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无论大病小病,感冒发烧,走进医院似乎最终都会被引向输液室。
一排排挂着吊瓶的“吊瓶大军”,一度成为中国医院里独特的风景线。
![]()
2009年,中国人均输液8瓶,总量高达104亿瓶,我们被戏称为“挂在吊瓶上的民族”。
但现在,你再去医院试试?
“医生,我这感冒好几天了,浑身难受,给我挂个水吧,好得快。”
“你的情况没必要输液,血象也不高,给你开口服药就行了。输液不仅贵,医保还不报销,风险也大。”
![]()
这样的对话,如今正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反复上演。
曾经被视为“速效神药”的输液,一夜之间仿佛成了医院和医生都避之不及的“麻烦”。
很多人纳闷,是医疗技术进步了,还是我们的身体变强了?
都不是。
答案,就藏在“钱”这个字里。
![]()
输液的经济账变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加成”制度。
简单说,就是医院卖给你的药,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左右。
药品越贵,医院赚的差价就越多。
输液,恰恰是这个制度下的“完美商品”。
![]()
一瓶输液里,除了基础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往往还混合着价值不菲的抗生素、营养剂等。
这使得输液成为一个高价值的“药品包”,自然也就成了医院重要的创收来源。
在那个“以药养医”的年代,多开一瓶输液,就意味着医院多一份收入,科室多一份奖金。
这就是2009年那104亿瓶输液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这套玩了几十年的逻辑,在2017年迎来了第一次重击。
![]()
那一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被要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医院卖药的价格必须和采购价一样,即“零差率”。
这意味着,靠卖药赚差价这条财路被彻底堵死了。
输液,从一个利润丰厚的“赚钱项”,瞬间变成了不赚钱的“成本项”。
而真正让输液彻底“失宠”的,是2025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新版医保支付政策和医院内部的“静脉用药成本核算制度”。
![]()
这套新规有多狠?我们来算一笔账。
医保局明确划定了红线:只有6种严重情况下的门诊输液才能报销。
比如,细菌性肺炎、严重脱水、心梗脑梗急症、癌症化疗等。
像我们最常见的病毒性感冒、普通发烧、咽炎、轻度腹泻,统统被排除在外。
![]()
想输液?可以,全部自费。
自费有多贵?根据各地医院的实际情况,一次普通的感冒输液,花费动辄在200-300元,连输三天就可能近千元。
而如果遵医嘱吃口服药,可能总共不到100元,医保报销后自付可能就一二十块钱。
![]()
西安一位社区医生就给患者算过账,输液自费226元,而口服药报销后仅需15元。
巨大的价格差异,直接劝退了绝大多数对价格敏感的患者。
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输液现在已经成了一笔“亏本买卖”。
输液看似简单,背后却全是成本:场地占用、药剂师调配、护士的穿刺和巡视、一次性耗材、潜在的医疗纠纷处理……
![]()
有医院做过测算,一瓶抗生素输液的综合成本大约是48元,而医保最终可能只支付50元。
医院忙活半天,只赚2元。
这还没算风险,万一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像山东那位因输液头孢过敏花费上万元抢救的患者,医院不仅要赔钱,还要面临处罚。
![]()
更关键的是,这把“利剑”直接悬在了医生的头顶上。
“门诊输液率”和“合理用药”被直接纳入了医生的绩效考核。
广东某医院一位医生,就因为给5位普通感冒患者开了输液,直接被扣掉当月绩效工资约3000元,并被全院通报。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处罚,更是对医生职业声誉的直接打击。
一旦因不合理输液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医生甚至可能面临暂停执业乃至吊销医师证的风险。
过去,多开输液是创收,有奖励;现在,乱开输液是惹祸,有重罚。
从“摇钱树”到“烫手山芋”,输液在医院里的地位一落千丈。
![]()
一场医疗安全与抗生素的保卫战
如果仅仅把这一切归结为“钱”,那就把问题看浅了。
政策的制定者,显然有更深远的考量。
这场以经济杠杆撬动的变革,其核心目标直指两个长期困扰中国医疗的顽疾:医疗安全和抗生素滥用。
![]()
输液,本质上是一种有创的医疗行为,它的风险远高于口服药。
限制不必要的输液,就是把这些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是对“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基本医疗原则的强力回归,是对患者生命安全最直接的保护。
![]()
而另一个更宏大的战场,是抗生素耐药性保卫战。
过去输液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抗生素的滥用。
很多人感冒了就想输点“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但绝大多数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根本无效。
![]()
这种滥用,相当于在为细菌做“抗压训练”,活下来的细菌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导致我们熟悉的抗生素失效。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2019年,中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35%。
![]()
这意味着,每三个需要青霉素治疗的肺炎患者,就有一个可能无效。
当有一天我们面对超级细菌而无药可用时,那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令人欣慰的是,限制输液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
根据2025年1月发布的《全国合理用药监测报告》,伴随着全国医院门诊输液率从2019年的22.3%骤降至2024年的8.2%,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也同步下降到了22%。
![]()
这一下降证明,管住输液,就是守住了我们未来对抗感染性疾病的“弹药库”。
所以,当你再因为医生拒绝给你输液而感到不解时,请理解,这不仅仅是在为你省钱,更是在保护你的安全,同时也是在为我们所有人守护一个“有药可用”的未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场变革并非终点。
![]()
有观点指出,堵住了“药品加成”这条路,医院的盈利压力依然存在,它们可能会转向开发新的“创收点”,比如增加不必要的检查、推行昂贵的治疗方案等。
这揭示了公立医院改革背后更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
但无论如何,告别“输液狂潮”,是中国医疗从粗放的“以药养医”模式,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出的标志性一步。
![]()
它用最直接的经济手段,重塑了医疗行为,让医疗回归其治病救人的本质。
下一次,当医生递给你的是一盒口服药而不是一张输液单时,或许你更应该感到庆幸。
参考资料: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我国医改吹响攻坚号
2017-12-29 08:47·新华网
关注注意!在湖州感冒发烧不能随便“输液”啦!
2016-04-19 18:48·湖州发布
如何对抗生素滥用“说不”?
光明网 2024-12-02 09:3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