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成为任何人,一个让内心强大的秘诀:停止内耗!

分享至

欢迎大家来到读书君的《王阳明:人生即修行(知行合一)》大课堂,我们致力于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本专栏很重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深夜刷着朋友圈,看着别人各种精彩的生活,心里时常感到自己的平凡乃至平庸。

这种如影随形的自我质疑,时常困扰我们。

王阳明的学生刘德章,曾向王阳明提问:

“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煅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末安。”

意思是听闻老师,您用金子的重量比喻圣人的成就高低,用锻造金子比喻我们做学问的功夫,这个比方打得真是贴切!可您说尧舜是一万斤的金子,孔子是九千斤,我琢磨着这不太合适吧?”



很明显,刘德章对王阳明先生,将孔子的地位排在尧舜之后,感到不满意。

这像极了我们今天的争论:清华和北大哪个更好?马云和马化腾谁更成功?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为他人的成就标上“价格”,进行排序。

然而,王阳明的回答出乎意料:

“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

简单翻译意思是“你这么说,又是在看表面了!

非得给圣人排个名次、争个高低,这不就跟攀比一样吗?



要是能去掉这颗攀比的心,每个人只管下自己的功夫,把心里那杆秤摆正,做事只凭良心和正道。

那结果就是: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该有的样子。

你是块大材料,就成就一番大事业;是块好璞玉,就活出自己的精致。

根本用不着羡慕别人,因为你本身就已经足够完整和丰盈了。

这才是踏踏实实‘修炼自己’的真本事!”



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痛苦的根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