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025年10月23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一场高规格公开活动中宣布了一项重大进展: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已于前一个月与两个海外客户正式签署巡航导弹出口协议,合同总额折合约为4.55亿美元。
辛格将这一成果定性为“印度国防出口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令人关注的是,尽管交易金额被高调披露,印度官方却对买方身份始终保持沉默——既未公布国家名称,也未说明所售导弹的具体型号及交付计划。
一边是公开宣称实现巨额军贸突破,另一边却对合作对象讳莫如深,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引发广泛讨论。这究竟是为了彰显本国军工体系的崛起成就,还是出于对地缘政治敏感性的深层考量?这笔价值4.55亿美元的订单,又能否真正支撑起印度追求“防务自主”的宏大愿景?
![]()
根据辛格现场发言内容,此次签约被视为“全球市场对印度本土国防制造能力投下的信任票”。印度国防部透露,相关谈判早在2025年9月便已完成全部法律与技术流程,但信息发布被刻意延后至10月下旬统一发布,期间未向外界泄露任何关于采购方的信息。
有战略分析人士指出,印度采取信息封锁可能基于双重动因:其一,防止因买家曝光而激起邻国警觉,毕竟布拉莫斯作为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的精确打击武器,其部署可能重塑区域军事格局;其二,部分进口国或因外交环境复杂,希望低调完成军购,印度此举亦是对合作伙伴安全顾虑的回应。
尽管买家身份成谜,印度并未收敛宣传声势。辛格多次强调,这两笔海外订单标志着“印度国防产业正从长期依赖进口转向主动输出的关键转折点”,言语中流露出对布拉莫斯导弹性能与国际竞争力的高度认可。
![]()
这份底气主要源自布拉莫斯导弹本身的技术优势。该型武器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与俄罗斯合资企业联合研制,自1998年项目启动之初即瞄准高端超音速巡航导弹定位。
依据DRDO官网发布的参数,该导弹最高速度可达3马赫(约每小时3675公里),显著超越多数现役亚音速巡航导弹;可搭载200至300公斤常规战斗部,且命中精度控制在10米以内,具备极强的点目标摧毁能力。
辛格特别提到,布拉莫斯已在近期印度武装力量的实际行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明确关联到代号“辛德门行动”的军事演练。他称此次行动仅为“初步展示”,旨在让巴基斯坦方面“充分理解未来潜在局势的发展方向”。
![]()
此番表态实则凸显了印度对该导弹战略威慑功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其已成为印巴之间军事博弈中的关键战术资产之一。
更具震慑意味的是辛格关于作战覆盖范围的声明,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巴基斯坦全境每一寸领土都处于布拉莫斯的有效打击范围内。”这一说法并非夸大其词。
尽管受《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限制,布拉莫斯常规版本标称射程约为290公里,但通过前沿部署和飞行路径优化,实际打击半径足以覆盖巴基斯坦核心城市。
![]()
例如从印巴边境前线发射,导弹可在短时间内抵达伊斯兰堡、拉合尔乃至卡拉奇等战略要地。对于长期存在克什米尔争端的印度而言,布拉莫斯的速度、精度与突防能力构成了提升地区话语权的重要工具。
正因如此,印度在公布出口订单时,有意将实战威慑力与商业成功捆绑呈现——既向国际市场证明该武器已具备真实作战效能,也向周边国家释放出清晰的“军事强势”信号。
除了承担战略威慑职能,布拉莫斯项目还被赋予拉动经济增长的使命。辛格介绍称,位于北方邦勒克瑙的生产基地每年可稳定量产约100套导弹系统,产能不仅能满足陆海空三军列装需求,还可支持持续对外出口。
![]()
更为关键的是,该项目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北方邦首席部长阿迪蒂亚纳特在联合视察中披露,依托国防工业扶持政策,已有超过1.5万名青年工人获得长期岗位,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加工、总装集成、测试维护以及操作培训等多个环节。
对印度政府来说,布拉莫斯不仅是武器系统,更是推动地方工业化、缓解青年失业压力的战略支点,这也是其不惜投入巨资并频繁进行舆论造势的根本原因。
从具体行动看,印度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2025年10月23日当天,辛格与阿迪蒂亚纳特共同出席了勒克瑙工厂助推器大楼的启用仪式。
![]()
随后深入多个核心生产区域实地考察,包括弹体结构制造车间、航电系统集成区、战斗部装配中心以及用于人员训练的布拉莫斯模拟操作平台。期间,工厂还专门组织了一场移动发射平台与助推段对接作业的全流程演示,直观展现导弹从组装到战备部署的关键步骤。
此类高度透明的开放活动,不仅是对本国生产能力的一次权威认证,更向潜在国际客户传递出“印度已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军工制造体系”的积极信号。稳定的供货能力和成熟的工艺流程,往往是军贸决策中的核心评估要素。
在强化当前成果的同时,印度也在布局长远发展。辛格在讲话中着重提出“构建弹性化、独立化的国防供应链”的必要性,强调“我们必须在印度本土掌握所有关键技术,以确保供应安全不受外部干扰”。
![]()
他还进一步表示,正积极推动中小型本土企业融入国防装备制造生态链,提升国内配套能力。这一主张直面印度军工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短板。
尽管布拉莫斯被称为“国产明星武器”,但其核心技术仍高度依赖俄罗斯,如超燃冲压发动机、惯性导航组件及部分雷达制导模块的国产化率尚未达到完全自主水平。
此次提出“供应链去外部化”,一方面意在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封锁风险,保障军品生产和后续升级不受制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产品“印度制造”标签的含金量,从而提升国际市场接受度与议价能力。
![]()
按照印度国防部制定的技术路线图,未来将通过技术转让、联合攻关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关键子系统的本土替代比例,最终实现从“印俄共研”向“纯印度制造”的过渡。
综观整起事件,印度围绕“4.55亿美元导弹订单”展开的系列宣传,实则是一场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展演:对外,用出口实绩验证军工实力,用导弹性能施加地缘压力;对内,以产能扩张和就业增长赢得民意支持,以供应链自主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而“买家保密”这一特殊处理,则体现了印度在“高调亮剑”与“维稳避险”之间的精细权衡——既要展示成就,又要避免因客户曝光引发连锁反应或地区紧张升级。
![]()
然而,印度的雄心仍面临多重现实考验:布拉莫斯国产化进程是否能按期推进?国际市场是否会持续认可其性价比与可靠性?区域安全形势是否会因更多国家获取此类武器而进一步恶化?这些都将深刻影响该导弹项目未来的走向。
对印度而言,4.55亿美元的订单只是迈向全球军贸舞台的第一步,如何将单一产品的突破转化为整体防务工业体系的竞争优势,才是其实现真正独立与强大的核心命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