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2日上午十点,老乔,你那几句顺口溜到底什么来头?”韩叙半开玩笑地追问。乔冠华抬手扶了下眼镜,笑声爽朗,“别急,一会儿再告诉你。”
![]()
会谈室的空气还带着咖啡豆的余味。几分钟前,他与美方代表詹金斯完成最后一轮磋商,两国互设联络处的细节终于敲定。双方握手时,乔冠华那句“世界这么大,咱总得打个招呼”引来一阵会心笑声,紧张感瞬间消散。对他来说,这样的场景既熟悉又新鲜:熟悉在于谈判桌旁的节奏;新鲜在于中美关系这道新课题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外交部里,乔冠华早已被同事们戏称为“乔老爷”。一米八三的身形、绅士式站姿、剑眉星目,再加上能够信手拈来的典故,让新人见面三分敬畏。可若把时间拨回到1942年,他不过是延安窑洞里那个翻译兼秘书。周恩来见他思路敏捷,将一摞外文资料往他怀里一塞,“先啃了再说。”从此,“啃书”成了他的日常,也为他后来在联合国四两拨千斤的谈判风格埋下伏笔。
1971年10月,北京深秋夜凉。乔冠华突然接到电话,被告知毛主席点名让他率团出征纽约——那是新中国首次在联合国亮相。两周后,他在大会讲台上用英文开场白“Mr.President, ladies and gentlemen”拉高声调,四十分钟演讲气势如虹。掌声落幕时,他握了握发酸的右臂,对旁边翻译轻声说:“肩膀现在才真有点共和国的分量。”那一年,世界见识了中国代表的锋芒,也记住了他“Great! Very Great!”那一连串带口音却掷地有声的英文。
![]()
时间进入1972年,中美关系骤暖。乔冠华数次与基辛格通宵达旦,草稿纸上画满箭头、折线和感叹号。一次休会间隙,他对基辛格说:“博士,地球自转二十四小时,外交必须追得上。”对方笑而不语,却把这句话记录进备忘录。两人都明白:慢半拍,就可能错过时代的窗口。
转回1973年那天午后,乔冠华心情大好,边走边哼曲儿,突然来了兴致,念出三句打油诗:“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欢欢喜喜詹金斯——”说到这儿他故意顿住,扫视一圈,“第四句谁补?补得好,晚饭我请。”
围观的人立刻活跃起来:“高高兴兴乔老爷!”“洋洋得意乔老爷!”笑声此起彼伏,可乔冠华只是摇头。那首诗就这样半成品传开,几天后竟飘到中南海。毛主席拿到诗稿,略一沉吟,没有沿用第三句,提笔续写:“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落款简单:毛泽东。行书潇洒,一气呵成。
![]()
这两句看似玩笑,实则暗含深意。十年动乱伊始,乔冠华被迫离岗,挂牌“卖报”。他把报纸扔进胡同口垃圾箱,自掏腰包上交营业款,一天就能“售罄”。这种自嘲式幽默后来成了外交部茶余笑料,也暴露了那段岁月的不合理。毛主席接诗,一面是调侃,一面也是力挺:既然北京卖报都能“赚钱”,何况今天坐在谈判桌前?
值得一提的是,乔冠华读到主席续句后,只说了一句:“领袖让我别妄自菲薄,我得把这口气接下去。”随后他对秘书吩咐,把诗帖复印分送参会同僚。多年的坎坷、委屈,在这两句笔墨间被一笑带过,却没有掩盖他的锋利。当年底,他又一次率团赴纽约,联合国大厅里灯光炽亮,他用惯常的条理与节奏复盘亚洲局势,美苏代表都选择沉默。有人低声感叹:“乔的剑还锋锐着。”
![]()
乔冠华的“剑”不仅在口才,更在处世。谈判前夜,他常让翻译团队把复杂文件压缩到一页,并在右侧空白处用毛笔写下“要点”“对策”“幽默点”。这最后一栏常被忽视,却屡屡救场。1975年他与澳方洽商,大洋彼岸的代表团抛出一条苛刻渔业线,现场紧绷。乔冠华翻到预案,发现“幽默点”里写着:可引用《鲁滨逊漂流记》里“海上不靠近,岸上无生活”。他当即说:“朋友们,鲁滨逊的孤岛那么大都能容纳英国国旗,太平洋就不能再宽容一点?”舱里顿时哄笑,难题随之软化。
遗憾的是,1976年后,他因种种原因逐渐淡出核心岗位。外交辞令少了他的风趣,联合国走廊也听不到那一串爽朗笑声。1983年春天,他在北京病逝。有人整理他遗物,发现抽屉里夹着那张主席续写的诗稿,字迹微润,显然被翻阅无数次。
![]()
试想一下,当年那张看似随意的诗稿,既是一段个人遭际的缩影,也见证了中国外交拨云见日的一个瞬间。乔冠华用轻松的笔调化解尴尬,毛主席用两句戏谑拨开阴霾,这段互动在史书里或许只是小注,却折射出一个大国在曲折中前行的底色。倘若没有那份幽默和韧性,中美建联络处的“蜜月期”未必能如此顺畅。
如今再读那首打油诗,八重樱早已谢了花,五月花宾馆也更名多次,可“北京卖报赚钱多”的调侃依旧鲜活。乔冠华留给后人的,并不仅是外交战绩,还有那种从容——风雨再大,也要笑着写诗;风浪再急,也敢自揭旧疤。对40岁以上经历过年代变迁的人来说,这或许比任何官方辞令都更能打动心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