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
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
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01
2000年6月12日,四川省资中县的夜晚格外闷热。
晚上11点多,检察院家属院大门口突然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声,紧接着就是死一般的寂静。
几分钟后,有人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周兰洁——资中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邹伯轩的妻子。
![]()
「天哪!快打120!快报警!」发现者的声音都在颤抖。
周兰洁躺在大铁门前,身下一滩鲜血,挎包散落在一旁,钥匙还握在手里。
从伤口来看,凶手下手极其残忍,刀刀致命。
整个现场让见过世面的老民警都倒吸一口凉气。
资中县公安局局长王程科接到电话时,心里咯噔一下。
副检察长的妻子被害,这可不是一般的刑事案件。
他立刻带队赶到现场,连夜组织勘查。
「现场有什么发现?」王程科问技术科的老刘。
老刘摇摇头:「局长,很奇怪。现场几乎没有有用的线索,凶手很专业,像是惯犯。从死者伤情看,对方下手利索,绝对不是第一次杀人。」
更让人困惑的是时间节点。
据周兰洁的合伙人老张说,他们每天晚上10点半左右关茶馆,然后他总是送周兰洁一段路。
「这天晚上,我把周姐送到离检察院家属院还有100米左右的地方,周姐说没问题了,叫我自己回家。我前脚刚走,她后脚就出事了,这也太巧了吧?」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资中县。
一个小县城,副检察长的妻子被杀,这可是天大的事。
各种流言蜚语开始满天飞。
有人说:「副检察长分管批捕工作,肯定得罪了不少人,这是有人报复啊!」
有人传:「听说是官场内斗,副检察长整了某个贪官,人家狗急跳墙,杀人示威呢!」
更有人阴险地猜测:「会不会是副检察长自己雇的杀手?嫌弃糟糠之妻,想另觅新欢?你想想,凶手咋会把时间掌握得那么准,肯定有内部人通风报信!」
这些流言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传到哪里都添油加醋。
副检察长邹伯轩不仅要承受丧妻之痛,还要背负莫须有的怀疑,简直是雪上加霜。
案子很快惊动了上级领导。
市里、省里都高度关注,要求务必尽快破案,不能让流言继续发酵下去。
压力山大的王程科知道,这一仗输不起。
第二天一早,王程科在局里召开紧急会议:
「同志们,'6·12'案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极高。现在上级下了死命令,必须尽快侦破。我决定成立专案组,抽调全局精兵强将,不破此案,誓不收兵!」
很快,一个80多人的超大规模专案组成立了。
这是资中县公安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专案组,几乎动用了全局一半的警力。
刑警队长李明担任专案组组长,各科室骨干悉数调入。
「弟兄们,这个案子不好办。」李明在专案组第一次会议上说道,
「现场线索几乎为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上级领导高度关注。但是,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力度,把这个案子给我拿下!」
80名民警立下军令状,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追凶行动。
![]()
02
专案组的工作从三个方向同时展开:现场勘查、社会关系调查、嫌疑人排查。
技术科连续三天对现场进行地毯式勘查,连一片树叶都不放过。
但结果令人失望——除了死者的血迹和脚印,几乎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物证。
「这个凶手太狡猾了。」老刘对李明说,
「现场干净得像是专业杀手所为。而且从伤口来看,对方用的是单刃尖刀,下手又快又准,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社会关系调查组也遇到了困难。
周兰洁为人和善,经营茶馆多年,在当地口碑不错,几乎没有什么仇人。
而副检察长邹伯轩虽然分管批捕工作,但为人正直,办案公正,也没有特别得罪的人。
「这就奇怪了。」负责调查的老王挠着头说,
「如果是仇杀,总得有个动机吧?可我们翻遍了邹检察长的所有案卷,也找不出特别可疑的对象。」
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嫌疑人排查上。
专案组兵分几路,对全县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
这是个苦活累活,但也是最有希望的方向。
民警们白天走访调查,晚上整理材料,连轴转了一个多月。
排查范围从资中县扩大到周边几个县市,从普通盗窃犯扩大到所有暴力犯罪前科人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大排查还真有收获——破获了十几起积案,抓获了一批逃犯。
但是,没有一个人与「6·12」案有关。
「这些人要么有不在场证明,要么作案手法完全不符。」李明在专案会议上有些沮丧地说,
「看来我们的方向可能有问题。」
时间一天天过去,专案组的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上的流言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传越离谱。
有人说副检察长已经被秘密调查了,有人说凶手是外地来的职业杀手,还有人说这案子永远破不了。
王程科每天都要接到上级的询问电话:
「案子有进展吗?什么时候能破?」他也很无奈,只能一遍遍地向下面施压。
到了8月份,专案组已经连续奋战两个月,民警们都疲惫不堪。
很多人开始怀疑,这个案子是不是真的破不了了?
