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助理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周四宣布,莫斯科已将1000名乌克兰士兵的遗体移交给基辅,并收到了31具俄罗斯军人的遗体。梅金斯基作为莫斯科与基辅多轮谈判的首席代表,强调此次交换是根据今年夏天在土耳其直接谈判中达成的《伊斯坦布尔协议》进行的。
这一行动标志着俄乌在人道主义领域的持续协作,尽管双方自2022年以来首次直接外交接触未能在和平协议上取得突破,但在战俘交换和阵亡士兵遗返等议题上保持了优先关注。
乌克兰战俘待遇协调总部证实了此次移交,并表示已接收1000具“据俄方称属于乌克兰军人的”遗体。乌方将通过执法机构与内务部专家团队展开身份识别和法医检验工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此次行动提供了关键协助。
作为伊斯坦布尔进程的一部分,俄罗斯此前已向乌克兰移交数千具军人遗骸,该协议还促成了双方各约1000人的大规模多阶段战俘交换。
![]()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8月透露,在上一轮伊斯坦布尔会谈中,莫斯科曾提议成立军事、人道主义和政治问题三个联合工作组,但未获基辅正式回应。这一僵局凸显出双方在核心政治议题上的深刻分歧,不过人道主义合作仍在持续推进。
此次遗体交换的背景可追溯至2025年夏天的伊斯坦布尔谈判。根据协议框架,俄方已累计移交超过7000具乌军遗体,并表示若乌方具备足够冷冻设备,可再移交3000具。
乌克兰方面则通过战俘待遇协调总部统筹接收工作,其流程包括冷藏运输、法医鉴定和DNA比对,部分复杂案例可能耗时数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不仅协助现场移交,还在敖德萨等地建立临时停尸房,为长期身份识别提供支持。
尽管和平谈判陷入停滞,但双方在人道主义领域的协作仍展现出一定韧性。例如,2025年5月至7月间,俄乌通过三轮直接谈判达成多批次战俘交换协议,包括重伤员、25岁以下士兵及平民的释放。这种“以人道换信任”的模式,被国际社会视为缓解冲突紧张局势的重要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多个场合强调伊斯坦布尔协议的重要性,认为其条款应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乌克兰方面坚持要求恢复对东部领土的主权,双方立场差异短期内难以弥合。在此背景下,人道主义合作成为维系双方对话的少数纽带之一。
此次移交行动再次凸显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冲突中的中立协调作用。根据该组织数据,截至2025年8月,前线两侧仍有15.42万人被列为失踪人员,许多家庭面临长期等待。通过标准化的遗体编码、DNA数据库比对和跨部门协作,国际社会正努力为这些家庭提供closure。
![]()
从技术层面看,此次移交采用了冷藏运输和法医鉴定的联合流程。每具遗体被分配17位专属编码,记录接收日期和责任机构信息,随后通过体貌特征、纹身、衣物登记及DNA检测建立档案。乌方表示,部分遗体因战场环境复杂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完成身份确认。
尽管此次交换规模较大,但与前线实际伤亡相比仍显不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指出,滞留战场的遗骸因搜寻延迟可能进一步延长鉴定周期,呼吁双方加强协作以加快进程。
总的来看,此次遗体交换是俄乌在《伊斯坦布尔协议》框架下的又一人道主义实践,反映出双方在冲突持续背景下对基本国际人道法的遵守。尽管政治谈判陷入僵局,但此类行动为未来可能的对话积累了信任基础。随着冬季临近,国际社会期待双方能在更多领域展现灵活性,以缓解人道主义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