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风送爽,金桂飘香,北京的秋天,用著名作家老舍的话说,像天堂。
在这样一个无比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迎来了768社区耕读田园会客厅的秋收季,迎来了我们社区烹饪高手云集的厨艺大赛.这是我们768社区居民的嘉年华,也是我们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光时刻。作为768社区的居民,请允许我在这里向奉献这一精美文化盛宴的,一年到头无微不至、热情周到服务我们的社区领导与志愿者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社区领导让我来讲讲秋收文化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秋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它与农耕文明发展相一致,并且是农耕文明的重中之重,时间上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因为时间有限,现在,就让我们来简明扼要地来了解一下中华民族的秋收文化史。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华民族秋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敬天、劳作、感恩”。敬天,就是敬畏自然,不能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劳作,就是勤劳苦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感恩,就是要感谢天地,感谢庄稼,感谢农民,珍惜每一粒粮食。
再来说中华民族的秋收文化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间跨度一万年。主要农作物是稻子与粟谷,那时人们就认识到收获的秋季是人类生存的关键,于是与秋收有关的原始祭祀活动开始出现,这就是秋收文化的萌芽。可以远古时代的岩画与歌谣为证。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从周秦到汉唐,历时800多年,相继出现了秋征,秋祭,祭社,晒秋、尝新等规范礼制与民俗活动,与秋收有关的诗词、农谚也大量出现。如诗经:十月获稻。如唐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从宋元到明清,历时1200多年,形成南方水稻、北方粟麦种植体系,秋收习俗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有祭土地神、谷神,灶王爷,财神,祭灶,而且形成了颗粒归仓的秋收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第四个阶段是近现代:不到二百年时间,农业文明高速发展,标志就是机械化,这是秋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最显著的标志,就是2018 年设立了每个秋分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现代秋收文化的标志。如今,秋收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民俗活动,更通过文旅乡村游、艺术多媒体等形式走向大众,成为传承农耕文明、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毛主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了解了秋收文化核心思想,了解了秋收文化的历史,现在我们回顾头来,看看我们768社区的耕读文化田园会客厅,她不正是农耕文明与秋收文化的缩影吗?
我们的耕读田园会客厅,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有鲜美的瓜果蔬菜,有重要的农作物,有珍稀的名贵中草药,居民们在这里观赏学习,散步游戏,锻炼休闲,成为我们社区居民体验农耕文化、陶冶性情、修心养性的世外桃源!
现在秋收的季节到了,我们的耕读田园会客厅,收获了小麦玉米,茄子西红柿,花生、苦瓜、空心菜、苋菜等等,居民们饱享了丰收的喜悦,也深度体验了秋收文化的魅力。
丰收之后干什么?这就是要尽情享受丰收的果实。于是我们的庆秋收厨艺大赛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768社区的厨艺高手们,以我们耕读田园会客厅收获的果实为主要食材,做成具有家乡独特风味的美食,为我们768社区的居民们,献上一场美轮美奂的丰盛大餐!这是秋收文化的最好最美最直观的展现。
可以说,今天,我们768社区所有居民都是美食家!
最后,祝768社区庆秋收厨艺大赛圆满成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