就在这时,专案组决定换个思路。
既然本地排查没有结果,那就扩大范围,看看周边地区有没有类似案件。
这一查,还真有发现。
资阳市警方报告,他们正在追捕一个抢劫杀人团伙,手法残忍,作案多起。
主犯叫陈贞宝,还有同伙王平,都是亡命之徒。
「会不会是流窜犯作案?」李明眼前一亮,
「这些人专门四处流窜,作案后立刻转移,确实很难抓到。」
专案组立刻与资阳警方取得联系,希望能有所突破。
但资阳方面传来的消息也不乐观:陈贞宝等人作案后就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转眼到了年底,案子已经僵持了半年多。
80名民警日夜奋战,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6·12」案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被拖垮了。」一名老民警私下抱怨,
「这个案子是不是真的没法破了?」
王程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是他从警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不仅案情复杂,社会影响还这么大。
![]()
03
2001年1月26日凌晨2点,资阳市商业街一片寂静。
女青年赵怡然从亲戚家回来,走到川烟路时,BP机突然响了。
她走向路边的电话亭准备回电话,就在这时,两个黑影突然从暗处蹿出。
其中一人一把抢过赵怡然的挎包就跑,然后两人分头逃窜。
赵怡然反应很快,看到其中一个穿迷彩服的矮个子朝陈家巷跑去,立刻坐上一辆人力三轮车。
「师傅,快!前面那个人抢了我的包!」赵怡然指着前方喊道。
三轮车夫见义勇为,奋力追赶。
但追到陈家巷后,却不见了人影。
赵怡然很聪明,她分析抢劫犯可能躲进了附近的居民楼。
「师傅,我们上楼找找。」赵怡然说。
两人用打火机照明,小心翼翼地搜查楼道。
就在四楼拐弯处,碰到了一个穿白衬衣的小伙子下楼。
赵怡然觉得身高很像刚才逃跑的人,心里有了怀疑。
「你别走!你就是抢我包的人!」赵怡然厉声说道。
没想到这一诈,小伙子竟然慌了,当场就认了账。但他说包是同伙拿的,他没有。
赵怡然灵机一动:「算了,我包里也没什么值钱的,就是钥匙很重要,有办公室的,也有家里的。你看这深更半夜的,我回家开不了门多麻烦。你跟你朋友说一声,把钥匙还我,我就不报警了,行吧?」
小伙子一听不报警,立刻同意了。
他说朋友没有传呼机,但知道住处,可以去取钥匙。
赵怡然假装相信,叫来一辆出租车。
在车上,她又机智地说:「我一个女孩子跟你去不安全,我给家里打个电话,叫我弟弟来陪我。」
到了一栋居民楼下,赵怡然下车打电话。
很快,一个年轻男子从楼上下来。
赵怡然一把拉开车门,抓住车里的小伙子喊道:「弟弟,这人抢了我的包!」
这个「弟弟」其实是公安学校的学生,正在家休假。
他迅速制服了抢劫犯,恰好110巡警路过,立刻将人带到城西派出所。
这一审,警方大吃一惊。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伙子,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