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最热闹的人民广场,有一家奶茶店的门口总是排着长队,招牌上写着五个红字——沪上阿姨。
你也许喝过她家的血糯米奶茶,也可能被她家的国风杯刷过屏。
但你未必知道,这个从上海走出的品牌,老板其实是个山东人。
十几年前,一对山东夫妻背着行李南下上海,只为找一个能立足的生意。
谁也没想到,他们从一位老阿姨的手中接过一个10平米小铺的手艺后,硬是做成了全国7000多家门店、年入21亿的连锁帝国。
![]()
但故事的另一面,却没那么光鲜。
如今,在“奶茶第二股”的激烈角逐中,沪上阿姨虽然冲到了赛场,却并不稳。
他们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管理的焦虑,以及一场关于“中端品牌何去何从”的困局。
这杯看似甜的奶茶,入口其实并不轻松。
01
2011年,单卫钧和妻子周蓉蓉辞掉了外企高薪工作,从山东搬到上海。
那一年,他们已经三十多岁,存款有限,却带着一点不服输的劲。
两人都做过企业管理,算账、看趋势、做产品都有一手。
刚到上海,他们就跑遍了弄堂、夜市、小摊子,寻找能落地的项目。
起初,他们看过馄饨、粽子、米线,甚至想开鲜花店。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一个老弄堂深处,发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铺。
那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上海阿姨开的店,店不大,卖八宝粥、绿豆汤,也卖奶茶。
最特别的是,她爱混搭,能把半杯杂粮加上半杯奶茶,做出奇怪却出奇受欢迎的饮品。
![]()
这对山东夫妻被这份“混搭”打动了。
他们认为,这就是未来茶饮的方向,兼顾传统和年轻,既健康又新奇。
于是,他们找到这位阿姨,提出愿意学习手艺,并承诺将来开店后会以“沪上阿姨”为名,以此纪念。
阿姨爽快地答应了。
不久后,上海人民广场的一角,“沪上阿姨”第一家店开业。
店面依旧不大,但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那时正值珍珠奶茶兴起,他们加上糯米、红豆、薏米,做成“现煮五谷茶”。
那股谷香混着奶香,迅速征服了年轻人。
02
最初,沪上阿姨在上海站稳脚跟,但真正让它爆发的,是“北上”。
单卫钧发现,五谷口感偏厚重、甜度适中,特别适合北方消费者。
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不在南方卷门店,而是一路往北开。
2015年以后,沪上阿姨几乎把门店的重心全部放到秦岭—淮河线以北。
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这种带谷物颗粒的奶茶大受欢迎,甚至被称作“喝得出饱腹感的饮品”。
北方人对它的评价很直接:“这杯奶茶能当饭喝。”
而这句话,恰恰成了沪上阿姨最朴素、也最接地气的品牌记忆。
短短几年,门店数量从几百家扩张到上千家。
到了2023年,沪上阿姨全国门店超过7200家,其中一半以上在北方城市。
![]()
而令人意外的是,发家地上海,反倒只剩几十家店。
单卫钧夫妇清楚,这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选择。
“北方市场的消费潜力大,竞争少,更适合我们这种定位。”他在一次采访中说。
但市场不会永远静止。
当新茶饮进入“鲜果茶时代”,厚重的五谷茶逐渐显得不够轻盈。
为了不掉队,沪上阿姨在2019年开始转型,推出鲜果茶、多料奶茶、酸奶昔。
转型的结果很明显,品牌年轻化,门店增速加快。
那几年,沪上阿姨几乎以“每天新开两家店”的速度扩张。
看起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03
当奈雪的茶在2021年成为奶茶第一股后,整个新茶饮行业的资本游戏开始加速。
2024年初,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三家齐齐递交港股招股书,掀起了“奶茶第二股”争夺战。
不久之后,沪上阿姨也跟进了,从表面看,沪上阿姨的数据并不难看。
2022年营收21.99亿元,2023年前九个月就超过25亿元,净利润从1.49亿涨到3.24亿。
但冷静分析,这些数字放到同行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同样是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营收154亿、茶百道57亿、古茗55亿。
沪上阿姨虽然增长快,却依然是最小的那个。
问题出在哪?答案藏在盈利模型里。
蜜雪冰城靠薄利多销,单杯便宜、加盟多,
古茗靠单店盈利能力强,20%的利润率打遍同行。
而沪上阿姨夹在中间,不够便宜,也不够高端。它的饮品定价在10-20元之间,看似平衡,实则尴尬。
![]()
高端客户嫌它不精致,低价市场又拼不过蜜雪。
再加上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难题,沪上阿姨的加盟体系开始出现裂痕。
投诉、差评、异物、员工态度等问题频出。
一杯“白开水卖10元”的新闻,就足以让品牌信誉受伤。
更糟糕的是,它的几次营销翻车也让外界看到了短板。
旗袍国风包装被骂擦边,与游戏《光与夜之恋》的联名因员工失言导致项目夭折。
免单券被系统撤回、周边不发货等事件,更是让网友吐槽“玩不起”。
在品牌看来,这些只是小波折,但在资本眼中,却意味着治理风险。
沪上阿姨的路,好像越走越像一场艰难的平衡术。
要保持增长,又要控制质量,要有故事,又要数据漂亮。
这,恰恰是所有中端品牌的共同困境。
04
当下的新茶饮江湖,已经不只是“谁家好喝”的问题。
蜜雪冰城靠极致成本取胜,把一杯奶茶卖到5元,也能赚钱。
喜茶、奈雪靠高端形象取胜,让奶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而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这样的品牌,则挤在中间地带。
这个位置看似最安全,其实最危险,价格上不占优势,品牌故事又不够鲜明。
沪上阿姨的优势是“故事”。
一对山东夫妻、一个上海阿姨、一个弄堂的传承。
但当行业卷向营销、联名、流量后,故事本身的力量在减弱。
![]()
想要突围,沪上阿姨必须找到新的叙事。
比如,重回健康茶饮的定位,用五谷、低糖、现煮的概念打造差异。
或者重新聚焦北方市场,用地域文化强化品牌归属感。
但更关键的,是治理。
加盟扩张的速度要慢下来,系统培训、质量管控、顾客体验必须提上日程。
奶茶这门生意,说到底拼的是“复购率”,顾客不是因为广告来喝第二杯,而是因为第一杯没让他失望。
只有稳定的口碑,才能换来资本的信任。
05
有人说,奶茶是最年轻的生意,但也最容易老。
几乎每三年,这个行业就会洗牌一次。
十几年前,大家喝“CoCo”,后来流行“一点点”,再后来,是喜茶、奈雪、蜜雪冰城。
如今,轮到了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
但无论谁在台前,都有相同的命题,如何在口味、故事、资本之间找到平衡。
![]()
沪上阿姨的成功,从一个弄堂故事开始,它的未来,也许要从“回归初心”开始。
毕竟,一杯好奶茶的价值,不在规模、也不在估值。
而在于,当顾客喝下第一口时,还能想起那位在上海老弄堂里,用心煮粥、慢火熬茶的阿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