”,一个追求“变化”,互相看不惯也就不奇怪了。
![]()
而对中国人来说,锅碗瓢盆间转的,不是健康公式,而是“下班回家,一盘热菜”的烟火味儿。
不是不懂,是压根没这需求(约850字)
2011年《中西饮食文化比较研究》指出:欧美人普遍采用分餐制,讲究营养结构配比,食物追求自然口感。
比如中午一块牛排、一杯红酒、一片面包,结束。你要是炒一锅辣子鸡端上桌,估计邻座得报警。
这种方式在他们看来叫“理性饮食”,讲科学、控热量、有标准。但这放到中国家庭就成了“吃不饱”“没滋味”“像病号饭”。
![]()
为啥?因为中国饭桌讲究的不是一个人吃得好,而是一家人吃得热闹。
炒菜,是中国人合餐制的核心技术手段。一个菜盘子大、可以夹、可以翻、还能转。这种形式里,炒是效率最高的“共享技法”——快、热、能量高,一锅出十菜,各取所需。
2023年《人民网》采访中,一位外国记者在成都体验炒菜时直言:看得懂却学不会。原因?锅太沉、火太大、油太猛——他干脆拍下来发回欧洲,说“中国厨房像打仗”。
![]()
不仅是吃法不同,节奏也不同。西方人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准点打卡;中国人则是“随时一口”,早餐包子豆浆,午饭快餐盒饭,晚上炒菜一桌,周末来顿硬菜。餐餐有“锅气”,顿顿不重样。
法国厨师戴广坦在2025年澎湃新闻采访中说,最初到中国最不适应的就是“吃饭方式太热闹”。
但十年之后,他学会炒宫保鸡丁,还成了朋友圈“厨艺达人”。他不炒是因为不会,不是看不上。
![]()
所以说,西方人不是拒绝炒菜,而是社会节奏与厨房结构根本不同。他们更信赖食品工业,而中国人更信赖自己的手。
你说他们“冷”,他们说我们“复杂”。但真让他们天天吃三明治,估计也扛不住。
从油烟走出去:中餐怎么破圈
2002年,戴广坦第一次来中国,在南京大学交流时惊掉下巴。第一次吃到四川火锅,他问了一句:“你们都吃这么辣的吗?”答曰:“不辣不下饭。”
![]()
2010年起,他定居上海,开始研究中西合璧烹饪。他尝试将中餐“炒法”带回法国,用铁锅炒牛排、用花椒做调味。一开始被嘲笑“像中餐快餐店”,但顾客回头率却逐年增长。
2025年,他在法国里昂开设中餐融合工作坊,教年轻厨师如何“控制火候、拿捏锅气”。他说:“西方厨房没有‘锅气’这个词,但中国人用它表达了一种情绪,一种时间感。”这是他20年总结出的最大区别。
![]()
这场“锅气外交”,其实早就悄悄展开。中国菜走出国门靠的是“味觉输出”——酸甜苦辣麻咸样样全,能打动每一个舌头。
但要让外国人理解“炒”,理解的不只是技法,而是一种文化节奏。
这几年,中国驻外使馆的春节文化活动中,越来越多现场炒菜表演成了爆款。北京烹饪学校派出团队出访澳洲、加拿大,专门教授“中餐烹饪艺术”,不仅炒菜,还讲食材、讲情感、讲人情。
![]()
炒菜文化的传播,是认知边界的拓展。当外国人不再只看菜单,而是进厨房、握锅铲、闻锅气,才算真正接住了中国人的这口“热气腾腾”。
参考资料:
再遇见|法国厨师戴广坦:美食串起中国和欧洲在地理、饮食文化上的共性-澎湃新闻.2025-09-22
中西方烹饪文化比较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17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老外谈中国饮食-人民网.2016-10-26
三个料理人:炒菜,我们的国民技能,看似简单却困难-观察者.2020-06-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