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跑马,我半月板撕裂,现在上下楼都得扶扶手。” 前同事老郑的朋友圈,让我想起这几年见过的遗憾 —— 有人为了 “人生必跑一次全马” 硬撑,结果韧带断裂;有人盲目跟风打卡,赛前没练过就上赛道,跑 20 公里就被抬下来;更有甚者,把 “跑马” 当炫耀资本,忽视身体预警,最终再也站不起来。
作为跑过 30 场全马的博主,今天不想唱 “马拉松多热血”,只想说实话:马拉松本身是项好运动,但太多人被 “情怀”“炫耀” 冲昏头,踩进了 “害自己” 的坑。这些真实案例和教训,每个想跑马的人都该看看。
01
这些 “马拉松伤害”,其实都是 “自找的”
没人逼你跑马,可太多人主动跳进 “伤害陷阱”,3 个案例比说教更扎心:
1. 盲目跟风:“别人跑我也跑”,没练够就硬上
去年北京马拉松,我在 25 公里补给站遇到大学生小吴,他脸色惨白扶着栏杆,裤腿上沾着血 —— 为了 “跟室友打赌跑完全马”,他只练过 3 次 10 公里,就敢报全马,结果跑到 20 公里时,小腿肌肉撕裂,却还想硬撑。
![]()
最后医护人员强制终止他的比赛,检查后说 “再跑下去可能留后遗症”。小吴后来跟我说:“当时就觉得‘别人能跑我也能’,没想想自己连半马都没跑过,太傻了。”
这不是个例:我见过刚跑 3 个月就冲全马的新手,见过体重 200 斤没减重就跑马的人,他们把 “跑马” 当 “打卡任务”,却忘了全马 42.195 公里,是需要系统训练 6-8 个月才能驾驭的距离 —— 没练够就上,不是挑战自我,是拿身体赌命。
2. 忽视信号:“疼忍忍就好”,把预警当 “矫情”
“跑马哪有不疼的?忍忍就到终点了。” 这是跑友老周去年说的话,结果他在武汉马拉松 30 公里处突然倒地,诊断为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差点伤了肾脏。
后来他才说,其实跑 15 公里时就觉得大腿肌肉发紧,20 公里时疼得钻心,可看到身边人都在跑,就觉得 “自己不能怂”,硬咬着牙加速。“当时要是停下来,也不会遭这罪。”
跑马时的身体预警,从来不是 “矫情”:膝盖刺痛、肌肉紧绷、头晕心慌,这些都是身体在喊 “停”。我见过太多跑者,把 “忍” 当 “毅力”,结果小伤拖成大伤 —— 记住,能安全完赛的人,都懂 “该停就停”,而不是硬撑到终点。
![]()
3. 过度训练:“跑量越多越好”,把身体练 “废”
“月跑量不到 300 公里,也好意思说备赛全马?” 去年有个跑友在群里晒训练表,每天跑 15 公里,周末加练 25 公里,结果赛前一周,他跟腱断裂,直接无缘比赛。
我劝过他 “别堆量,要循序渐进”,可他总觉得 “跑量不够就没底气”,连跑休都省了。其实全马备赛,月跑量 200-250 公里足够,关键是 “强度和休息结合”,不是盲目堆公里数 —— 身体就像机器,天天高强度运转,早晚会出故障。
02
被忽略的 3 个 “害” 人细节,新手最容易踩
除了大方向的错,这些小细节也在悄悄 “害人”,很多跑者都没在意:
1. 装备错:新手穿碳板鞋,反而伤脚
“碳板鞋能破 PB,我第一次跑马就买了。” 新手小林听别人推荐,花 2000 多买了碳板鞋,结果跑 10 公里就磨得脚后跟出血 —— 碳板鞋推进力强,但需要一定跑姿和配速(至少 5 分配以内)才能驾驭,新手穿它,就像穿高跟鞋跑百米,不仅没用,还容易伤脚。
新手跑马,选缓震好的入门跑鞋(比如美津浓 Wave Rider、亚瑟士 GEL-CUMULUS)就行,等配速稳定在 5 分半以内,再考虑碳板鞋。
2. 补能乱:赛前猛吃碳水,赛中狂灌饮料
“跑马前要多吃碳水,我赛前吃了 3 碗米饭。” 去年有个跑友,赛前晚餐吃了一大碗红烧肉 + 3 碗米饭,结果跑 5 公里就胃胀得难受,最后只能退赛。
![]()
赛前碳水要 “提前补”:比赛前 1-2 天,每天吃 500-600 克碳水(比如面条、馒头),但别吃油腻、辛辣的;赛前 1 小时,吃半根香蕉 + 1 片全麦面包就行,别吃太多。赛中补能也要适量,每 5-7 公里吃 1 个能量胶,配 100 毫升水,别狂灌饮料,容易腹泻。
3. 心态急:“非要破 4”,把快乐跑成 “负担”
“这次全马必须破 4,不然白跑了。” 有个跑友为了破 4,赛前每天练间歇跑,压力大到失眠,结果比赛当天,因为前 10 公里冲太快,后半程体力不支,最后以 4 小时 20 分完赛,回来后直接说 “再也不跑马了”。
![]()
跑马的意义,从来不是 “破多少时间”,而是 “享受过程”。我见过 60 岁大爷用 6 小时完赛,全程笑着跟观众打招呼;也见过年轻人为了破 PB,累得面无血色 —— 别把跑马当成 “必须完成的 KPI”,不然只会给自己添堵,甚至受伤。
03
理性跑马的 4 个铁规,帮你避开伤害
不是不让你跑马,是要 “聪明地跑”,记住这 4 个铁规,既能享受乐趣,又能远离伤害:
1. 备赛够 6 个月,别 “突击打卡”
全马备赛最少 6 个月:前 2 个月打基础(每周跑 3-4 次,每次 5-8 公里),中间 2 个月加量(加入 10-15 公里长距离),最后 2 个月练强度(间歇跑、节奏跑),赛前 2 周减量调整。没练够,宁愿放弃,也别硬上。
![]()
2. 赛前做个体检,别 “赌健康”
跑马前一定要做专项体检:查心电图、膝关节 X 光、血常规,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的人,别跑全马;体重超标 20% 以上的,先减重再备赛 —— 健康是跑马的前提,别拿它当赌注。
3. 学会 “认怂”,疼了就停
跑马时只要出现 “持续疼痛、头晕、心慌、出冷汗”,立刻找最近的医疗点,别犹豫。去年西安马拉松,有个跑友膝盖疼还坚持,结果跑到终点时韧带断裂,医生说 “要是早停,恢复会快很多”。
![]()
4. 别把跑马当 “炫耀”,平常心对待
别为了 “朋友圈打卡”“别人羡慕” 去跑马,也别跟别人比配速、比奖牌 —— 你跑马是为了自己开心,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抱着平常心,才能跑得轻松,也不容易受伤。
最后想说:马拉松是 “礼物”,不是 “毒药”
我跑了 8 年马拉松,从没想过 “它害了我”,反而感谢它让我更健康、更自律。那些被 “害” 的跑者,不是马拉松的错,是自己踩了 “盲目、逞强、忽视身体” 的坑。
![]()
马拉松就像一把刀,用对了能帮你突破自我,用错了就会伤了自己。希望每个想跑马的人,都能先懂 “敬畏”,再谈 “热爱”—— 安全完赛,比任何奖牌、任何配速都重要。
你见过哪些 “被马拉松伤害” 的案例?又有哪些理性跑马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跑者避开伤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